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科技文萃     
大约5年前,人类所知道的行星还仅限于太阳系内的9大行星。5年来,科学家已经陆续发现了一些太阳系外行星。日前,来自不同国家的天文学家宣布又新发现了10颗太阳系外行星,使得人类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总数超过了50颗。 上述消息是在目前正于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国际天文学会联合会大会上宣布的。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发现了一颗绕“波江座-ε”恒星运转的行星,是迄今发现的离地球最近的太阳系外行星。“波江座-ε”恒星离地球仅10.5光年,从天文学尺度上说,这颗行星简直就是在地球的“后院”里。此外,瑞士天文学家在“HD83…  相似文献   

2.
科技文萃     
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 一支来自不同国家的天文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最近公布,他们在离地球较近的另一个类似我们居住的太阳系的恒星系中发现了一颗行星.并认为在这个恒星系中有可能存在类似地球的行星。 威廉·考可曼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州立大学麦克唐纳天文观测站研究小组的负责人,他于今年8月初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国际天文协会年会上介绍说,这颗新发现的行星所环绕的恒星名为波将星座,与我们的地球所围绕的恒星太阳很相像。此外.这颗行星与波将星座之间的距离使天文学家们推测,那里可能还有其它运行轨道稳定的行星。在这些行星上很可…  相似文献   

3.
寂寞星球     
漆黑的宇宙中,有个亮点渐渐显现,并越来越亮、越来越大.那是一颗恒星.远看像个红宝石悬浮在太空中,何其壮观!距离红宝石不远,有颗行星--是这恒星唯一的行星.这颗星球是个标准的类地行星,距离其主星的位置恰好.其主星也是颗个头和太阳相当的恒星,但它只有一颗行星,就是这颗.它公转一周大约要400天(按地球历法为4000个标准恒星日);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要30个小时;亦是自西向东;黄赤交角约为30度.计算机模拟平均温度约为10摄氏度,但实际上却要低15度.15度啊!多么微弱的变化,但就是这15度,生命就不能存活;就是这15度,这里便成了白色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飞贼与捕快     
他们中间,有些选择在黑暗里隐藏;而这位,隐藏在阳光下. 在恒星F0的第五个行星上有充沛的阳光.人类把这个恒星叫做老人星①,把第五行星叫做快乐希望星.  相似文献   

5.
费米悖论,加利福尼亚,1950:既然行星的形成是这么的普遍,既然产生生命的过程是行星形成后的自然延续,既然产生生命会导致智慧,而智慧会导致技术--那么,为什么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外星文明跟地球联系呢? 他们在哪儿?  相似文献   

6.
几位来自德国的科学家宣称他们在黑海中发现了一种以甲烷为食的生命体,并称这种生命体可以用来抑制全球变暖问题的继续恶化。这些科学家称他们这次发现的生命体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已经有40亿年的历史。他们是在黑海中没有光线、没有氧气的深度中发现这种微生物的,并发现这些微生物是以甲烷为食的。在此之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甲烷只能够通过与氧气进行反应而消耗掉。这些德国科学家希望这些微生物可以用来“吃掉”目前还储存在地球表面以下的温室气体,许多甲烷目前还冻结在两极地带的冰层以下,但是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加剧,它们很…  相似文献   

7.
科学前沿     
日本在印度洋2500米深处热水孔中发现原始生命日本潜水调查船“深海6500”号在印度洋2500米深处发现了接近于地球原始生命的细菌群。原始细菌和普通的细菌不同,它没有细胞核,细胞膜中只包裹着最低限度的遗传信息,结构极为简单,研究小组成员认为,在火星等环境恶劣的行星上可能也  相似文献   

8.
新知     
, 《河南科技》2012,(9):8-11
<正>宇宙或存在"升级版"恐龙在茫茫宇宙中的某个星球上,会不会存在暴龙及其他恐龙的"升级版"生命以及巨大的拥有人类智力与狡黠程度的怪兽呢?美国科学家认为,或许这种可能真的存在。科学家在该项研究中讨论  相似文献   

9.
氢与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历来是科学家和人们十分重视而又极感兴趣的问题。但因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科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等)的发展要受到历史条件和种种因素的影响,致使生命起源这个问题,目前还有许多的谜未被解开。然而人们一致公认的是:“生命起源于...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技》2012,(19):9-10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近日宣称,已利用赫歇尔空间天文台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和最先进的红外探测器在猎户座恒星形成区域发现了氧分子,首次证明了太空中存在氧。"我们在18世纪70年代认识到了氧气的存在,但是230多年后才得以证明简单的氧分子存在于太空中。"研究人员表示,氧原子会凝结在漂浮于太空的细微尘埃颗粒上,并转化为水冰,因此很难被观察到。但是在宇宙中一些较温暖的地  相似文献   

