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闽行自来水公司第三水厂深度处理工艺后出水的氨氮质量浓度在0.5~1.5 mg/L之间,分别通过折点加氯消毒和氯胺消毒,比较管网运行24 h内的持续消毒效果、细菌灭活率、总有机碳(TOC)、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确定最佳消毒方式。实验结果表明:氯胺消毒后余氯的持续消毒效果远强于折点加氯消毒;氯胺消毒短时间杀菌效果虽弱于折点加氯消毒,但维持管网内的杀菌和抑制细菌增长的能力更强;24 h后两者TOC含量相差不大;折点加氯消毒后产生THMs的种类和浓度随时间递增,而氯胺消毒后仅产生三氯甲烷,大大降低了卤代甲烷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2种消毒方式后产生的HAAs主要为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占总HAAs的90%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污水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中高浓度氨氮的处理问题,利用折点氯化法对某电厂中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前处理.研究次氯酸钠与氨氮的物质的量之比、温度、反应时间对次氯酸钠氧化去除煤气化废水中氨氮的影响,并且分析该方法在处理中高浓度氨氮污水中的适用性.实验表明,次氯酸钠与氨氮的物质的量之比和温度对次氯酸钠氧化去除煤气化废水中氨氮的影... 相似文献
3.
针对福州市某水厂原传统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水氨氮,出厂水氨氮不能稳定达标的情况,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处理工艺对水厂进行了中试研究,研究了臭氧投加量、水温、臭氧接触室气水比、活性炭滤池空床停留时间(EBCT)、流向等因素对氨氮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氨氮浓度为0.6~2.0 mg·L-1的微污染水源水质,最佳的臭氧投加量为2 mg·L-1;且当水温为16~24℃,臭氧接触室气水比为5∶3∶2,EBCT为15 min时,氨氮的去除效果在75%以上;此外,与下向流工艺相比,上向流工艺具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用多种混凝剂对万家寨黄河原水进行的混凝沉淀试验。通过大量的烧杯试验。对各种混凝剂的净水效果及经济价值进行比较,同时,也对混凝沉淀后滤后水做了一些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混凝条件下聚合氯化铝的絮凝效果和经济价值明显优于其它混凝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