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钟浩 《科技咨询导报》2012,(29):211-211,21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经济的发展是以各种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污染为基本依托的,这也是全世界都在一直致力于突破的难题。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以及经济结构战略转型的全面实施,非农用土地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长。土地资源不仅仅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对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社会稳定、人民居住需求等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干系。面对如此众多的问题,土地行政管理如果不能从大局出发,就会陷入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危险境地一本文主要从土地行政管理的现状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吃饭和建设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建筑作为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其独有的线条色彩以及立体形状搭配,不但满足了人们的实际需要,具有多种功能,同时在视觉上也给人以关的享受。经济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发展,同时在精神上的需求也在发展,因此对于建筑不仅仅要求功能实用,同时在外形的审美上的要求也不断的在提高。文章就建筑的本身以及形式和功能等方面通过艺术的关系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居环境,简而言之,是我们成为人类之本。这不只因为人类有能力营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因为同样动物也能为自己搭建精巧复杂之栖息场所,还因为人类在为自身营造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充斥着与土地和自然间若即若离的恩怨矛盾。中国人居环境问题更值得我们去关注,不仅仅由于自己的身份,而更深切的是居和住本是人的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所追求的目标时,建筑行业也在关注能源以及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中国,建筑能耗目前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5%左右,且呈递增趋势,因此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有巨大潜力。建筑能耗不仅仅影响国家能源供应,而且能源使用效率的高低还影响环境,例如据有关测试表明:在城市内建筑四周挂满分体式空调时,将造成局部“热岛”现象,空调机的运行能效比COP显著下降,建筑周围热环境也被严重恶化。也就说,建筑节能和居住环境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质公园吸引游客的地方不仅仅是独特的地质面貌,还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设立地质遗址公园的初衷也在于此,保护地质景观,同时也要保护人文景观,它们结合在一起,才是这些地质公园最吸引人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李丹 《科技信息》2008,9(3):233-234
在探讨建筑美的过程当中,我们习惯运用形式美法则来研究,事实上,运用形式美规律来研究建筑,我们不仅仅掌握了建筑美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学会很多对建筑的处理技巧,从而做出更好的设计.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7.
魏莹 《甘肃科技》2013,(24):131-133
建筑设计的理论体系,不仅仅是专业的思想表达,某种程度上也是价值观的传达,面对众多建筑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追随与坚守之间存在矛盾。从传统价值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人手,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观,展开了甘肃现代建筑设计建立自己地域建筑观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公路法》规定在公路边沟外缘一定距离为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其目的是为了保障通行安全以及为公路等级的提高预留土地,但公路等级的提高不仅仅是宽度的增加,而是平面和纵面线形的改变;在公路两侧建筑物过多的情况下,既使严格对建筑控制区进行控制,通行安全仍然无法保证。因此这个划定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有通过详细规划才能对建筑控制区进行正确的划定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王程  宋岩 《科技信息》2011,(18):I0346-I0346
新现代主义是影响90年代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思潮,同样对正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了影响,但中国的新现代主义思潮不仅仅受西方新现代主义的影响,在中国现代主义建筑“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还包括了世界上其它建筑思潮以及中国国内所固有的建筑传统思想的制约,因而表现出更具中国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秦华 《科技资讯》2009,(31):66-66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在设计中运用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鸟巢”的设计是自然美与科学美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建筑的后现代主义,是中国民族文化与后现代主义风格巧妙结合的经典之作。“鸟巢”,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见证的不仅仅是人类21世纪在建筑与人居环境领域的不懈追求,也见证着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不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唐任驰 《科技信息》2013,(18):511-511,513
本文主要对流行文化元素与建筑创意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举出了在建筑这一特定领域中体现流行文化元素的一些具体方面和实例。流行文化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作为设计师进行创意设计时不仅仅要迎合大众口味,也要进行合理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最近十几年,商品混凝土的广泛的应用,使得混凝土的均质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增加了裂缝防控的难度。而建筑物的钢筋混曩土结构的裂缝不仅仅会影响建筑的美观,还会给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遣成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笔者将浅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的成因以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的环境及其审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技术正在重构着这个世界,环境领域也因此会发生一系列富有时代特色的变化,技术的更新总是带来审美以及社会文化的进步,本文正是依据这一基本规律,对未来的环境、建筑文化背景、审美趋势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曾凡光 《科技信息》2013,(17):340-34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超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地标。针对混凝土的强度控制以及测量的三线控制两个方面浅析超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杨作增 《科技资讯》2012,(14):78-79
本文试图以例证说明建筑是怎样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工业革命后,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人口爆炸、农田被吞噬,空气、水和土地资源日渐匮乏等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正是在全球不断发生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产生的,这是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进行深刻思想反思的结果。近年来,环境思想的发展也促使建筑设计中环境要素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思想的新探索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探讨别墅庭院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居住区绿化的生态效益,这就推动绿化景观朝着更为生态化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别墅不仅仅指其建筑本身,也包括房子之外的庭院空间,这两者是合二为一的整体。所以作为别墅产品的提供者,应该要对其整体性越加注重,从外观、室内空间到庭院都要有全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胡峰 《科技资讯》2014,(28):36-3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质量将会直接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目前,相关部门接到很多关于建筑质量问题的投诉,其中建筑结构裂缝占据90%以上,建筑结构裂缝不仅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同时还会逐渐破坏建筑物的整体性以及耐久性。因此,加强建筑结构裂缝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建筑施工过程中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建筑结构出现裂缝,严重影响其施工质量和建筑施工安全。该文在对建筑结构裂缝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前建筑设计正面临着需要满足某些标准的要求,这看来似乎时建筑师的想象力构成束缚,迫使他进入工程学领域而不仅仅是考虑美观,比如,住宅的声与热舒适对于新建建筑而言是必不可缺的.再者,节能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强制性的,所有新建建筑均必须考虑此问题,至少应考虑人工照明、热工和空调等方面的低能耗.窗户在建筑设计中成为更重要的细部,必须仔细地加以推敲,使之能吸收能量.在意大利,目前有两种法定的工具来规范隔声和隔热.文中简要地对此加以综合介绍并就如何执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三江源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源头区域。本研究利用该区域1995、2005和2015年三个时段的遥感影像,分析了该区域土地类型以及利用程度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5年研究区建筑用地和耕地的面积明显增加,而林地、草地和水体的面积持续下降;研究区各县土地利用程度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化差异显著,建筑用地和耕地是研究区各市县变化强度较大类型,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草地相对变化率在甘德县最高,久治县最低。20年间三江源地区的土地利用程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经济驱动土地利用的深度广度不断增大,同时,环境生态保护的力度也在加强,自然生态资源的质量也在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20.
建筑形式的生成原本不是以成就某种风格为目的,它受制于各种影响因素,这其中不仅仅是自然环境及气候因素,还包括生活方式及观念上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夏克尔建筑与西藏建筑的比较研究,特别是探讨它们艺术风格的宗教背景、风格特征以及它们在建筑与家具设计方面的影响,力图通过对两者比较分析,寻找到建筑形式生成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