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经》中的程度指示代词"之"和"其"都紧紧与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在上下文语境中指示事物性状深一层、高一级的程度,以指示代词的身份来表示程度副词的语法意义。《诗经》中的很多诗句都是通过指示代词"之"和"其"的强调作用,来表现诗人的言语行为,从而达到了强调不同感情的效果,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也符合诗歌的语言特点。如果将这类"之"和"其"解释成助词或者语气词,诗句就显得苍白无力,平淡无味,不符合诗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两方面分析了旁指代词的话语功能:旁指结构的使用语境及表达效果;旁指结构在话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旁指代词按照占据句法位置的情况,可以分成体词性的和加词性的两类。旁指代词不仅句法位置上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的句法位置上出现的频率也不一致。旁指代词都可以做定语而且比例颇高,超过了主语、宾语和状语之和,“其他”和“旁的”的比例尤为突出。“其他”、“其余”、“旁的”、“别的”做主语、宾语的比例不高,说明称代功能不占优势,指示功能才是它们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必然属性,具有语义不明确、内涵丰富、概括性较强等基本特征。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模糊语言,可以增强文学表现功能:一是可创造一种意境,产生凝练、生动、形象的语言魅力;二是可使艺术形象和生活画面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给读者以朦胧含蓄、扑朔迷离、不可穷尽的想象空间;三是可为读者欣赏作品时的想象、审美、再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楚辞》的人称代词可分四类,即:自称代词、对称代词、他称代词、己身称代词。通过对其用法的分析,可看出大部分人称代词的用法能反映出先秦人称代词的基本用法,也有些代词的某些用法在先秦典籍中不常用甚至用法罕见。对《楚辞》的代词进行研究,可作先秦语法现象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型世言》中的"来"字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即它可以位于处置式和工具式中介词(将/把)的宾语的位置上,回指上文出现的人或事物,并兼表单数和复数;还有用作位于处置式中介词(将/把)的宾语的定语的。这种用法类同于《型世言》中可以出现在相同位置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包括"他"、"她"和"它")的功能。文章藉此探讨了这种"来"的身份、来历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河南中牟方言的人称代词与普通话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从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人称代词的意义指称对象和语法功能、人称代词的特殊语用功能等方面对河南中牟方言的人称代词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河南中牟方言的人称代词与普通话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从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人称代词的意义指称对象和语法功能、人称代词的特殊语用功能等方面对河南中牟方言的人称代词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安徽省2009年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省级立项建设,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及其示范形象、应用形象建设问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从概念体系与大学形象建设要素、应用"型"与应用"性"形象的区别、大学精神形象与应用型形象的关系、应用型本科形象的持续时间问题、应用文化建设诸方面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形象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欧化现象一直是众多作家学者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有人认为汉语语法变化主要是汉语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有人则认为汉语语法变化主要是受英语语法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变化并跟英语第三人称代词进行对比来看待这种欧化现象。另外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欧化”现象,既防止英语第三人称代词汉译过度欧化,又能恰当地吸收英语中的有益成分来丰富和发展汉语。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方言人称代词声调的相互感染致使我、你、他等同调,这是河南、关中以至于许多南方方言比较普遍的现象,如河南等地第三人称单数他字,受我、你两个上声字的感染作用也读作上声。汉语方言的指示代词应当是近指和远指二分,而不应当有所谓近指、中指、远指的三分或其他多分。学术界应当加强对疑问代词等的研究。客家话等南方方言的本字应当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