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探测隐身目标的实现方法.以双基地雷达为例,通过讨论雷达的有效散射截面RCS与雷达作用距离的关系^[1],将接收机部署在探测隐身目标的前沿,使整个探测系统可在较远的距离上发现隐身目标.对于接收机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比较微弱,噪声相对较大,对于隐身目标的信号检测,可以采用对小信号的预处理,数据采集,进行分析处理^[2].文中给出了理论依据,建立了模型,并通过MATLAB语言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给出一些结果,说明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单部雷达的探测概率分析入手,利用空间分割法计算出搜索雷达组网在有无干扰条件下对其搜索区域内目标的探测概率,对于提高雷达组网的作战效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飞机尾流是空气动力飞行器飞行时产生的特有流体力学特征,具有强烈、稳定、持续时间长、空间尺度大等特点,因此可被雷达、激光雷达、声纳等传感器有效探测。飞机尾流的湍流特性使其具有独特的电磁散射特性,尾流的雷达探测技术具有重要的军用和民用价值。本文从尾流的电磁计算与模拟、尾流的测量实验、尾流探测的理论体系3个方面,梳理了尾流探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该项技术在民航飞行、反隐身探测、雷达抗干扰、航母起降、目标跟踪5个方面具有的应用潜力。尾流探测雷达的研制和原理性验证试验的开展,可进一步推动中国在机场航空、雷达反隐身等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空中静电目标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空中运动目标在飞行过程中的起电、放电机理和带电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研究了对于被动式地面静电探测系统,将空中目标的电场近似地作为静电场进行探测和将空中带电目标近似为点目标的条件.结果表明,对于被动式地面静电探测系统而言,探测距离在10km范围以内,可将目标的电场当作静电场进行测量;当空中目标与探测器距离大于目标尺寸3~6倍以上时,可将目标视为点目标.提供了被动式地面静电探测系统的应用前提.  相似文献   

5.
 复杂背景下稳健高效的低可观测目标探测始终是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一方面,强杂波背景和目标复杂运动使得信号微弱,时频域难以区分;另一方面,传统雷达体制回波信号资源受限,难以实现对目标信号的精细化描述,亟需发展雷达目标探测新体制和新技术。本文归纳总结了低可观测目标探测面临的技术难点,系统回顾了常用的雷达动目标检测方法,最后从目标探测技术和手段两方面对雷达低可观测目标探测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防空雷达探测系统主要用于搜索、发现、识别和跟踪远方空中来袭的目标,为防空作战系统提供必要的目标参数和预警.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组网技术的现代防空雷达探测系统的概念模型,并利用Bayes理论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推导,得出了某防空雷达组网探测系统的最大后验概率比判决模型;最后,对该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了仿真评估.  相似文献   

