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由于桂东南与广东历史上形成的五缘关系,在清代以粤商为主导的两广经济交往中,桂东南具有特殊地位,是粤商入桂的第一站、广东商号的重要延伸地、广州港口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地、广东手工业的主要植入地和粤商文化最重要的承接地.  相似文献   

2.
清代广西伏波庙的地理分布及其相关传说,表明了民间社会对东汉马援征交趾史实的一种集体记忆。伏波庙集中分布在桂东北、桂东南及桂西南地区,大体上与马援南征路线相吻合,形成了一个以马援为主神的祭祀圈,折射出汉文化自北向南传播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王维新是清代广西文学大家,其诗歌创作在全清诗坛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本文专门论述其诗作中的吟教、咏学的诗篇(属“桂东南古代作家研究”项目之子项目《论王维新》系列论文之一)。王氏诗作中对清代士子读书、应举、生活、心态的真实描写,对教谕、教授生活、思想的描述,不仅拓宽了清诗的题材领域,而且反映出清代教育、教学的某些侧面,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代桂东南地区,因其地理位置,成为国内外鸦片转运的重要通道。鸦片问题成为影响近代桂东南社会政治、经济、商业等的重要问题之一。探讨鸦片泛滥成灾对近代桂东南社会产生的各种影响有利于人们认识当时桂东南社会的真实面目,是研究广西地方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研究鸦片对近代桂东南社会的危害也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毒品泛滥对当今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村落家族势力是中国农村生活的一个重要层面,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质。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家庭现象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外观形态。迄今为止,家族势力仍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就桂东南(主要以玉林市为例)农村家族活动特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维新是清代广西文学大家 ,诗、词、曲、赋、文、乐律、志书 ,均有专集行世。可惜迄今未见有对其遗著的系统整理和研究。王维新的诗歌在全清诗坛上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景物风光一类数量最多 ,成就最高 ,是清代广西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篇中对清代士子读书应举生活、心态的真实描写 ,对教谕、教授生活、思想的描述 ,不仅拓宽了清诗的题材领域 ,而且真实反映出清代教育、教学的某些侧面 ,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了解桂东南农村受众日常生活中的媒介,探寻当今农村受众生活中的媒介接触情形,反映媒介在西部农村社会生活中的原生态.调查表明,桂东南农村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处于既依赖又疏离的状态,这也表明,桂东南农村信息传播状态正处于我国东西部农村信息传播模式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8.
近代桂东南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关系,成为国内外鸦片过境的重要通道。桂东南地区的鸦片来源途径较为复杂,探讨鸦片进入桂东南地区的途径及其原因,有利于人们从另一个侧面去认识近代桂东南社会,是研究近代广西地方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以比较翔实的史实阐明了桂东南“古越道”在岭南航运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具体分析了其在促进桂东南一带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是功不可没的,重现了桂东南“古越道”真实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0.
用历史的目光回顾广西文学特别是桂东南作家潘大林的小说,挖掘其文学价值是桂东南文化研究的一个主体层面。回归历史语境,从作家内心追求冒险写作与主流文学主动融合又相对抗拒的心态呈现,既表现为对主流文学审美价值的抗诉和叛逆,又呈现新的异质与异趣,是对主流文学审美价值的承接与沟通的先锋体验以及对于自然生态的敬畏崇高理想的文化守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灾害的增加,探究历史时期气候灾害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十分必要.采用统计分析、滑动平均、EOF分析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清代广西洪涝灾害频次与强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及灾害的演变规律,将频次和强度反映在精确到县级尺度的清代地图,提高了历史气候灾害研究的精度.清代广西共发生718县次洪涝灾害,清代后期洪涝频次高于清前期,桂东的发生频次高于桂西,大部分地区强度集中在2~3级.EOF分析得出洪涝主要空间分布型为全区一致型,其余为南北反向型、东北—西南型.清代整个时期该地区以偏涝为主,清代前期和清末洪涝灾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桂东北地区是广西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自秦朝统一岭南以来,这一地区就得到了不断的开发。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开发更为全面,经济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这一时期桂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为当地的开发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认为少数民族为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木偶戏传入广西桂东南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不断与当地的习俗、文化与方言相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木偶戏种。在社会生产力低下、交通条件落后、社会文化生活极其匮乏的年代,木偶戏作为一个撷取民间艺术精华、承载民族文化、传播中华传统道德的载体,通过脍炙人口的戏文、朴素的民俗美学表现与独特的乡土娱乐方式,丰富了当时的城乡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语境文明与社会进步。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环境中,桂东南木偶戏已处于时代文明的边缘,但其在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以及美学方面留给后人的研究价值都是长存的。  相似文献   

14.
阮元论     
阮元是清代乾嘉之际所有诗歌群体核心人物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 ,他以士大夫官员、学者、文人三位一体的身份进行诗歌创作 ,塑造了独特的诗心、诗情和诗歌风貌 ;他借助自身的社会地位进行文化建设 ,造就了诂经精舍的文化盛况 ,为乾嘉之际的文化和诗歌领域输送了新生力量。他是清代诗歌发展史上最后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地方风雅总持 ,对乾嘉之际以及整个清代诗史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主要利用地方统计年鉴中人口、劳力和产业发展的数据,对桂东南的劳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桂东南农村可向现代产业转移的劳力是均匀地分布于该区域的可居住地上,这对区域内劳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不同影响。劳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主要有劳力分散型和集中型两类,桂东南劳力的分布状况对劳力分散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更为有利,但改善交通状况或加速城市化进程对所有劳力密集型的产业发展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是分析和归纳不出桂东南体育文化的,但是融入桂东南的体育生活中却能体验到它的存在,要具体指出桂东南体育文化的整体特征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是分析和归纳不出桂东南体育文化的,但是融入桂东南的体育生活中却能体验到它的存在,要具体指出桂东南体育文化的整体特征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1):F0003-F0003
杨天保,汉族,教授。1971年12月生于湖北黄冈,2000年获广西师大历史学硕士和“广西高校优秀毕业生”;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历史学博士。现任玉林师院桂东南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科联秘书长和广西历史学会理事等,并入选“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玉林师院“学术骨干”。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标准降水指数的广西旱涝特征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地区74个气象站1961-2008年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降水指数、Mann-Kendall检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等方法,分析了广西地区近48年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广西旱涝呈阶段性变化,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21世纪以来旱涝灾害以干旱为主,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后期的旱涝灾害以洪涝为主。②通过REOF对广西进行旱涝分区,根据前4个旋转空间模上高荷载区分布,广西可以大致分为桂东北、桂西北、桂东南和桂西南4大区域,各分区的极端旱涝变化总体上和全区保持一致性,但在某些时段不同区域之间重度旱涝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桂东北和桂东南地区重旱发生的频率大于其他地区,桂西南的重涝发生的频率大。  相似文献   

20.
1广西石灰岩山区开发的重要意义广西石灰岩山区位于云贵高原与广西盆地之间.在地形上是高原与丘陵盆地间的过渡地带 ,也是我国二级阶梯和三级阶梯的转换点 ,是柳江、红水河、左江、右江等四大河流的中、上游地区.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优劣 ,不但直接影响本地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对广西乃至珠江下游地区的生态 ,旱涝灾害、工农业发展也起到重要的阻碍作用.广西是一个石灰岩分布甚广的省区 ,石灰岩分布面积达9.7万km2,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0 %,主要分布在桂西、桂西南、桂中、桂东北等地 ,其中以都安、河池、南丹、平果、乐业、忻城、合山等27个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