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面神经炎,亦称Bell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导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临床表现为患者面神经周围性麻痹,一般起病急,一侧口角歪斜及眼闭合不全,流泪,发音不清,病侧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皱眉、吹口哨、鼓腮等动作,病变在膝状神经节时,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麻痹,即面瘫。本病有中枢性的周围性两种。中枢性面瘫又称面神经核上摊,主要由脑肿瘤或脑血管疾病引起的面下部表情肌瘫痪。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神经核下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邪,侵犯面部经络,使气血运行受阻所致。理疗改变为神经组织缺血,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序的变化。部分病人的孔突和血神经管和骨细胞也有变化。治疗面瘫方法颇多,我科于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一年,以经络学说为主,采用少外透穴,治经络走行方向进行并配合运用超短波治疗仪施治,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取得满意…  相似文献   

3.
<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是一种常见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如:理疗、中医、药物、新医、手术治疗等,但效果均不十分理想.经采用蝶腭神经节注射B_(12)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65例经过十二年观察无1例复发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Btlls),是院校门诊常见疾病。我们采用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Bells94例,疗效满意。现将配合治疗的94例Bells的临床观察报告于本文。  相似文献   

5.
面摊一症,现代医学称之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祖国医学又称之谓“口■”、“口僻”。多因卫外不固、劳倦伤正,风挟他邪乘虚侵袭三阳经,致使面部气血痹阻,筋脉失养而成此症。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近五年针灸理疗工作中,曾先后接诊过6位面神经麻痹病人,经过用针、电等综合方法治疗,并运用DL—Ⅱ型直流感应电疗机,应用感应电技术,以客观指标来指导针炙合理选穴以进行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面瘫即西医所称面神经麻痹,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前者由脑血管病变颅内肿瘤引起,后者由非特异性面神经炎,邻近部位炎症所致。该病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药,几年来,我在临床上单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病因现在众说不一,难以定论。而祖国医学对该病因早有认识,认为本病系外感风寒、侵袭面部经络(主要为阳明经、少阳经),以致经气流行失常,气血不和,经脉失去濡养、弛缓不收而发病。至于症状是人们所熟悉的,不赘。2 施治的原则治疗本病以疏通面颊部的经气为主,取穴着重于手、足阳明经穴;配合手太阳经腧穴,可分为局部、邻近与远道三法配合应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近5年动眼神经麻痹的中西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提供参考。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单纯针刺、针刺结合药物、穴位注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中医在对该病病因的系统概括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研究上存在不足,且缺少针刺机制的研究报道,如果加强动物实验研究,中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将取得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夏天的高温气候对人体有着重要的影响,气象因素的变动可直接影响机体的内在平衡,高温环境下可引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面神经麻痹、感染性腹泻、胃炎、日光性皮炎等。夏季的养生与健康已将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夏天的高温气候对人体有着重要的影响,气象因素的变动可直接影响机体的内在平衡,高温环境下可引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面神经麻痹、感染性腹泻、胃炎、日光性皮炎等。夏季的养生与健康已将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士的宁对面瘫实验动物模型面神经的逆行诱发动作电位(Antidromic Nereve Evoked Potentials,AEP)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的作用.方法:健康豚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均建立一侧面神经麻痹模型(anhouchuduizhaozuy).除模型组和对照组外.分别给予浓度为1%,0.5%和0.25%的士的宁和地塞米松,然后用电刺激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士的宁对AEP和EMG数值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士的宁在浓度为0.5%到1%范围可使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值显著升高(P<0.01),神经肌电图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01),电位幅值明显升高(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士的宁可能对受损面神经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从而改善面神经传导功能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9,(7)
一九九七年六月十七日,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世界中医药学会学术研讨会上,北京连桂医疗技术研究所长孙连桂教授所做的《双向人体营养平衡疗法》报告,在与会学者和专家中引起强烈反响,荣获了论文一等奖,同时获得一枚世界名医勋。面瘫即面神经麻痹,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其发病率高,患病率约占神经系统病的10%左右。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角歪斜,眼不能闭,流涎流泪,相当一部分病人病情来势迅猛。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麻痹患者经一般矫形手术治疗后,能恢复部分面肌的运动,但面部表情肌的运动不协调,眨眼时,口周围的肌肉也会跟着运动。为了使这些患者的表情肌活动协调,美国矫形医生萨奇斯等人首创了一种新的矫形手术,能使病人恢复面部的自然表情。他们首先把一根颈部的神经与支配眼周围肌的神  相似文献   