11.
海外之窗     
巨型γ射线反射镜太阳2号起初用于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但是来自美国加利弗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改装后,这个巨大的太阳光反射镜阵列可能不久成为一种最大的γ射线观察器。该设施位于加利弗尼亚莫加弗沙漠,围绕中心塔由1920片镜片组成。过去曾用于聚焦太阳光线到一个巨大的锅炉上。现在则用镜片扫描没有月亮光时的晴朗的夜空寻找γ射线,提供恒星爆炸和其它灾变事件的证据。当γ射线碰击地球大气层时,会穿入阵雨般的带电次原子粒子中,离开时会留下微弱的光痕。太阳2号镜将这些光反射到中心塔,在这里光电倍压管放大这些光并捕…  相似文献   

12.
浅谈集水农业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刘万代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松龄水是生命的介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农业的本质是通过生物同化环境把自然资源转化为农产品的生物学过程。没有水的保证,任何农业的丰收都是不可能的。要使缺水农业区高产稳产,亏缺的水分...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培育能制造氮的谷类植物所有植物都需要氮。没有氮,植物便不能长到应有的高度或者不能获得应有的产量,所以农民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要在农田施用氮肥。但是氮肥价钱大贵,而且如果施用量不当还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有些农作物不需要往农田施用氮肥,像紫苜蓿和大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家最近开发成功一种高性能服务器及中文操作系统,利用它可以进一步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减少黑客袭击以及战争状态下敌对方袭击中方信息系统造成的损失。 这一名为“东方红日”64位UNIX/LINUX服务器和EASTSUN64中文系统是由北京民族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该研制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电子政务研究室发起,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张钹教授领导下,经过科学论证,反复实验,终于取得圆满成功。该产品今年四月初在由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部、中国贸促会等举办的2001 COMDEX大会上…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是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生命意识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要不失时机地在思想教育中更加关注个体生命,在德育中用心培育生命道德观念,在课程教学中全面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在校园文化中努力营造生态文明环境,实现生命意识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美航天飞机雷达制成地球环境新图像科学家正对地球环境新图像进行研究,这些图像是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两个大功率雷达系统上月制成的。一座新的太空雷达实验室为进行试验在航天飞机上飞行。这两个雷达系统是为研究地球环境而制造的,其中一个由美国设计,另一个...  相似文献   

17.
科学无选票     
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源于科学界的长期观察并能被专业工作者所验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它的结论是否正确,取决于认识是否到位,通常与选票没有任何关系。科学的创新愈是显著,能够洞察的人就愈少,因而它获得的选票就可能愈少。许多科学假说都是科学家依靠直觉来捕捉到的,是一种“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推理结论,随着科学的发展,它会逐步清晰和完善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逐步征服和革新人们旧有的观念。但到了这个时候,科学已经不需要任何选票了。太阳系中是否有第十个大行星,在天文学中有了很长的存疑,至今…  相似文献   

18.
《河南科技》2010,(5):9-10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能有现在的生活,可能要感谢3.6亿年前地球上发生的一场鱼类物种大灭绝。当时,一场全球性灾难重置了所有脊椎生物的进化起点。若没有这场灾难,人类祖先可能就不会进化,或者可能演变成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样子。  相似文献   

19.
科学前沿     
近日消息,欧洲天文学家使用X射线成像太空望远镜,首次观测到了中子星的磁力场。这颗中子星的编号为“1E1207.4-5209”,科学家还直接计算出了其磁力场的强度,比先前预见的要弱30倍。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深化中子星物理学,并有望最终揭开恒星生命演化的神秘现象。中子星的磁场处于极度的压缩状态之中,磁力极强,其在诞生之时温度极高,但一经形成就会以较快的速度走向消亡,温度也随之降低。因此只有极少数中子星能发出高能粒子,如X射线。日本农业技术综合研究中心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无人插秧机,既可节省人力,又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据报道,这种无…  相似文献   

20.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4):1-4
<正>英国科学家首次造出全新形式中密度无定形冰有助揭示水在低温下的行为科技日报2023年2月6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极冷钢珠,首次制造出一种名为“中密度无定形冰”的全新形式的冰,其没有整齐有序的晶体结构,密度与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水在低温下的行为。此前人们已知有高密度和低密度这两种类型的无定形冰,科学家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