7.
未来战场,将是隐身武器的较量,不论是有人机、无人机,还是巡航导弹、弹道导弹,都朝着隐身化方向发展.传统雷达在对付这些隐身目标时存在无法突破的性能极限.笔者将被动雷达与量子技术结合,提出被动量子雷达,分析其对隐身目标探测的机理.采取超导电路技术实现对微波光量子转换处理,并使用SVI和PSA量子增强接收技术,以及JPA技术实现高灵敏度微波信号接收,被动量子雷达可将系统灵敏度最大提高大约4个数量级.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被动量子雷达的隐身目标探测原理可行,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静止气象卫星平台的闪电探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9):2032-2036
闪电探测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传统的探测方法不能满足需要。在对比以往的探测手段基础上,结合闪电探测中目标背景信号的特点,设计了结合四种方法为一体的探测手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闪电探测系统的框架结构,该系统是由光学系统、焦平面、图像处理单元、背景存储单元等组成的、搭载在静止气象卫星上的闪电探测系统。说明了整个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了各个分系统的功能和相互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组网技术的防空雷达探测系统仿真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空雷达探测系统主要用于搜索、发现、识别和跟踪远方空中来袭的目标.为防空作战系统提供必要的目标参数和预警.本主要阐述了基于组网技术的现代防空雷达探测系统的概念模型,并利用Bayes理论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推导.得出了某防空雷达组网探测系统的最大后验概率比判决模型;最后.对该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了仿真评估.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相控阵雷达组网的多传感器管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息化条件下的防空作战,建立一体的探测预警网络是夺取信息优势的技术保证,而实现传感器资源科学合理的分配则是提高防空探测预警网络信息获取效率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发挥防空探测预警网络的功能及性能,必须在环境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对相控阵雷达组网有限的传感器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提高探测预警网络的整体效能,进而提高防空作战效能。针对相控阵雷达组网的多传感器资源管理优化问题,介绍了相控阵雷达的特性和组网的意义,提出了基于相控阵雷达组网的相对熵多传感器管理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传感器对目标的相对熵不确定性,获得每个传感器对每个目标最大的信息量,以此作为代价函数,进行多传感器对多目标的优化分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雷达布站方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提出适用于警戒系统的一种雷达优化布站方法,以求在给定的自然环境和应用背景下获得满意的警戒空域、重点探测空域和一定的四抗(抗干扰、抗低空入侵、抗反辐射导弹和抗隐身目标)能力。根据所要探测目标的雷达散射面积(RCS)特性和各雷达的空间探测特性,在分析了组网系统探测性能的空间分布和作战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雷达优化布站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求解算法。通过四个简单的例子反映出针对无向目标和有向目标雷达布站结果的异同,强调了模型参数对布站的影响,表达了优化布站方法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雷达隐身原理的基础上,列举实例分析了利用外形设计技术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积的方法,并就几种新型雷达吸波材料对雷达隐身技术的实现进行了综述。指出必须综合运用各种隐身方法,再辅以一些有效的电子干扰措施,使雷达隐身技术向着宽频带、全方位、全天候、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单脉冲雷达检测跟踪协同自卫干扰状态的双隐身飞机编队时,角度跟踪与检测性能难以合理性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侧双机编队盘旋航迹的隐身飞机协同自卫相干干扰模型.经过编队即时姿态分析,求解编队视线姿态角.结合静态全空域双机的雷达散射截面(RCS)数据库获取编队动态RCS序列,利用目标回波信号与相干干扰共同作用下单脉冲雷达角跟踪与检测机理,结合相应联合信干比分析模型,比较研究了隐身编队在常态飞行与协同自卫相干干扰状态下雷达角度的即时误差与瞬时检测概率的动态变化.仿真结果表明:编队自卫相干干扰能够有效使单脉冲雷达角度诱骗0.26°并使雷达检测性能下降34.97%,有效降低编队航程下失损率.   相似文献   

14.
机载雷达在对临近陆地的海面目标进行探测时会受到很强的陆地杂波干扰,海面附近的强陆地杂波会导致探测范围内虚警概率升高,严重影响雷达的对海探测性能. 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图信息的机载雷达对海探测目标检测算法,所提算法通过载机惯导系统提供的载机姿态及天线指向等信息计算天线波束照射区域的经纬度,并将其与地图数据匹配实现海陆分割,进而剔除陆地虚警,输出海面目标. 基于X波段雷达探测实验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判断目标的海陆位置,通过海陆目标的筛选与剔除,提高机载雷达在陆地杂波较强的情况下对海探测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航空电子设备的检测效率和降低维修成本,解决监测设备种类多、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总线的航空电子设备检测系统及其设计方法.该系统以工控机为核心、以各种总线为接口、以I/O接口和A/D变换器为输入输出装置、以ICD文件和测试流程为测试准则,经在某型多普勒导航雷达的检测设备制作中加以验证,测试结果准确有效.该系统适用于大多数的航空电子设备的检测过程,可有效减少检测设备数量,实现检测设备的通用化.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对于发动机振动参数的故障检测技术仍采用传统的人工经验与技师测试的方法,在检测过程中 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问题。针对此现象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加 速度传感器和蓝牙无线通信的无线三轴振动测试系统,并配备有上位机,可以用于发动机的故障检测与状态诊 断。首先通过安装在发动机外侧的传感器得到振动曲线; 然后通过无线模块发送至相应的上位机中,继而进行 相应振动参数的判断,确定发动机的运行状态。经过振动系统测试和实际现场实验表明,该无线三轴振动测试 系统性能指标满足发动机振动检测要求,能应用于发动机在线故障的监测和故障诊断,同时,设计的无线三轴 振动测试系统具有易安装、测量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评价的雷达射频隐身性能多域联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射频隐身性能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不依赖敌方探测设备的雷达射频隐身性能模糊评估方法。通过分析雷达辐射源在极化域、波形域、能量域中影响射频隐身性能的因素,构建极化域、能量域、波形域射频隐身指标,突破传统的"辐射-接收"模型的射频隐身评估方法,建立了基于机载雷达自身辐射信号工作状态和工作参数的射频隐身性能模糊评估方法。最后,对不同机载雷达系统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能正确反映机载雷达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现代隐形技术的工作原理,探讨了雷达网反隐身性能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效反隐身目标的正六边形组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