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羊毛配体与铁离子之间的配位反应,并分别采用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颗粒内扩散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考察了铁离子初始浓度以及pH值等因素对羊毛铁配合物催化性能的影响。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液相色谱分别探讨了活性红195的光催化氧化降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羊毛与铁离子之间的反应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化学反应为主,在较高铁离子浓度下制备得到的羊毛铁配合物在pH≤6的水溶液中对活性红195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 CaO_2氧化一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阳离子桃红 FG 和艳蓝 RL 染色废水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aO_2的氧化速度和效果与废水的 PH 值和亚铁离子投加量有关。本实验体系中,最佳 pH 值为2.6;[Fe~(2+)]/[CaO_2]之比以1/(10)为宜。生物接触氧化时间为3小时。CODer 去除率55%,色度去除率高于98%。  相似文献   

3.
从废水水质常规分析、发射光谱分析、有机污染物分析等项目入手,找出了武汉石油化工厂废水泛红的原因是:在曝气条件下,水中溶解的亚铁离子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并以稳定的棕红色铁氧化物溶胶形式存在于水中,结果引起座水泛红。研究了曝气速率、pH值、溶解氧浓度和污泥浓度对水中亚铁浓度和总铁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维持溶解氧浓度在饱和浓度的50%左右,污泥浓度大于2g/L,可有效防治废水泛红。  相似文献   

4.
UV-Fenton体系氧化降解邻氯苯酚废水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UV-Fenton高级氧化技术对邻氯苯酚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从反应速率系数着手探讨了污染物初始浓度、双氧水加入量、亚铁离子浓度及pH值对反应降解速率的影响。用半衰期法对邻氯苯酚的反应级数进行了探讨,确定其在UV-Fenton体系降解过程中的表观反应级数为3/2,并初步建立了邻氯苯酚UV-Fenton降解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对滑石浮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滑石纯矿物的浮选实验和动电位的测试,结合水解金属离子溶液化学计算,研究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对滑石浮选的影响,并探讨其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中存在的水解金属离子在滑石表面的吸附对滑石的非极性表面和极性端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使滑石ξ电位的符号由负变正,但滑石的天然可浮性不变;在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pH值与它的零电点之间,滑石的非极性表面变得亲水,导致滑石的浮选受到抑制。其疏水性的改变是由于在氢氧化物沉淀的pH值与它的零电点之间,在滑石的极性和非极性表面产生了氢氧化物沉淀的多相凝聚。  相似文献   

6.
无菌和有菌体系下砷黄铁矿氧化的电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菌和有菌酸性体系下,对砷黄铁矿电化学氧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砷黄铁矿首先被氧化为As2s2,覆盖于电极表面,使电极表面发生钝化;随着电位升高,As2S2被氧化生成亚砷酸及亚砷酸被氧化为砷酸,亚铁离子被氧化成铁离子;细菌作用后增强了砷黄铁矿的反应性能,降低了其开始氧化的电位,砷黄铁矿被氧化的趋势增大,腐蚀反应速度有所提高,但细菌对砷黄铁矿电极的阳极反应过程机理并没有产生影响;在相同电位下,有细菌时的阻抗明显低于无细菌时的阻抗;在不同电位下,电极表面发生的电化学反应机理也不同,测定结果与线性扫描研究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水力空化技术是一种新的废水处理技术.为了探讨操作条件对降解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多洞孔板水力空化装置对含罗丹明B的模拟废水进行降解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及亚铁离子的存在对降解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堆积在采场环境中的硫化矿石容易发生氧化自热,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导致矿石结块,甚至引发矿山内因火灾事故。系统阐述了硫化矿物的晶体结构、痕量元素的含量、环境温度、铁离子、氧气浓度、空气湿度、矿石含水率、矿样的粒度分布、环境的pH值、微生物等主要因素对采场中硫化矿石氧化自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矿石在低温环境中的反应模式非常复杂,其氧化自热受诸多因素共同影响;较高的环境温度和氧气浓度有利于矿石氧化,矿样粒度越小越容易自热,铁离子与细菌对硫化矿石的氧化具有催化作用,水对矿石的氧化自热具有催化和阻化两重作用,而晶体结构、痕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均表现出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在pH =7 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 ,铁离子对过氧化氢氧化次甲基蓝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 ,提出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 ,研究了该方法的适宜反应条件 ,方法的检出限为 7 91× 10 - 7,线性范围为 0~ 1 5 μg (2 5mL)。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开展了Fenton试剂对2-(4-氯苯氨基)甲基苯酚(CMP)的氧化降解动力学的研究.考察了初始双氧水摩尔浓度、亚铁离子摩尔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CMP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双氧水摩尔浓度、亚铁离子摩尔浓度增大和温度升高时,CMP的氧化速率明显加快.在30~45℃的温度范围内,其氧化降解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为102.90 kJ/mol.  相似文献   

