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新疆主要棉区的气候资源的分析,并与全国各主要棉区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新疆各棉区的光资源优于内地棉区,光温潜力高,增产指数在100%-150%以上。但光热资源年际间变化大,个别年份尚显不足,加之其它因素的影响,造成产量不稳定,难以发挥其光热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
关中平原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是中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关中平原又是陕西省的重灾区,且灾害多与人类活动有关。本文论述了关中平原的各种自然灾害的特征和因人类的不当行为对关中平原环境的以及由此引起的自然灾害,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防止人为性自然灾害的重演。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关中平原自然条件时空变化的规律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分析,指出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调整作物布局是提高该区粮棉产量的可行措施之一。文中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各生态因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作了定量分析,找出干燥指数是决定该区作物布局的主导因素。因此,以干燥指数1.50的等值线把关中平原分为东西两个种植区,提出了作物布局调整的建议,并对此进行了经济效益检验,证明本文的分析是正确的,提出的增产途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区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对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影响。方法根据关中平原地区1986-2003年土地利用详查数据资料,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Mapgis6.6和Lotus1-2—3软件计算关中平原地区4地市景观偏离度、景观多样性和森林景观分离度3个指标及其变化率,并对各地市景观格局指标变化率与各地市人口和城市化增长率做回归分析。结果1986—2003年关中平原地区景观偏离度、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数呈增长趋势,森林景观分离度呈降低趋势;各地市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率与其人口和城市化增长率的相关系数R值均超过0.8。结论关中平原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速度之间有极明显的相关性,说明关中平原地区人类社会发展是景观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规范土地利用的方式与强度是优化景观格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石河子垦区在我国五大棉区中属于西北内陆棉区的“河西走廊一北疆亚区”。这个亚区棉田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西南沿及河西走廊一带,其植棉与界限大体≥15℃的全年活动积温2500℃的等值线相吻合。由于盆地的增温效应和充足的光照对活动积温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使其成为我国各棉区中植棉界限最北的一个亚区。本亚区新垦区以灰棕漠土及早盐土为主,土壤肥力较低。亚区内春季气温回升较迟且不稳定,而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加之无霜期短于≥10℃的持续  相似文献   

6.
<正>北疆特早熟棉区,地处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干旱少雨、光照资源充足、热量相对不足水源缺乏,昼夜温差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区逐年扩大开辟了特早熟棉区(风险棉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分布密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关中平原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结果 (1)关中平原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是集聚型;(2)空间分布均衡性较低,表现为非均衡的集中分布特征;(3)空间分布密度最大的是西安以及周边地区,且在总体上呈现“中部大,两翼小”的分布格局。结论 关中平原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格局分布上呈非均衡集聚特征,主要受地形地貌、水系、社会经济和交通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棉花气候资源分析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系统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库语言 F O X B A S E 对新疆北疆宜棉区、次宜棉区、风险棉区进行了气候资源分析,并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 F A O) 的光温潜力、光温水潜力的农业生态区域分析法进行了其生产潜力潜势的研究,可为宏观指导棉花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系统设计和编制了气候资料录入、信息查询、潜力估算、打印输出、管理咨询、系统维护六大模块,可进行查询、录入、修改及对该区进行积温、日照等气候资料的统计计算,并进行资源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9.
棉花以“早密矮”为主体的配套栽培技术,称早密矮栽培。是新疆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技术核心。原则上适用国内各棉区。  相似文献   

