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矿区采空区分布状况和岩体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制定了采井下采空区及地表山体综合治理方案,分步实施治理工程,消除了地质灾害进一步发展所造成的安全隐患,达到了改善矿区地质环境、保障矿山生产安全、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资源和环境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是解决我国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全国尾矿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的开展和实施,获取了尾矿库和矿区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对研究区尾矿库的资源潜力和矿区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建立了尾矿资源与矿区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3.
有效利用风能资源、积极发展风力发电,已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之一.利用实验室虚拟仪器集成环境(LabVIEW)虚拟仪器开发平台对双馈风力异步发电机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具备友好的操作界面,可实现参数的在线修改.通过对双馈异步发电机并网前空载运行和并网后发电运行的仿真,获得变速恒频双馈异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这对实际风电机组的仿真研究及运行分析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的发展,遥感技术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地质遥感已广泛应用于构造地质研究、矿产勘查预测、环境地质监测、城市地质条件评价及国土整治等各个领域,但由于缺乏标准化,造成技术普及率不高、应用效果不明显、成本巨大等,使遥感技术在地质探矿领域中始终处于边缘地带。但是,通过莫桑比克某矿进行的优选与评估项目,充分体现了技术标准化应用会使遥感技术在地质探矿领域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5.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其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5人,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周卫健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研究员。实验室以黄土等多种地质载体为研究对象将研究目标确立为:在长时间尺度上,探索东亚季风环境系统变化规律,研究东亚季风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及其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及全球变化之间的动力学联系;在短时间尺度上,通过100年、10年和1年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序列的研究,探索其变化特点及其发生的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学科方向规划、学术环境营造和国际合作3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实践经验.实验室力图通过研究方向规划以解决地球生物学的关键核心问题,营造自由和开放的学术氛围和团结合作的科研环境,并通过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杰出音年人才,最终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生物地质...  相似文献   

7.
宁夏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石油总资源量约2.5亿吨.目前仅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837万吨,占总资源量的15.3%,勘探潜力还很大,为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的重要目标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环境地质条件出发,判定顺义规划新城主要的不良地质作用,确定场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确定评价因子,建立评价体系,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利用GIS手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和量化判定,最终结合单要素和次级评价因子的判定结果,得出综合判定结果,对顺义规划新城场地稳定性进行判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与内分泌干扰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有关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环境健康损害效应或生态污染效应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正在成为环境科技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本就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与“内分泌干扰物质”、“环境激素”、“环境雌激素”等的定义问题进行浅析,探讨其今后在科研和管理工作中的规范化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新集矿区地温分布特征,分析了影响地温异常的因素,得出矿区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径流是影响该区地温异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能源微藻与生物炼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藻作为重要的生物能源原料,具有巨大的生物质生产潜力。本文结合目前能源微藻在藻种选育、规模培养以及生物炼制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各国在微藻能源开发方面的重要科研工作,并对微藻能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方向和进展进行了评述和预测,对能源微藻生物炼制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高产优质藻种筛选与培育、能源微藻规模化培养以及微藻生物炼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微藻生物质综合利用以及生态养殖是我国能源微藻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环境哲学视域内的生态价值与人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把价值视为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是失之偏颇的。这是造成只重视主体价值,忽视生态价值的重要原因。只有把价值视为是主体与客体的互益性关系,才能在强调主体价值的同时重视生态价值。生态环境对于人类具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全球生态危机迫切需要自觉协调好当代人的价值与下代人的价值,局部价值与人类整体价值的关系,开创主体与客体互益,发展与环境双赢,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生态文明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跨入21世纪之际,面临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和资源的匮乏,人类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末,“可持续发展”这个名词离我们的生活还很遥远时,吕永龙博士就已经开始从事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对策研究。吕永龙是我国著名的环境生态学家,长期从事区域生态风险与环境管理、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生态效应与调控对策、系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23-23
面向水环境监测国家重大需求,针对无线网络微传感器芯片系统急需解决的领域前沿问题,围绕着三维微纳结构传感效应及尺度效应、敏感材料与载体相互作用机理及表面增强效应、多靶标可逆特异性响应机理与信号转换机制、能量产生及耗散机理与自循环复合换能机制等核心科学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深入研究和认识敏感机理,探索和研究新的敏感效应和敏感方法,获得提高微纳生物化学传感器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的科学方法与技术途径;发展微纳加工、集成与封装新方法,研制出水环境监测关键微传感单元、微弱信号检测与传输极低功耗电路、环保型长效微型电源;通过微传感单元、极低功耗集成电路、微型电源的集成,结合样品预处理微流控芯片,实现水环境监测无线网络微传感器芯片系统,突破和解决水环境现场、实时、网络化自动监测关键技术。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前沿性成果,造就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队伍,营造不断创新的环境,为使我国在传感技术领域进入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为我国信息技术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广东经济与科技发展在全国具有引领性。以广东省研发补助专项资金资助的12850家企业为研究整体,采用分层取样方法抽取450家企业为有效调查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广东财政研发补助专项资金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激励效应,主要是通过缓解企业创新资金约束、分担创新风险、优化创新融资环境和提高创新决策水平四条作用路径发挥激励效应。同时,研究发现,研发补助政策的知晓度、专项资金的监管水平、政府职能的“条块分割”和区域发展的结构性失衡是制约激励效应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政策激励效应,应统一研发“加计扣除”认定标准、加强宣传力度、构建整体智治的大数据监管平台,以及实施差别型研发补助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4,(9):49-49
深部地质层的CO2封存技术,是一项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安全的全球性、前沿性战略研究。本项目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关键技术突破,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地的低成本、实用性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O2深部地质封存长期稳定预测与控制技术,对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未来的经济发展对能源供应和环境安全健康的要求,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GeoSed是针对薄互储层沉积和储层分布预测研发的软件系统,软件遵循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设计,包括工区与数据管理、合成记录、测井相分析、地震沉积分析和地质成图5个子系统29个功能模块,具备等时格架建立、沉积特征加强、薄层沉积分析、沉积体系分析和配套功能五大技术系列,形成了"逐级标定、井震匹配、动态分析、目标评价"一体化方...  相似文献   

18.
新污染物种类繁多,且具有生物累积性、危害隐蔽性和环境持久性等特征,但目前对其健康风险的认识不足。基于此,归纳了邻苯二甲酸酯、二苯甲酮和新烟碱3类主要新污染物生命早期暴露对神经发育的影响与潜在机制。同时,在单细胞时空多组学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对新污染物诱导神经发育重编程的效应与机制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全面评估环境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和精准识别疾病起源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煤矸石山生态重建微生物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成果》2008,(4):41-41
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毕银丽教授主持的国家863计划“煤矸石山生态重建微生物关键技术应用研究”(2005AA644020),针对采煤造成土地生产力破坏以及大量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导致了土壤理化性状差,肥力低,生物活性少,煤矸石的排放又加剧了矿区环境的恶化,硫分含量高,风化过程易于产酸,自燃释放出H2S和S02等气体,污染大气、土壤和水,其营养元素含量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弱,不利于植被的恢复等问题,采用微生物(脱硫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等技术,开展了煤矸石山生态重建微生物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微生物复垦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20.
环境政策工具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后果常常受到技术进步速度和方向的影响,而环境政策干预本身对技术进步有着阻碍和激励的双重效应。本文在分析熊彼特主义的创造性毁灭(即技术进步三分法)和不同环境政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环境政策工具和技术进步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环境政策工具的直接和间接技术效应进行了理论阐释,最后结合国外理论和实践为中国的环境政策取向提出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