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科技传播普及与科学精神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知识的灵魂。它是科学发展历史本身的产物。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是客观精神、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和进取精神。在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内在地包含着科学精神的培育。培育科学精神是科技传播与普及的重要功能和使命。只有使公众逐渐领会和具备科学精神,才能更快地卓有成效地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才算达到了科技传播与普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萨顿新人文主义科学教育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劼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97-100,104
萨顿认为,科学史的研究和学习,有助于公民科学素养的养成.可以帮助人们建构新人文主义,使科学得以理性的发展;可以培养人们对科学的信仰和科学批判精神;会告诉我们对成长中的青年应当宽容;有助于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科学化运动是由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组织发起的中国近代一场深刻的民众科学普及运动.<科学的中国>作为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的会刊,是中国科学化运动的喉舌和科技传播的重要刊物.<科学的中国>在传播内容和方式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传播了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了公众的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的科学素养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逊 《科学大观园》2008,(10):70-71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它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小学英语教学应怎样科学地发挥主渠道作用,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呢?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让科学家成为受尊崇、被向往的职业,鼓励更多人投身科学事业中来。在近日召开的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科学家施一公强调,科学精神的传播要靠全社会的力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青年科学家的力量。让青年科学家为传播科学精神代言,这并非应景之言,而是重要且必要的事。什么是科学精神?在我国最早提出"科学精神"概念的学者任鸿隽看来,科学精神为"科学发生之源泉","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在施一公看来,科学精神的内涵包括求真、独立和合作、质疑。  相似文献   

6.
自有大学以来,大学就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尽管欧洲早期著名的大学都诞生于"黑暗的中世纪"后期,但传统的大学精神毕竟包含了"自治"与"学术自由"两层意思,即使在当时不能全部实现其理念,但一直是大学人的理想.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大学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渗入了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在大学文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当代中国大学文化的嬗变革新中,作为倡导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的阵地,<自然辩证法通讯>推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为新的大学文化理念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学文化步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时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论物理学史的素质教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国教育发展为例,在回顾物理学史、科学史引入科学教育的基础上,分析了物理学史对于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物理学是发展最成熟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最主要的部分,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产物,它丰厚的科学和文化内涵,决定着物理学发展史中蕴含有丰富的素质教育素材.物理学史具有沟通科学和人文的桥梁作用,具有树立历史感和批判精神、培养创新品质和意识、洞悉科学思想与方法,弘扬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等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公众科学素养的测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随着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的颁布并实施,对公众科学素养测评进行理论探讨更具有现实意义.科学素养是由若干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复杂系统.本文运用一般系统论原理,尤其是系统要素的关联性原理,以学术界常见的三维度科学素养理论模型为例证,论证了公众科学素养量化测评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王星拱是较早在中国宣传科学方法,推崇科学精神,并躬耕于科学教育事业,对科学哲学发展有积极贡献的学者和教育家.他穷一生之力普及科学知识,并力争发扬科学的"明物致用"价值,力促科学与人文结合,力图以科学方法为武器开发民智,提高国民科学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教学对理科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和以创新机理为核心的方法论功能是自然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功能,因此突出自然辩证法的创新精神是搞好其教学的首要前提,展示自然辩证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和以创新机理为核心的方法论功能是搞好其教学的重要途径.同时,施教者"大练内功"是搞好自然辩证法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尤曼斯是19世纪美国的一位杰出科学传播者,他为提升美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增进人类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尤曼斯一生中编写化学教科书、科学演讲、传播进化论、策划"国际科学丛书"、创办<大众科学月刊>等主要工作经历的研究梳理,展示了一个不为人所关注的科学传播工作者的历程,同时反映出当时美国的科学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经济学是什么?"的各种回答,都可以归结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文化思潮上,所以,应该从其底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角度来理解经济学.依我看来,从科学精神层次来看,经济学是科学,这是对经济学的低层次的理解.从人文精神层次来看,经济学是人文,这是对经济学的高层次的理解.人文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小便尿不出来,同房挺不起来,"小弟弟"出了问题,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都是"我肾虚了吗?"这也难怪.满大街的广告都在说"补肾壮阳",强调性功能弱就是肾虚,大家天天耳濡目染之下,难免不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式.性功能减退或不足就是肾虚?究竟肾虚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广东省中医院全国中医肾病重点专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毛炜给出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精神的浓度决定着一种文化的活力与创造性,同时,科学精神也是避免文化退化并保持进步性的重要力量。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否拥有科学精神的独特气质?很遗憾,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匮乏的要素。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批判性精神。科学精神的浓度决定着一种文化的活力与创造性,同时,科学精神也是避免文化退化并保持进步性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精神所具有的生产性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社1915年创办的《科学》是中国近代传播科学技术的重要阵地。《科学》尤为关注科学家,通过传记、轶闻、评论等形式对科学家进行介绍,构建了聪明、勤奋刻苦、热爱科学和科学真理的科学家形象。《科学》中科学家的描述力求客观、准确,并通过生活逸闻趣事对科学家形象进行补充,介绍的科学家以国外为主,但是对中国科学家也有所关注。《科学》对科学家形象的构建,有利于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提高民众科学素养,同时对于提升中国近代科学家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精神气质:"面子"和"位子"一个都不能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国格,人有人格,校有校格,那么,科学亦有科学格,这就是默顿说的ethos of science,人们常把它翻译成"科学的精神气质".默顿凝炼出来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可以概括为CUDOS,即公有主义(communalism),普遍主义(universalism),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原创性(originality)和怀疑主义(skepticism)的简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中,学生及待升学群体的科学素养最高,但是从中学开始,中美两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差距开始加剧,尤其是在大学阶段,这种差距更大。而且从高中或中专开始,随着教育程度的升高,其科学素养的增长幅度却是在明显下降。文章通过中美两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的比较,从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两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形成的部分原因。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在科学全球化与境中,中国的科学教育尤其需要一种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丰富思想文化资源,并融合世界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有机合成,综合创新,在继承中超越的创新文化来开启国人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心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根据《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强素质教育和科普肖传,实施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的要求,沪杏科技阁书馆在上海市科委统一部署下,启动厂数字科普惠民的实事工程,在国内首创了多媒体视频科技图书馆,经多年完善,形成以自然、工程技术和人文为主要内容的视频科普网络服务系统,成为上海科普宣传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审视中华民族精神本身,为科学精神的融入提供了根据和条件。把科学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中寻找科学精神的渊源,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形而上"的伦理精神落实到"形而下"的科学事业上;转变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活动与社会活动的良性互动;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保护激励创新精神和成果;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营造更加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把科学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任重道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超级对撞机"该不该建,无论是杨振宁的反对还是王贻芳的力挺,都是学术观点之争,是君子之争。用"宫斗"来解读,是庸俗化科学家,也是对科学精神的解构。最近,一篇题为"杨振宁的最后一战"的文章(作者醋醋)广为传播。文章谈的是几年前的老问题——"超级对撞机"(CEPC)该不该建,但写作手法却极其"新媒体化"。中心思想就是盛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