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索尔·贝娄小说的异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当代文学巨匠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于2005年4月5日去世,享年90岁。作为一名犹太裔作家,贝娄深知犹太民族的苦难历史,尽管他小说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有明显的犹太背景特征,而他更多的是描写犹太民族在异族文化中的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境地,体现出强烈的局外感、边缘感及非我的异化感,从而具有西方世界某些包含普遍意义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2.
论索尔·贝娄小说中犹太性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深刻地影响了二战以后的美国文学。从索尔·贝娄几部小说中所呈现的"犹太性"可以看出贝娄不同时期小说中"犹太性"的嬗变:从早期小说中犹太性的表层局部地呈现到中期隐蔽性地渗透,再到晚期纵横开阖地深刻呈现,对"犹太性"的剖析为透彻地理解贝娄及其小说提供了一个更加开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刘波 《科技咨询导报》2008,(12):178-178
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现实主义的主要发言人,当代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索尔·贝娄是美国最具有人道主义表现力的、最能深刻微妙地打动人心的现代喜剧作家。他的名字由于他发行量高达数千万册的小说,早已飞越美国国境,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读者和评论家的瞩目。本文主要是论述了笔者在重读该书后对资本主义社会诸如世界化、金钱观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尹靖乔 《科技信息》2011,(30):188-189
三毛是把活生生的自己整个融进了小说,而且始终毫不遮掩地立在其中,像一个占据着舞台中心的绝对主角牵引着各色各样的真人,串演她亲临过的实实在在的故事。她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铺展出宏阔的多元文化景观,留下了丰富而崎岖的心路历程印记。也许正由于此,她遍历天涯,结交朋友,才能获得一个宽阔的起步和超越时代  相似文献   

5.
犹太民族出身的文学家索尔·贝娄,在其小说创作中从自身流浪式的民族生存史、追求自由和精神回归的特性出发,深思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终极问题。他以诙谐、幽默的笔法阐述了自己对社会、人类的哲学性思考,其极具现实主义和回归乐观主义的主张使其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剖析堕落的社会现实,详述人性的善与恶,但也对人性光明的一面加以肯定,给我们开启了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犹太文化的两本经典巨著《圣经》和《犹太律法》为基础 , 着重论述犹太人的信仰、犹太人对智慧和教育的尊崇、犹太人注重经典与思辩结合 的教育方式、犹太人的文学音乐造诣及素养、犹太人的法律意识、犹太人的家庭和 社区意识、犹太人的经商意识七大传统文化特色对犹太人素质的影响。作者认为 : 良好的人文素质、浓厚的法律意识和合理的经济意识不但可以帮助一个民族度过危 难关头 ,还能有力地推动这个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索尔·贝娄(1915-2005)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美国当代文坛上最伟大的美籍犹太裔小说家,贝娄是不折不扣的人文主义者,他的作品主要描写那些在现实面前找不到立足点的人,他们在理想和现实面前晃来晃去,无法找寻自我归宿,被称之为“挂起来的人”,但他们始终不放弃对爱的信仰,对“永恒”的追求。贝娄的作品通过主人公对“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这三个对人的追问的问题的思考与追问,体现对身份的困惑,完成对永恒的终极意义的寻找。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作家贝娄虽从不承认自己是"犹裔美国作家",但这并不妨碍其创作的犹太性,《洪堡的礼物》颇为典型。小说深刻地揭露了犹裔美国作家的身份焦虑以及对美好"家园"的渴望。犹太人"负罪—受难—救赎"的生命历程构成了小说的内在结构,以灵魂不朽解脱死亡重负的核心观念被设定为小说的旨归。在同犹太思想的呼应中,不仅突出了犹太性,更赋予了小说感慨沉郁、荡气回肠的悲剧意蕴和深厚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9.
10.
姚怀喜 《科技信息》2009,(11):112-113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生活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具体包括:公民的人格意识、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公民的纳税意识、公民的自由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自由、民主、平等思想,没有公民意识的基因.要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必须客观公正的审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借助于西方传统文化,才能塑造出建立法治中国所必需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1.
自译介到国内之日起,戴维·洛奇的《小世界》就被看作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经典小说。但是,无论从文学理论角度还是从文学史角度,这种看法都未免失之简单化。无论从“互文性”还是戏仿等手法来分析,该小说都是一部继承了英国讽刺小说传统的现代杰作。  相似文献   

12.
自译介到国内之日起,戴维·洛奇的《小世界》就被看作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经典小说。但是,无论从文学理论角度还是从文学史角度,这种看法都未免失之简单化。无论从"互文性"还是戏仿等手法来分析,该小说都是一部继承了英国讽刺小说传统的现代杰作。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特别是他的“威塞克斯小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挖掘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强烈的乡土意识,哈代创作中的乡土意识主要表现在自然情结、宗法情结、和民俗情结等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塑造了各种各样因为生存而远离家乡和亲人,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人、农场主、商人的形象;他们因为漂泊时的空虚而致力于学习,开放的思想和追求自由平等的心让他们对现实生活深感痛绝,对现实的不公和黑暗充满了批评和反叛。因此,他们不断在漂泊的过程中寻找生存之所、在寻找生存之所时不断漂泊,承受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哈代通过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和多维叙述时空的艺术特色描写人物的漂泊,凸显出人物漂泊的孤独感和漂泊的永恒。哈代通过对人物漂泊的叙述,真实、客观地反映当时的生活现状,塑造了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华文小说的主流是现实主义的;新华小说的现实主义是发展的,不断变化的。新华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确立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新华小说一开始便以人民大众为服务对象,积极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这一优良传统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的小说得到继承和发展,涌现出一批有突出成就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而从1965年至今,新华现实主义小说在题材、主题、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传说中的传说》是前苏联动画大师尤里.诺斯坦因的一部动画短片,应用意识流的手法进行创作,特点鲜明。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镜头在时间、空间上的跳跃多变。内心独白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故事的叙述在作品中还突出表现出“感观印象”。意识流手法应用在动画短片中为动画电影创造了全新的叙事风格,也丰富了动画电影的语言并为之平添了许多魅力。  相似文献   

17.
金红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0):25-30
作为20世纪90年代颇具代表性的女性文学作家,林白小说的个人化、生命体验、叙述方式及对内在灵魂的揭示有她独特的特点,而在这些特点的传达中,"意识流"潜在而又特立独行地存在。概括地讲,它是叙事结构上的意识流,一种夹杂了情节叙述成分的独白式意识流;它更具理性特点,在自由联想等技巧运用方面显得更连贯更紧凑;它还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意识流,来自灵魂深处、生命的悸动;它始终指向个体生命,指向时时紧张而颤动着的女性心灵。  相似文献   

18.
在抗战过程中,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学用语言营造了一个个与残酷现实相对的精神家园,“追寻——归宿”成了一个相当普遍的主题模式,骆宾基的小说以刚劲中的清新与明丽,强悍中的苦涩和忧郁,深入地拓展了这一主题,应该在“东北流亡作家群”中对其给予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初,王蒙在小说创作中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大胆尝试。他的意识流小说既具有现代派小说的基本特点,又融入了民族的文化积淀与审美情趣,以中国式的人文精神,从现实的感受出发来规范意识的流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意识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