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囊藻水华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对于微囊藻水华的治理和修复,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仍不能解决眼下的微囊藻水华暴发问题。另外,微囊藻水华的暴发与风浪扰动、营养盐、水体温度、光照及其他生物等诸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探讨微囊藻水华的暴发机理对于治理和修复微囊藻水华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环棱螺呼吸行为、摄食行为及水体中不同泥沙含量对环棱螺控制微囊藻的效果,揭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对微囊藻水华的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环棱螺呼吸过程中截留水中的微囊藻颗粒,形成黏液包裹的高浓度微囊藻团,该行为短时间减少水中的悬浮微囊藻生物量,使水华状态暂时消失.对微囊藻团的摄食是环棱螺去除水体中微囊藻的主要方式,但未被摄食的微囊藻团及粪便颗粒中大量未死亡的微囊藻能迅速在水体中复苏增殖,再次引起微囊藻生物量的增长和水华的暴发.水体泥沙含量的增加改变了微囊藻团及粪便的结构,使得抑制和杀灭微囊藻的效率提升,水华状态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一小型富营养化公园池塘中(年度总氮、总磷的平均值分别为6.1和1.79mg@L-1)微囊藻水华及其毒性变化的生态研究结果.水华中铜绿微囊藻的多度大于90%.水华集中在5~10月间(水温在16~33℃之间)暴发,共出现了3个显著的生长峰,3个峰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为0.73,1.44和1.30mg@L-;该池塘中磷与水华没有相关性,铵氮则明显影响水华的发生与消亡,9.5~10.75mg@L-1浓度的铵氮促进微囊藻水华的暴发,铵氮低于0.89mg@L-1时,微囊藻水华的发生受到限制,也就是说,高浓度的铵氮是水华的"促进因子”,低浓度的铵氮是水华的"限制因子”.水华期间藻细胞的毒性呈逐步升高的趋势,但毒性峰的位置总是滞后于生长峰,而且是生长峰越大滞后的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4.
研究稳定性二氧化氯对水华微囊藻叶绿素a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华微囊藻叶绿素a的抑制率与稳定性二氧化氯的投加质量浓度成正相关性,当稳定性二氧化氯投加质量浓度为1.08 mg/L时对水华微囊藻叶绿素a抑制率超过51%。CAT酶活性随着稳定性二氧化氯投加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当投加质量浓度为1.08mg/L时,CAT酶活性是对照组的8.6倍,但SOD酶活性反而降低,同时膜脂过氧化产物和氧化胁迫的增加导致水华微囊藻丙二醛(MDA)值出现异常,表明稳定性二氧化氯对水华微囊藻具有很好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MC-RR)处理自滇池分离的水华束丝藻,研究了MC-RR对水华束丝藻的生理特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0μg/L的MC-RR可轻微促进水华束丝藻的生长,而100μg/L和1000μg/L的MC-RR对水华束丝藻表现为急性致死效应.藻的生理机能完全破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上升,光合系统PSⅡ活性迅速降为零.藻丝在48h后开始断裂、解体,并逐渐溶解.其超微结构显示细胞膜受损,藻细胞内含物几乎完全渗漏.以上结果说明,微囊藻毒素对水华束丝藻有显著的溶藻效应,微囊藻毒素在束丝藻与微囊藻的种群更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磷营养盐对库湾暴发蓝藻水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蓄水后香溪河连续暴发水华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在实验研究中发现适合铜绿微囊藻生长的磷含量区域为:0.14~0.616 mg/L.通过测量铜绿微囊藻在不同磷含量水体中的生长规律,为预测香溪河是否可能在磷营养盐丰富的条件下暴发铜绿微囊藻水华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光照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常见的水华蓝藻,对湖泊和水库的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在室内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水华的监测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喜好高温,在水温30~35,℃时生长最佳,在水温30,℃时获得最大细胞密度;而水温低于20,℃时生长缓慢.铜绿微囊藻对光照度要求不高,较低光照度即可快速增长,光照度2,000~6,000,lx适宜铜绿微囊藻快速增殖,在4,000,lx时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8.
