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实现4自由度串联式机械手的轨迹控制,为实验室设计一种4自由度串联式机械手的结构,基于D-H坐标变换理论,建立了该机械手位置运动学模型,研究了该模型的正、逆解问题。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模型及其正解的正确性。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该4自由度串联式机械手的工作空间,并导出该模型逆解的解析式,为实现该机械手的轨迹的精确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要对灵巧手的各个关节进行实时控制,就必须要对各关节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情况进行研究.以自行设计的仿人多指灵巧手结构为基础,建立DH模型,对灵巧手的位姿和坐标变换进行分析,设置手指各关节的坐标系,确定各关节的齐次坐标变换矩阵,建立运动学方程.运用运动学的正解和逆解,分析、求解出相应的参数.为下一步研究动力学以及研究灵巧手的抓取规划和运动控制提供依据,从而灵巧手达到良好的动态性能和最优指标.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五自由度教学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为仿真和控制软件做准备。该文用D-H法来推导运动学方程,包括正解和逆解,实现机器人任意位置和姿态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可重构星球探测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及轨迹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可重构星球探测机器人的概念,对系统中子机器人的研究进行了重点论述.通过设计恰当的子机器人连杆坐标系,利用Denavit-Hartenberg方法完成了子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并直接给出了子机器人的运动学正解模型.由于使用单一的求解算法不能求出工作空间的封闭解,因此综合利用代数法、几何法原理及空间投影关系,结合子机器人的结构特殊性推导出了运动学逆解,从而得到了工作空间内的所有解.在此基础上,考虑结构间的约束关系,给出了子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及轨迹规划方法.最后,使用OpenGL对设计的子机器人系统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实验,实验以末端操作器的直线运动为例,充分考虑空间几何的关系,其结果有效地证明了建模及轨迹规划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对于四肢长管骨骨折,通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等一些方法治疗。我院骨科引进上海医大等单位研制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改良Bastisni固定器),于1996年1月1日开始在临床中应用,用以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至1996年12月对日共治疗56例患者。经术后随访,骨折均已愈合。作者认为,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固定方法,经掌握使用技巧及控制适应症,可达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探讨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的胫骨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护理。应用外固定架共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性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25例。胫骨断端清理后短缩长度2至9cm,平均4.7 cm。结果25例病人随访8个月至10年,平均5年6个月,骨不连全部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无并发症发生。说明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并联机构逆运动学及其工作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并联机构2-RPU&SPR为研究对象,对其逆运动学及工作空间进行分析.首先,利用矢量法对其逆运动学进行分析,推导出机构位置反解的显式数学表达式;随后,利用极限边界搜索法,根据并联机构位置反解及其它约束条件,获得其工作空间,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逆运动学数学模型以及机构工作空间搜索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MOTOMAN-HP3型机器人运动学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MOTOMAN-HP3型机器人具体结构特点,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求出正逆解.并在机器人运动学建模过程中,对关节运动范围的转换规律进行了研究.为机器人运动分析、离线编程、轨迹规划等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Tricept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设计理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纯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实现姿态能力差、工作空间小的固有缺陷,提出了基于少自由度、带有导向装置、动平台辅以回转台的串、并联机床结构,该结构可实现较强的姿态能力,并有较大的工作空间。探讨了此类并联机床的运动学设计方法,其中包括位置逆解模型、空间灵活度分析、工作空间分析与综合。理论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质心坐标系的运动学逆解由于其空间变换关系中的7个结构参数中有6个是常数且取值总是非常简单以及第4列元素总是包含了第3列元素而使得求解得以简化。求解过程和结果与关节坐标系完全一致。斯坦福机械手的运动学逆解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在很多机器人应用问题中,人们感兴趣的是操作臂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基础坐标系的空间描述。文章结合实验平台——5DOF操作型机器人,主要用D-H表示法研究了关节变量空间和末端执行器位置和姿态之间的关系,即运动学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一般STEWART机构研制的并联机器人机床是新一代智能化金属切削加工机床。然而,机床的运动学位置正、逆解呈强非线性,求解困难,出于机床精度的需要,本研究的模型样机在结构上采用了滚珠丝杠传动,因此又带来了关节运动耦合,导致机床运动学位置正、逆解求解更加复杂。利用运动学等效的原则,引入整机等效串联机构及分支等效串联机构,以等效广义坐标为中间变量建立机床运动学正、逆解求解迭代算法。仿真与控制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足式机器人的承载能力与运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3UPR并联机构的4足机器人,并对其运动性能进行分析.运用螺旋理论对该机构进行自由度分析,通过位置反解模型对机器人腿部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驱动进给量和驱动速度.通过ADAMS仿真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数据对比,验证模型建立的正确性.通过求解速度雅克比矩阵对机构进行奇异性分析.根据单腿的运动轨迹,对机器人进行对角步态规划.结果表明该机构具有X、Z方向转动和Y方向移动的3个自由度.该机构不存在奇异位置,且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步态仿真结果表明,机器人可以在平地上实现平稳运动,前进速度达到135 mm/s.  相似文献   

14.
在D-H-M的基础上,利用斯坦福机器人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解法,即采用位姿分解的方式,使复杂的运动学方程得到简化。该方法有利于机器人的实时控制,为提高控制精度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D-H参数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机械手运动建模及分析中,但其所描述的运动都是围绕着x轴和z轴,而不能反映出y轴的运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旋量理论的方法,用旋量来表述出将机械臂的位置和姿态,并进一步分析机械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相较于传统的D-H法计算运动学正解,旋量理论是从整体上对机械臂的运动进行表述,且不需要中间参考系,几何意义清晰。利用Paden-Kahan子问题分析肘机械臂的逆运动学问题,计算出其运动学逆解,并利用旋量理论和李群-李代数,通过Newton-Euler法建立了高效的递归动力学模型。最后对于用旋量理论求出的肘机械臂运动学逆解进行仿真验证,并计算出其工作空间,结果表明用旋量理论的方法更加简洁、精确、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