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学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率先垂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的共同愿望。全社会的和谐取决于社会中的每个单位细胞的共同和谐发展,对于我们来说,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从构建和谐校园做起。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要加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及协调发展的社会状态,而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把这种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之间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则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社会更加和谐"是党的十六大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主要任务.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当丰富,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相处和谐,其特征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法治是一个多义的概念,作为工具性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环境的污染恶化也越来越严重,我们对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密切。在十六大召开后,我国进入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作为政府,应该在此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为此,我们尝试探讨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环境保护的职能责任。  相似文献   

6.
胡剑锋 《科技资讯》2007,(13):119-119
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主题,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和天人关系的和谐。旅游作为一项休闲时尚活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风貌和社会经济状况,可促进营造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谐社会是促进旅游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和谐社会,旅游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和谐旅游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不能做到和谐发展,就不可能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旅游的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因此,发展和谐旅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从崇拜自然到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关系日趋恶化。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观"为指导。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资源和能源压力。要缓解这些压力,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在全社会倡导新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消费方式,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的理念,并在实践中采取加强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行循环节约型的资源利用模式、发展生态经济,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状况来看,构建"和谐西部"的基础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真正实现西部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民主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意义十分重大。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公民法治素质…  相似文献   

10.
王新花 《科技信息》2008,(3):312-3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主要是提倡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一名公路建设者,我认为公路建设、管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和谐公路的创建,使公路的建设、管理与自然、人、社会协调和谐。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再次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由此可见,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执政党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关系人民命运、国家前途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为了贯彻这一决定,江苏省委提出把构建和谐社会贯穿于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文明江苏。无锡市委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积极开展“一当好,三争创”活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结合本人工作,就坚持公平正义与构筑和谐社会与谐市场的关系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黄志国 《科技信息》2009,(34):I0066-I0066,I006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民主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公平正义是民主法制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坚持的价值原则,是社会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保障。只有始终坚持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和深层基础.环境伦理是研究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应用伦理,它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在价值上存在着一致性.科学的环境伦理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支撑.立足科学发展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史艳英 《科技信息》2010,(36):70-70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当代中国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发展规律和政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再升华,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胡锦涛总书记9月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17.
龚兵 《科技信息》2007,1(21):282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出现新趋势新特点,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推进剂.  相似文献   

18.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深刻反思传统发展模式后,为实现全球和平、稳定与繁荣而作出的共同选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现实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全社会人与人秘洽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需要全社会进行培育、引导和构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与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因此,解决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问题,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和谐统一,对于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的一般原理,分析了循环经济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并给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