以小球藻和水华微囊藻细胞的生长状况、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变化作为指标,研究不同体积分数的丙酮对2种藻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0.000 5%~0.500 0%的丙酮对小球藻和体积分数为0.000 5%~0.050 0%的丙酮对水华微囊藻均不同程度地促进藻细胞生长,对藻类的叶绿素a无影响,明显提高了藻类的最大光合速率(rETRmax)、光能利用率(α)和光适应能力(Ik),同时提高了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丙酮体积分数为5.000 0%的小球藻和丙酮体积分数为0.500 0%~5.000 0%的水华微囊藻,其藻类光合作用、叶绿素a显著降低,导致藻类生长严重抑制甚至死亡;丙酮对小球藻和水华微囊藻的最大无影响体积分数(NOEC)分别为0.500 0%,0.050 0%,说明水华微囊藻对丙酮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微囊藻水华对鱼类的生态毒性及其机理.采用饲喂微囊藻水华浮沫的暴露方法对泥鳅进行口服暴露28 d,剂量为经腹腔注射微囊藻细胞抽取物LD50的1/10[即75 mg细胞抽提物/(kg.体重.d),约为10μgMC-RR/(kg.体重.d)].生长测定结果表明,饲喂微囊藻明显抑制泥鳅的生长,但没有改变实验鱼的肝体比.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实验鱼肝细胞结构有明显的改变,细胞器受到损伤.所观察到的超微结构变化主要是内质网膨胀、细胞核变形等,但线粒体结构没有明显变化.显微观察还发现了脾细胞结构的变化,说明微囊藻毒素对泥鳅脾脏也有损伤作用.蛋白磷酸酶抑制测定法检测发现,受试泥鳅肌肉中没有微囊藻毒素的积累,可能是由于低剂量的微囊藻毒素暴露没有引起生物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微囊藻属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月至10月对鄱阳湖的微囊藻 Microcystis 进行采集和分离培养,得到9种常见微囊藻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描述,分别是铜绿微囊藻(M.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 flos-aquae)、鱼害微囊藻(M. ichthyoblabe)、惠氏微囊藻(M. wesenbergii)、假丝微囊藻(M. pseudofilamentosa)、史密斯微囊藻(M. smithii)、放射微囊藻(M. botrys)、绿色微囊藻(M. viridis)、挪氏微囊藻(M. novacekii),讨论了培养情况下微囊藻的形态学差异,阐述了鄱阳湖水华蓝藻类群的研究现状及微囊藻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1.
山仔水库微囊藻营养盐增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生富营养化的福建省山仔水库分离出优势浮游植物微囊藻SZ200307。进行营养盐增长潜力试验.探讨氮浓度、磷浓度及氮磷比对微囊藻SZ200307增长的影响。判断磷是其增长的主要限制性营养盐因子.  相似文献   

12.
超声技术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超声技术为基础,讨论了低强度超声(×106数量级)对藻细胞产生抑制作用的机理,提出5分钟/次的处理剂量,每4-5天处理一次的处理频次是最优经济效益的处理参数.指出低强度超声抑藻过程中破坏了藻胆体的结构功能,干扰了叶绿素的合成途径,从而有效控制了生物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蓝藻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蓝藻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包括①目前用于蓝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因种类以及这些基因进化的结构规律,PCIGS,16SrRNA和ISR序列分析在蓝藻系统发育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结果;②用于蓝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方法及其应用;③有毒微囊藻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巢湖周年先后共出现浮游藻类277种(包括变种),隶属于8门85属。依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动,均以绿藻门的属,种最多,其次为蓝藻、硅藻,而金藻、黄藻、隐藻、甲藻均极少;从种群数量分析,除冬季外,则均以蓝藻门为绝对优势,占巢湖浮游藻类年平均总数的99.58%,其中微囊藻和鱼腥藻是引起巢湖蓝藻水华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15.
滇池不同季节微囊藻水华的冻融藻浆注射小白鼠,其LD50分别为432mg/kg313mg/kg,287mg/kg样品含肝毒素或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LR)毒素用HPLC进行分析制备,得到如下结果:A样,B样和C样均含Microcystin-LR,此外,A样中还含Microcystin-RR,B样含Microcystin-YR,C样含Microcystin-RR和Microcytin-Y  相似文献   

16.
Fe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在0~30000nmol/L浓度范围内,Fe3+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生化组成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3+浓度小于10nmol/L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以及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合成均受到明显的限制,Fe3+浓度达到30000nmol/L时,其生长受到抑制。富铁条件下藻细胞光饱和的光合作用速率(Pm)、暗呼吸速率(Rd)和表观光合作用效率(α)显著大于缺铁条件,而补偿光强(Ic)及饱和光强(Ik)则低于缺铁条件。结果显示,Fe3+是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 PCC 7806)是我国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季节性蓝藻水华爆发的最优势藻种,其爆发的机制之一在于气囊,它是一种充满气体的蛋白质性质的亚细胞器结构,可为藻细胞提供浮力,调节藻细胞在水体中的位置以利于生长和后续的生境殖民化。铜绿微囊藻的气囊合成涉及14个气囊蛋白,但大部分气囊蛋白在气囊合成过程中的具体分子功能尚不清楚。对其中一个气囊蛋白GvpW进行了分子克隆,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在体外进行了异源表达,结合镍柱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出了高纯度的GvpW,运用动态光散射和化学交联证实在体外纯化后的GvpW是呈单体状态,同时通过晶体初筛和优化获得了生长较好的蛋白质晶体。这为后续解析GvpW的三维结构及在分子水平直观探讨其在气囊合成中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污染水体中双酚A光降解效率,采用铜绿微囊藻进行强化,研究该藻强化光降解去除水中双酚A的效能和动力学规律,并讨论了藻质量浓度、pH值及光源等因素对降解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藻类质量浓度相对较大时,光降解反应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提高反应液中藻类质量浓度可提高双酚A的降解率;pH值对光降解速率有显著影响,当pH值为5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光源对反应速率也存在影响,光源采用紫外灯时,光降解反应速率是同条件下高压汞灯作为光源时的9倍,其原因是后者不能使反应液中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一种报表程序生成的方法,该方法所设计的程序,可以生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报表程序,解决了用户编程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面临新的挑战。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方式的改变要求改革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知识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组织结构形式,企业信息沟通方式的改变必然引起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改变,而人的需求变化则要求组织结构为其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