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考古的方法对岭南青铜冶铸业的发展史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商周时期岭南青铜冶铸技术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岭南独具特色的青铜冷铸业以及秦汉时期岭南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根据历史文献及地方志和有关资料记载,以及贵州历年出土商周至秦汉时期的青铜器、青铜冶铸范模和青铜冶炼遗址,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阐述贵州古代夜郎地区青铜文化及青铜冶铸工艺的产生及发展,以及夜郎地区青铜文化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中国青铜冶炼技术度铸造技术的发展情况来阐述技术的发展对铜鼓铸造的影响,说明了长盛不衰的铜鼓是以先进的冶铸技术为载体,并体现着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在南方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通过中国青铜冶炼技术及铸造技术的发展情况来阐述技术的发展对铜鼓铸造的影响,说明了长盛不衰的铜鼓是以先进的冶铸技术为载体,并体现着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在南方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铜冶业发展成效显著,矿税量激增,产地扩大,新的炼铜法得到推广。由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经营方式的不断变革对铜冶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室南渡后,铜冶业走上了衰落的道路。其原因主要在于战乱、国土沦丧、政府对坑冶剥削的加重以及长期胡乱开采造成的环境恶化等。  相似文献   

6.
伏牛山文化圈地处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交汇地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这块土地上产生、发展、演变、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伏牛山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根源性特征是伏牛山文化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伏牛山文化是华夏人类、文字、都邑、青铜冶铸、陶瓷、姓氏等之源。  相似文献   

7.
这里就是铜录山.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矿井下,我凝视着眼前的这一切:战壕般纵横交错的巷道,有点歪斜但仍然牢靠的矿柱,祖先们使用过的铜斧、木铲、陶罐、船形木斗.在这历史的奇迹面前,我想起了杜牧的名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人所缅怀的是历史的社会斗争,而我所缅怀的是远古的生产斗争. 灿烂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郭沫若的一部考古著作,论述了青铜时代的文化,自然也论述了青铜本身.他赞誉道:“铸器习用青铜,故于青铜冶铸之技艺独精,这为后世所不及.”郭沫若在1945年写这段话的时候,还没  相似文献   

8.
商周青铜容器合金成份的考察——兼论钟鼎之齐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周青铜器合金配制和《考工记》“六齐”之说,素为众所嘱目并长期存在争议。本文从商周青铜器的实际成份出发,采用新的方法予以分类。根据对断代和出土地点确凿或较为确凿的183件容器化学成份的分析研究,认为《考工记》“钟鼎之齐”中的铜和锡应为六与一之比,商周青铜容器的合金配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早期只有鼎彝之齐,“钟鼎之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最终形成的。从商周青铜冶铸生产及技术条件的实际情况来看,各个时期,各地区青铜器件的成份存在千差万别的纷歧是完全正常的,相反地,如果不出现这种情形,所有合金类型都整齐划一,条理分明,那才是奇怪的。然而,正是在这种纷乱中,存在着合金配制的规律性,而“六齐”就是该时期对这一规律的认识的经验总结,是符合于现代金属学的科学原理的。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制法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岭南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在岭南文化的发展史上,明末清初是其迅速崛起的时期。而其崛起的标志即是这一时期大批诗人的出现.并在全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在这批诗人当中,成就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所谓的“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等三人。  相似文献   

10.
九曜园是五代十国南汉国的宮苑遗址,是古代岭南园林的千年遗迹,也是广州作为古代皇城的见证,因此药洲园林具有皇家园林的属性。探究药洲遗址的园林艺术,能丰富岭南园林的文化内容,拓展岭南园林的时间跨度,同时深铸广州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钟健慧 《科技资讯》2009,(21):62-62
岭南建筑这个词语,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都没有人提出过,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全国兴起了对创造建筑新风格的讨论热潮,广东建筑界认为,创造我目建筑新风格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还要有各地方的建筑新风格,广东建筑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岭南地区,就要有岭南风格和特色,从那时候开始,广东就提出了岭南建筑这个名词。而岭南建筑在地域范围的界定,从广义来讲,是以五岭为界,五岭以南包括广东省.广西南部、福建南部为界;从狭义来讲,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讲广府话的地区为准。在南方,一般人不提广东建筑,而都用岭南建筑来代替,而且把新中国成立前称为岭南近代建筑,明清以前时期称为岭南古建筑,而中国成立后称为岭南新建筑,或称岭南建筑。  相似文献   

12.
“生在困难时期,长在动乱年化.工作在改革时期.还好我做到了与时俱进”。这是在瓜拿纳支一青女士的简单访谈中记者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3.
岭南词是清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一大特征即是家族性.清代岭南的词学家族共20个,其分布具有突出的地域不平衡性.家族词学传统促进了词人的产生与成长,有力地推动了清代岭南词的发展.在岭南词学家族内部,词学既有传承性又有变异性,对此分析可以解释一些特殊的词学现象.对家族性进行研究,有助于对清代岭南词进行更深入、准确的观照.  相似文献   

14.
季风 《创新科技》2004,(7):20-21
<正> 铸锻工艺是迄今为止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机械制造业生产毛坯的主要工艺方法。铸锻工业是机械工业的基础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河南铸锻工业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有雄厚的生铁、煤炭原材料基地,有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资源,河南地处中原,交通十分便利为铸锻业提供了良好  相似文献   

15.
铜鼓是我国西南和岭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珍贵的文化遗物。铜鼓是代表壮族铜器冶铸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尽管学术界目前对其起源问题尚众说纷纭。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发现各式各样铜鼓已五百多面,为兄弟省区之冠。使用时间之长,已是公认的客观事实。史料中有关岭南地区铸造和使用铜鼓的情况,记载不绝。《后汉书》卷五十四马援传载:“援好骑,善别名马。往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唐章怀太子注引裴氏  相似文献   

16.
连续铸挤力的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任意包角铸挤力公式.实测了包角90°铸挤铝钛硼线的铸挤力,结果表明,铸挤力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7.
低温敏感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常规品种特青作对照,分别测定了特青、低温敏感核不育材料N10S、N13S,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不同育性条件下的叶片和幼穗花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两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及平均数的Duncan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育性敏感的2个时期,N10S和N13S不育株幼穗花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极显著低于可育株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N10S在育性敏感的2个时期分别为72.0%和63.2%,N13S则分别为72.1%和67.7%.这就使得不育株花药中能量供应短缺,造成物质合成等许多生命活动衰减,最终导致不育  相似文献   

18.
六朝时期,史籍称岭南古代民族为“俚”或“俚僚”,单称“僚”人者不多,到唐代时,除前朝延续而下的冯、宁、李、陈、庞等大姓“俚帅”之外,对居于岭南  相似文献   

19.
异钢种连浇过程中的交接部铸坯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异钢种连浇过程中交接部铸坯起始位置和长度判定的准确性,减少铸坯的切除量,以宝钢二号连铸机的板坯连铸为对象,对异钢种连浇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水模实验测量了不同铸坯断面、拉速和中间包剩余钢水量等条件下沿铸坯长度方向的无量纲浓度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形函数插值的方法建立了异钢种连浇过程中铸坯成分及交接部铸坯长度和位置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的对比表明,所建立预测模型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佛山市中山公园中的一个岛拟建成为反映岭南文化和历史的影视拍摄基地。越是乡土的.越是世界的.因而需要发展地继承岭南园林风格和文化。延续历史.不是简单的模仿历史;传承文明.不是单一地复制文明。尊重场地的历史痕迹.采用了网络空闻、类型学等方法去演绎当代岭南人对乡土的依恋和对现代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