11.
光助Fenton技术作为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废水处理的研究中,草酸盐的加入可以改善对光的利用率,提高对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能力,降低成本.采用125W荧光高压汞灯模拟太阳光,研究了造纸中段废水在草酸钠-Fenton反应体系作用下的降解规律.讨论了H2O2 、C2O2-4、Fe2+ 的初始浓度以及pH值对中段水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5、过氧化氢浓度为4.1 mmol/L、草酸钠浓度为4.0 mmol/L、亚铁离子浓度为0.20 mmol/L时, 中段废水的CODcr值在60 min内的去除率可达91.5%.  相似文献   

12.
亚硝酰自由基氧化体系因对伯羟基的选择性氧化能力而受到了科研和产业界的关注.研究亚硝酰自由基的种类、共氧化荆的组成、反应液pH值、纤维素的聚集态结构对亚硝酰自由基氧化体系对纤维素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当氧化体系组成为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TEMPO—NaOCl-NaBr,反应液pH值为10.8时再生纤维素的氧化速率最大.天然纤维素(纤维素Ⅰ)基本不能被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素Ⅱ)、纤维素ⅢⅠ和ⅢⅡ均能完全被氧化,lyocell纤维因其特有的原纤化结构而比粘胶纤维具有更大的氧化反应速率,尽管其结晶度要比粘胶纤维大.  相似文献   

13.
亚铁离子活化过二硫酸钠降解亚甲基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亚铁离子活化过二硫酸钠的方法产生强氧化性的活性物质,本文研究其降解亚甲基蓝的特性和相关机制.结果表明,在亚铁离子/过二硫酸钠体系中,亚甲基蓝能被降解,降解效率随亚铁离子浓度增大而增大;随着过二硫酸钠浓度的增加,降解效率先增加后减少.通过考察叔丁醇和甲醇淬灭实验中亚甲基蓝降解效率的变化,得出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是降解亚甲基蓝的活性物质.研究还发现,常用的亚铁离子螯合剂并没有提高降解效率,这是因为在和自由基的反应中,螯合剂和亚甲基蓝产生了竞争反应.最后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实验,验证了亚甲基蓝能在亚铁离子/过二硫酸钠体系中被有效的降解.在查阅文献基础上,文章还比较了该体系降解亚甲基蓝和其他污染物不同的特点和共同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机制.该成果可以对过二硫酸类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UBF生物铁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UBF生物铁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时的运行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ρ(CODCr)为1500mg/L左右,色度为400~600倍,pH值为8 0~9 0,控制水温为28~32℃,UBF反应器的HRT>24 0h时,适宜的ρ(Fe2+)为9 0~10 0mg/L.在此情况下,UBF反应器的CODCr去除率为53 74%、色度去除率为76%~80%,与不投加铁离子时相比,CODCr去除率提高了20%~30%,同时厌氧段出水pH值为7 5;厌氧UBF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CODCr总去除率为79 41%、色度总去除率为84%~88%.  相似文献   