10.
以关中平原城市群85个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从公路可达性和铁路可达性两方面来分析交通综合可达性水平,以3D理念为基础建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重心和空间重叠性、空间错位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交通经济系统的空间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错位关系.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城市群交通和区域经济差异明显,中部地区优于外围地区、东部地区整体优于西部地区、市辖区优于周边县(区);交通与经济存在错位关系,从错位方向来看,74%的县(区)都属于正向错位区,且大部分县(区)都位于关中平原城市群中部地区;从错位等级来看,62%的县(区)都属于正向中错位区.综合来看,关中平原城市群80%的县(区)属于交通略快经济型,各县(区)应主动适应综合运输业服务形式新需求,全面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异特征与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核密度分析法探究陕西省4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计算可达性指数来分析其可进入性;选取与旅游示范村可进入性相关的地理因子,利用空间分析技术GWR回归模型剖析各大因子的影响程度及其在空间视角下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示范村在陕西省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关中平原最为密集,陕南和陕北次之,且陕南示范村密集程度高于陕北"的特点,可达性水平最好的3个旅游示范村都位于关中平原地区;在5大影响因子中,高程、坡度与可达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河网、路网和居民点密度与可达性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影响,且对旅游示范村可达性分别呈现86.0%,83.7%和44.2%的正向影响,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陕西省政府需要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依靠多主体联动,融合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对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有序开发和建设,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植棉最大的国家之一.棉区分布辽阔,自然条件变化大,栽培制度复杂,棉虫种类繁多.而棉虫无敌的种类也很多,其中蜘蛛作为棉虫天敌加以研究和利用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几年来,随着棉虫天敌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对于棉田蜘蛛的种类和发生情况已积累了一定的资料.现在根据新疆棉区、辽宁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蜘蛛的种类和发生情况作初步分析,为保护和利用蜘蛛来控制棉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长怀先生怀着对关中平原浓郁的情感,以亲情、故人情、山水情、哲理情织就了一张独具关中风韵的乡村情网,开创出新时代里乡村散文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汉至唐时期历史文化遗址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陕西省汉至唐时期历史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古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地形特征上,陕西省古遗址集中分布在坡向为正南、西南和东南,海拔450m左右,坡度0~10°的平原区。点线分析发现古遗址集中分布在距河流10km的范围内,表明古遗址有线性分布的特征。核密度分析显示汉至南北朝时期遗址点集中分布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其他地区分布比较散乱;隋唐时期主要分布在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关中平原。  相似文献   

15.
保护耕地资源要象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那样,建立优质耕地保护区。据此,作者阐述了建立关中平原耕地保护区的依据、基本原则和方法与措施等。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北部棉铃虫发生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90年代以来新疆北部棉区棉铃虫发生有回升的趋势,通过查阅大量区内外文献资料,在对北疆有代表性的棉区,石河子、莫索湾、下野地、玛纳斯、呼图壁、奎屯、车排子等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了北疆与内地省份近年来的棉铃虫发生情况,并参考80年代前后棉铃虫的数量动态,较系统地阐述了影响棉铃虫质量、数量动态的生物学、生态学以及人为因子,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结合气候情景和政策情景设置了16种未来情景,在200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利用IDRISI软件中的LCM模块模拟了2050年关中平原地区的土地利用,并估算了2050年各情景的3种生态系统服务(固碳、保土和保水)。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对未来土地利用有显著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主要随着土地利用变化而变化。碳税政策的实施对林地影响较大,对土壤保持和固碳有积极作用,对产水有消极作用;人口政策实施对城镇用地影响较为显著,降低固碳与土壤保持能力,增加产水能力。固碳量和保土量总量高的情景中,产水量通常较低;而固碳量和产水量低的情景中,产水量通常较高。  相似文献   

18.
1972年,我县晚稻一季超《纲要》的生产队在棉区,晚稻产量只有200多斤的生产队也在棉区。差别这么大,原因究竟是什么?为此,我们调查了城郊公社东风三队和新丰二队、海塘公社“八一”二队和红星四队等四个生产队。这四个生产队都在棉区,基础比较好,条件大致一样,如: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约1.5亩左右;粮食、棉花的种植比例相仿,以棉花为主;都是从1967年开始种植水稻,六年来水稻的面积均有所增加;施肥水平相近,化肥用量较多。1972年这四个队在都以农虎六号为当家品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学》2016,(10):1741-1745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5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城市群内部城市为研究单位,采用基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为研究手段,对5座城市群内部公路通达性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城市群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空间分布、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态等因素影响,通达性水平和空间格局呈现明显差异.宁夏沿黄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公路通达性总体呈同心圆空间结构且通达性较好;兰西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呈单侧放射状空间结构且通达性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20.
探究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对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评价模型评价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揭示2003—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估计影响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资源集聚呈现“首位”分布,西安的资源集聚能力最大但增长缓慢,而其他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总体不高且大部分降低。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分布在缓慢集中,且存在正向空间依赖。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科技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工资水平显著提升了城市资源集聚能力,而市场化水平抑制了城市资源集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