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李可心 《科技资讯》2012,(17):118-118
机械加工领域中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技术的复合加工是现在最常用的加工工艺之一。而与一般加工设备不同点是铣复合加工是在一台机床上实现多种不同的加工工艺,所以这个加工工艺实际上就是一条生产线。文中结合实际的铣复合加工在机床工作精度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盘轴一体结构零件是航空发动机中的关键件和重要承力件,该零件具有结构复杂、尺寸精度高、薄壁刚性差、材料难加工的特点,特别是其深腔结构敞开性极差,给切削造成极大困难。车铣复合加工技术以车铣复合机床为核心加工设备,设计最优工艺路线,配置合适的专用夹具,选型高性能的机夹刀具,采用软件设计数控程序并进行仿真,优化走刀路线、细化加工参数,以实现抗疲劳制造为最终目标的机械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车削中心是一种复合型多功能的数控机床,是集数控车、铣、钻等加工工艺为一体的多功能机床。它是在数控车削的加工基础上扩展了铣削和钻削加工,能够实现一次装夹完成全部或者大部分加工工序,缩短了产品制造周期,提高生产率和加工精度。该文通过使用车削中心加工车铣复合类零件,简析工艺和程序,供业内同行交流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和综述各类加工机床的基础上,提出了车铣大导程螺纹的专用机床设计方案,并具体设计了多功能车铣床分度头和离合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HTM125重型双刀架五轴联动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关键部件—主轴箱动力学特性,提供优化结构依据.方法应用Solidworks建立HTM125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主轴箱三维模型,并把建立的三维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分别进行模态和谐响应的分析.结果得出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主轴箱的前6阶固有频率、振型云图以及关键点沿X、Y和Z向的幅频曲线.主轴箱前6阶振型云图表明了主轴箱发生共振时的振动趋势和箱体的薄弱环节,通过对主轴箱固有频率和关键点谐响应变形量的分析,得到了机床加工时主轴箱应该避开的激振力频率,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精度.结论得到了主轴箱结构的动态特性参数,为后续主轴箱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型的数控车床被生产企业广泛应用,但由于受到机床自身精度、使用刀具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经济型的数控车床只能加工精度不太高的零件.为了能在经济型数控车床上也能快捷稳定的加工精密零件,本人对经济型数控车床(使用GSK980TD数控系统)进行了技术改进.通过在经济型数控车床上加装电磨头,能同时完成车、磨一体的精密加工.改进后的经济型数控车床,也能快捷稳定的加工精密零件.  相似文献   

7.
针对车铣复合数控加工仿真碰撞检测精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OBB包围盒的快速碰撞检测算法.该算法基于改进的OBB包围盒算法,利用车铣复合加工仿真碰撞检测的结果,创建碰撞单元组的包围盒及层次包围盒树;通过粗检阶段计算出包围盒树的相交节点集合,计算得到发生碰撞的三角形面片集合;应用回退技术,解得初始碰撞时间及位置.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了车铣复合数控加工碰撞检测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床加工误差预测结果不连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体系统理论的机床加工空间连续误差预测方法。该方法结合多体系统运动学求解特点,将机床部件视作弹性体,利用低序体阵列和传递矩阵来描述机床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基于刚度缩聚理论与最小二乘法原理,提取体单元移动载荷约束下的刚度缩聚模型;基于雅克比传递矩阵建立整机空间加工误差模型。结合切削工艺模拟方法,以某镗铣复合加工中心加工发动机壳体为例,对发动机壳体的立面、底面以及孔特征进行立铣、端铣、镗孔加工误差预测。基于复合工艺约束下的加工误差预测模型,对多种装夹角度下的发动机壳体加工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多体系统进行低序体阵列描述,有利于实现组合式加工误差求解,可用于机床的组合优化分析;结合切削工艺模拟的复合加工误差分析,以发动机壳体装夹角度为优化目标进行加工工艺优化设计,当转角为90°时,加工精度可提高35%。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加工误差,进而支持机床的工艺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根据工件加工要求来改造某双面铣专用机床PLC控制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6日至6月16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机床进出口公司在上海举办了一个小型机床展览会,展出面积1800平方米,机床二十八台及一套制罐盖机械。二十八台机床中有车床六台,齿轮加工机床七台,磨床四台,铣床六台,座标镗床两台,镗铣两用机床一台及冲压机床两台。其中用数字程序控制的有车床三台,铣床一台和光学曲线磨床一台。展览会期间,德方的技术人员作了六个技术报告,内容是正齿轮经济滚铣和自适应控制;伞齿轮的制造问题和解决方法;大工件加工机床;有升降台及自适应控制的铣床;棱柱  相似文献   

