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围绕美国“领导世界”的战略目标,构筑一个安全网络和一个经济网络,配套一系列相应措施。21世纪日益临近之际,美国正在预谋下个世纪的全球安全战略,各路谋士纷纷献策。美国政府从实力地位出发,先是在布什当政时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继而克林顿政府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布什和克林顿两届政府推出的国家安全战略异曲同工,其核心目标都是要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中确保美国"世界领袖"地位的连续  相似文献   

2.
卢旺达大屠杀中美国政府的“不作为”政策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旭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27(4):133-135,140
1994年4月至7月发生在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是一场极其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美国本应有义务制止这一悲剧。但是,克林顿政府却抛弃了它所宣扬的"人道主义"旗帜,以"不作为"的方式应对正在进行的大屠杀。而这一决策的作出受到波黑内战、索马里危机、卢旺达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美国国内的"新孤立主义"思潮以及克林顿政府不明确的外交战略等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后冷战时代美国全球化战略,是美国在雅尔塔体系终结和国际新格局开始之时,经过长期的探讨和摸索逐渐形成的,其目的是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权,因此尽管其间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和克林顿政府“参与和扩展”战略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在总体上都有严重缺点,这是美国后冷战时代在国际事务中连遭挫折的重要原因,美国只有放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来指导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也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后冷战时代美国全球化战略,是美国在雅尔塔体系终结和国际新格局开始之时,经过长期的探讨和探索逐进形成的,其目的是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权,因此尽管其间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和克林顿政府的“参与和扩展、战略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在总体上都有严重缺点,这是美国后冷战时代在国际事务中连遭挫折的重要原因,美国只有放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来指导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也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美国当前的全球战略重点:亚欧大陆冷战后至今,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由冷战时期的“两洋战略”(即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遏制苏联的扩张)转变为现今的“亚欧大陆战略”,即以欧洲的北约和亚洲的美日军事同盟为支点,再辅以由美国领导的其他盟国和美国主导的国际体制(或称国际制度)组成的“制度霸权”,维持其在亚欧大陆的“一超独霸”地位,并最终构筑美国领导的全球范围的霸权体系。  相似文献   

6.
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奉行以“经济安全”为中心的内外政策,重新强调在亚太地区推动美国的利益。从“新太平洋共同体”构想到西雅图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的首脑会晤以及克林顿本人和其政府要员的诸多讲话皆表达出这样一个信息:美国重视发展与亚太国家长期关系,认识到亚太地区对美国经济与安全战略利益至关重要。咄咄逼人四处碰壁  相似文献   

7.
讲到美国的战略,人们往往以为是指军事战略,其实,美国的战略是多方面的,除了作为美国全球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事战略外,还有外交、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战略。本文题目上提到的三个“边疆战略”,也许更能体现美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总体战略或叫做美国国家战略。美国从独立战争到现在,不论是当年开发西部还是今天对宇宙的开发,无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撞机事件”以及美国加强对我军事侦察这一背景、美国售台武器升级以及布什“竭尽所能助台自卫”的狂妄言论,使人们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上。近一段时间来,随着一系列事态的发展,人们对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是否正由欧洲转向亚太产生了警惕。关注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事关对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的判断,事关我们内外政策的制定。1968年12月,陈毅外长在向中央递交的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仅因为美帝侵越便认为其战略东移,仅仅看见美苏共同反华便以为美帝可以放弃或不重视欧洲,这是错误的。他正确地指出了美国战略重点没有东移,美苏矛盾不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是中国的两个最主要的盟国之一,曾给中国以经济军事上的援助和政治上的提携,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就是对中国的友谊,相反,仅仅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手段。美国战时对华政策的目标就是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其实行全球战略的工具。我们认为,早有把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与其全球战略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才能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 一 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自一战以来一直觊觎着世界霸权,而独占中国、称霸亚洲是其既定目标。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旨在吞并中国、独霸亚太区域的侵华战争。这不仅威胁到了美国的在华利益,更是对美国谋求远东霸主地位的挑战,对此美国是绝对不允许的。“七·七”事变后,罗斯福在芝加哥连续三次发表对“无法无天”的侵略者采取“防疫”措施的演说,其用意就在于警告日本:美国不容忍它  相似文献   