14.
应用超短波与多步程序中频电疗面神经麻痹158例,经临床观察,急性期单纯应用超短波可及早控制炎症水肿,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受压,转入恢复期后应用超短波加多步程序中频电综合治疗可使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和增强肌肉的收缩,使失神经支配的瘫痪面肌得到训练,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用针刺泻健侧、梅花针加外刺、艾灸补患侧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与一般方法不同,它是根据中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理论为指导,一补一泻,促进两侧表情肌恢复平衡。具体做法是用梅花针外剌患侧表情肌,针健侧面部医风、阳白、四白、攒竹、地仓、颊车、迎香、合谷等穴位。患侧按对称穴用艾条灸。每天一次,十二次为一疗程。本文420例中,治愈率达70.8%,总有效率为97.9%。三个月随访141例,出现面肌痉挛的只有2.83%。疗效随病情的轻、中、重而递减,与病程成反比,随疗程的延长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6.
点刺咽后壁治疗中风后中重度吞咽障碍3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延髓麻痹是脑卒中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延髓疑核缺血损害所致延髓麻痹,也包括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的假性延髓麻痹。临床以吞咽障碍、构音障碍、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其中吞咽障碍危害性最大。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常因继发肺部感染或营养不良而导致病情恶化,目前对恢复期吞咽障碍的治疗国内外尚无公认有效的方法。笔者采用毫针点刺的方法,在取穴、配方、针刺方向及施术手法等方面做了科学规范,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具有冬眠习性.关于大耳猬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冬眠研究曾有过报道(1991),但在国内尚未见到有关其在室内的冬眠资料.作者于1985年10月17日至11月10日,对捕自乌粱素海地区的一只雄性成年大耳猬进行了室内冬眠和惊醒观察,获取了一些在人工条件下的冬眠资料,现简介如下.1 不同窒温条件下的冬眠观察1.1 冬眠深度指标把具有冬眠习性的哺乳动物从不活动到深沉的冬眠分为两个阶段,即麻痹和深沉麻痹.作者根据每分钟呼吸频次及是否出现阵发性呼吸作为衡量大耳猬冬眠与否及其深度的指标.麻痹:平均每分钟呼吸25次以下(不冬眠时30次左右),但为连续的节律性呼吸;深沉麻痹:  相似文献   

18.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俗称“歪嘴风”。病人常在受寒后,感觉面部或耳后疼痛,也有感觉一侧面部僵木的。数小时后出现面瘫症状,也有1—2天出现一次的。病人多在早晨洗脸、刷牙时发现患侧面部不灵活,说话漏风,漱口或喝水时水从口角流出,吃饭时食物经常留在齿缝间,患侧眼睛闭不上且常流眼泪。在仔细观察和检查时发现患侧的额纹消失,眼皮不能闭合,鼻唇沟  相似文献   

19.
实验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观察大鼠面神经核内的非运动神经元的放电样式以及电刺激面神经核对呼吸节律的影响,以探讨面神经核是否参与呼吸调节.在面运动神经元逆行溃变的面神经核内可记录到呼吸相关神经元(RRNs),单脉冲刺激面神经核可引起膈肌肌电的瞬时抑制,在吸气早、中期短串刺激面神经核可延长吸气时程,吸气后期刺激引起吸气终止,呼气相刺激可延长呼气时程,连续刺激面神经核可抑制吸气.  相似文献   

20.
阐明面神经损伤与修复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大程度地恢复面神经功能并减少联带等后遗症的发生,目前仍然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面神经损伤后,局部给予胰岛素治疗促进面神经修复的机制涉及哪些途径?能否最大限度地恢复面神经的功能?本文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复习文献资料,从理论上对胰岛素促进损伤面神经恢复的机制进行分析,为后续面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