11.
国外数控车床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策建议钱德培一、国外数控车发展过程及趋势车床是机施加工中加工量大而面广的重要设备,统计资料表明,在机加工中车削约占30%,而传统的车床普遍存在削加工工步长,辅助时间多,机床利用率仅为20%~40%这个低范围之内,普通车...  相似文献   

12.
介绍差速器壳体运用车铣复合加工技术,充分发挥先进工装在制造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实现零件关键部位车、钻、镗工序内容的集中加工,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主轴结构的特点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主轴设计之中,对主轴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不仅可以计算出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主轴的刚度与扭转变形、弯曲变形,同时也可以准确得出主轴截面的多种变形,详细分析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主轴导轨的变形规律,从而优化车铣中心结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华中数控公司一方面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和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抢占高档数控系统的技术制高点,另一方面与机床生产企业密切产学研合作,服务于国民经济重大装备的需求,寻求自主创新技术应用和验证的机会。 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使华中数控实现了快速发展。2006年,华中数控被中宣部列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创新型企业典型,并且被列入由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创新型试点工作的首批103家企业之一。 最近,由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合作生产的一台高档设备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该机床最大加工直径达到8米,最大加工高度2米,承重100吨,具有七轴控制,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在线测量等功能,可实现工作台自动精确分度,能一次装卡完成螺旋桨数控五轴联动加工机床,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5.
如何使投入的数控车加工设备在实际生产中成功运用,为企业带来效益,通过对塔机两种典型车加工零件数控加工的技术分析和工艺分析,数控车床与传统普通车床加工效率相比生产效率提高2倍以上,并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6.
胡云龙  陈艳丽 《科技信息》2010,(20):I0357-I0358
通过建立发动机曲轴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UG的加工仿真模块,车铣复合加工的方法对曲轴连杆处的加工进行数控仿真,并进行后处理生成数控代码.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五轴机床进给轴实际位置预测方法和零件轮廓误差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轴机床加工零件轮廓误差预测方法。机床进给轴实际位置的预测,通过辨识选定机床进给轴传递函数和读取待加工零件插补指令、将各轴指令输入各轴传递函数获得。零件轮廓误差的求解,通过正运动学变换求解工件坐标系下待加工零件的指令位置轨迹和实际位置轨迹、求解二者之间的轮廓误差来实现。以S形试件为加工零件,以科德KMC600SUMT五轴铣车立式复合加工中心为加工机床,预测了S缘条直纹面A的轮廓误差。刀尖位置误差和刀轴姿态误差引起的零件轮廓误差随着直纹面的位置变化,误差分别在0.04mm和±7×10-5 rad内。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五轴机床加工零件轮廓误差预测方法,可以在加工前实现零件轮廓误差的精确预估,提前判断选定机床是否能够满足零件轮廓误差的要求,为优化加工参数、保证高速加工下的零件轮廓精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某学校闲置的CA6140车床为例,基于经济型数控车床系统对其进行数控化改造:控制方面,由国产BRSK810T型数控车床系统进行控制,通过对步进驱动器发送脉冲信号,驱动步进电机,实现各坐标轴的开环控制;机械结构方面,去除原有机床各坐标轴的传动部件,设计新的传动方式,同时,优化主轴传动和更换自动换刀装置.经过数控化改造后...  相似文献   

19.
针对微小型正交车铣加工中的颤振现象进行分析,建立正交车铣的非线性延时微分方程组(DDEs),对正交车铣模型的DDEs进行线性化并利用Floquet理论对其分析,得到正交车铣加工的颤振频率。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正交车铣颤振实验,通过分析加工表面的振纹齿数和加工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得到切削过程中的颤振频率,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微小型车铣颤振频率与二次Hopf分岔频率系列中的某频率相吻合,因此在微小型正交车铣加工中有二次Hopf分岔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0.
WD-200镗床是60年代初期由苏联引进的重型机床,主轴直径200MM,最大镗孔深度1800MM,该机床适用于钻孔、扩孔、取芯钻(用空心钻钻削)及铰孔,以及进行平面加工,铣削平面、帽和进行线切割(螺纹加工),扭负着我公司大件加工的生产任务。本文论述了对这一机床的电气系统进行改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