10.
<正>2021年12月9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军方正式结束在伊拉克攻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作战任务,转而担任培训和顾问角色。此前2021年4月,据多家外媒报道,美国承诺从伊拉克撤出剩余作战部队。撤军是美国中东战略收缩的重要“里程碑”,但这个碑不是光荣的标志,而是美国的中东甚至全球战略的“心头之痛”。伊拉克堪称美国中东战略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当前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是否从传统的欧洲东移到了亚洲?这是一个存在颇多争议的问题。笔者也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欧洲集中了美国最大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这种情况在冷战前和冷战后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当年美苏对峙的重点在欧洲,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历次战略调整也都是针对苏联的。例如1949年~1954年奉行的“地区性遏制战略”,1954年~1967年实施的“大规模报复战略”,1967年~1991年运用的“灵活反应战略”,无不如此。欧洲仍是核心,但情况确有变化  相似文献   

12.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全球战略赖以运行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强硬的遏制战略难以奏效。尼克松执政后,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形成了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使美国的全球战略从扩张转为收缩,从攻势转为守势,为以后美国对外政策提供了新的出发点。但是,它所维护的美国利益仍然是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皮克林,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他曾连续四年担任美国副国务卿,结识了很多中国外交官。有人说:“皮克林大使是美国最出色的大使之一。”在我的职业外交官生涯中,我去过世界很多地方,从中东到俄罗斯,从中美洲到联合国……但我必须承认,我既不是“中国通”,也不是“亚洲通”。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陈水扁“废统”立场前后不一致,前硬后软明显。美国现行的战略危机、现阶段需要台海稳定、陈水扁“废统论”严重冲创美国的台海政策是美国对陈水扁“废统论”的态度强硬原因;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崛起态度、台湾问题持久存在对中国的危害、美国对于大陆的所谓台湾态度及有限利用台独是美国对陈水扁“废统”行为的态度转软原因。  相似文献   

15.
唐永胜 《世界知识》2011,(20):66-66
“9·11”恐怖袭击已经过去了十年时间。恐怖主义无疑是对人类进步的一种反动,必然遭到世界各国的唾弃和反击;但同时还应看到,恐怖主义的日益猖獗,在根本上也凸现了国际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及其深刻的矛盾,标志着美国霸权已经发展到某种极限,不仅改变了美国主要的安全关注,还动摇着原有的国际战略关系的框架,直接冲击着原有的全球战略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日,英国殖民大臣格林伍德在下院宣布,美英已就在西南印度洋中的岛屿上建立联合军事基地问题达成胁议。西方报刊透露,美英这样做是要建立一条西自红海东到新加坡以南可可群岛的所谓“战略锁链”。这是英国工党政府推行“苏伊士以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英联合全球战略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马歇尔主要从事了两项外交活动:赴华调处与推行欧洲复兴计划。调处国共矛盾是美国政府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从维护美蒋战略关系的稳定而做出的重要选择,它是实现“伟大的美国梦想”的全球战略的关键步骤,复兴欧洲计划是从维护战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而采取的重要行动,亦是美国当局在全球战略的计划中的既定一步棋。两个方面可以说都是战后美国外交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美国外交的一体两翼,均为着支撑一个战后美国为主的世界体系而展开的重要外交攻势。  相似文献   

18.
国际局势今年出现了新的急剧的重大变化。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过程中。第一谈谈美国“超越遏制”政策和美苏关系发展。布什的对苏“超越遏制”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要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包括对它的盟国和对第三世界的领导地位。从布什和贝克最近一系列讲话看,美国对苏“超  相似文献   

19.
去年,在一次有众多企业代表出席的“走出去”的战略研讨会上,不少企业家认为,“走出去”战略是“淘金”战略,而且大谈其如何到美国、日本和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淘金”。但非常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谈到去第三世界国  相似文献   

20.
王志乐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中心主任,同时兼任国家产业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投资协会外资投资委员会副会长等职。获国务院颁发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跨国公司大踏步进入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但在中国入世之后却出现了一系列“新动向”,有哪些新动向?按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教授的话说,中外企业已经由“竞争”转向了“竞合”。问:中国作为“大工厂、大市场”诱使跨国公司纷至沓来,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是否在不断调整?王志乐:这些年,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从过去的局部战略发展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