15.
针对热镀锌助镀剂中亚铁离子对热镀锌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对在线检测的必要性,分析了热镀锌助镀剂溶液的光谱吸收,并在分光光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其光谱特点自行研制了一种亚铁离子自动检测仪,通过微型蠕动泵和该检测仪实现了热镀锌助镀剂中亚铁离子的在线检测.该过程不需要对助镀剂进行其他预处理,操作简便、快速.结果表明,亚铁离子浓度在0.1~10g/L范围内,检测误差小于0.05g/L,吸光度浓度线性方程相关系数R=0.99995.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铁氧化锰矿浸出过程中铁含量较高的问题,采用葡萄糖—铁粉在硫酸溶液中耦合还原浸出高铁氧化锰矿获得浸出液,再用黄铵铁矾法脱除浸出液中的铁离子,实现锰铁的有效分离。采用正交和单因素实验考察初始p 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硫酸铵加入量对浸出液中铁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 H值对浸出液中铁的脱除率影响最大,提高初始p H值和温度可以较大幅度提高铁离子脱除率,且沉矾过程能有效脱除浸出液中大量的有机物及Ca2+、Mg2+和K+等离子。黄铵铁矾法脱除浸出液中的铁离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 H=3,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1 h,铁离子脱除率达96.32%。  相似文献   

17.
在光催化反应器中,紫外灯为光源,以α-Fe2O3/SA薄膜(海藻酸钠简记为SA)为例进行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溶液的pH值、亚甲基蓝的初始质量浓度及添加少量的H2O2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亚甲基蓝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单一材料中,电子在光催化作用下由亚甲基蓝的中间态D*转移到激发态D+,从而再转移到α-Fe2O3和TiO2导带上;复合材料α-Fe2O3-TiO2/SA对亚甲基蓝的降解为光电催化氧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UV辐照强化NaClO溶液湿法脱硝实验研究,考察了UV辐照时间、NaClO溶液有效氯浓度与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NO氧化率及强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V辐照时间从5 min增加至17.5 min,NaClO溶液NO氧化率迅速升高,与无UV辐照条件相比,NO氧化效果得到显著增强。在相同UV辐照条件下,随着NaClO溶液有效氯浓度降低,NO氧化强化率不断提高。溶液初始pH值对NO氧化率及强化率影响较大。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对相关因素的影响机理以及UV/NaClO工艺强化NO氧化的可能反应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菱铁矿和赤铁矿在酸性体系中的溶解特性,无需添加任何铁离子,只需调节矿浆的pH值,然后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即可实现矿物表面的自磁化.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铁离子浓度、过氧化氢添加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菱铁矿在酸性体系中溶解行为的影响.在100℃条件下,通过表面自磁化反应,菱铁矿磁选回收率从53.8%提高到94.6%,因此可以确定反应温度是影响自磁化的重要因素.利用赤铁矿和菱铁矿的混合矿物重复菱铁矿单矿物的自磁化实验,混合矿物回收率从66.8%提高到了72.6%.最后利用含有赤铁矿和菱铁矿的实际矿石进行自磁化实验,结果与单矿物实验和混合矿物实验相一致,磁选回收率从46.3%提高到了63.1%,实现了样品的自磁化.  相似文献   

20.
以废弃向日葵秸秆为原料,采用机械混合法制备了多元稀土/生物质炭复合催化剂,用空气作为氧化剂催化氧化处理模拟印染废水亚甲基蓝.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knhen实验设计,以亚甲基蓝脱色率和COD去除率为响应值,对影响催化氧化法最重要的4个因素,即催化剂投加浓度、曝气量、温度及pH进行优化.通过对二次多项式方程求解得知:复合催化剂的投加浓度为8.67g/L、曝气量2.5L/min、温度21℃、pH值为12时,亚甲基蓝脱色率的预测值和实验值分别为100.00%、99.61%;投加浓度7.33g/L、曝气量0.64L/min、温度30℃、pH值为10时,亚甲基蓝COD去除率的预测值和实验值分别为77.65%、75.81%.理论值与实际值非常接近,说明建立的模型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