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预糊化淀粉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喷雾干燥工艺制各预糊化淀粉的方法。通过对产品的粘度、水份含量、粒径、视比重、膨松度以及复水性等指标的检测,探讨淀粉浆浓度和pH值、糊化pH值、添加抗老化剂、膨松剂以及充N2喷雾等对制备预糊化淀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玉米淀粉糊在加热干燥制成预糊化淀粉的过程中,X射线衍射曲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加热干燥过程中。会随着水份含量的减少而逐渐形成大量的微晶结构。预糊化淀粉的X射线衍射曲线是由一个弥散的结晶衍射峰和一个弥散的非晶衍射峰组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高压处理玉米淀粉糊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DSC等法研究了玉米淀粉经400MPa以下的高压处理后,其糊化特性的变化。处理压力越高,保压时间越长,则淀粉糊化温度降低越多,当400MPa处理30分钟时,糊化温度降低2.37℃。糊化焓在300MPa,30分钟下出现最低点。  相似文献   

4.
羧甲基化对淀粉颗粒糊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糊化是淀粉的重要性质。本试验用一氯醋酸与原淀粉反应,得到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淀粉,研究了羧甲基化淀粉颗粒糊化温度、遇水膨胀性和偏光十字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程度羧甲基化淀粉颗粒糊化影响不大;较高程度羧甲诺化对淀粉粒糊化影响显著,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大为降低,颗粒遇水易膨胀,偏光十字消失,甚至常温能遇水湖化。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淀粉和糯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制备玉米淀粉糊,并与水浴加热制备的淀粉糊相比较,以碘兰值和酶解力为指标,研究了微波法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糊化过程中水浴法和微波法糊化淀粉的碘兰值和酶解力均随糊化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其中微波糊化淀粉的速度比水浴快,但微波加热玉米淀粉糊的碘兰值和酶解力比水浴加热低.  相似文献   

6.
沙米为常见的固沙植物,其营养丰富淀粉含量高,对其淀粉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具有 重要的生态意义。文章借助扫描电镜、小角X射线散射仪、X射线衍射仪等淀粉多尺度结构解析设 备研究沙米淀粉的结构,发现沙米淀粉为典型的A型结晶淀粉,其多尺度结构及糊化性质与玉米 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均有所不同,为沙米淀粉的工业化应用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将瓜尔胶加入玉米淀粉中共同煮浆,使用快速粘度仪(RVA)测定瓜尔胶/玉米淀粉体系糊化过程中粘度变化.研究发现,瓜尔胶会大大增加玉米淀粉糊化的峰值粘度和浆液低温粘度,并且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升高,但是有利于降低淀粉浆液的低温回生速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糊化的玉米淀粉进行干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Brabender粘度计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与滚筒干燥的预糊化淀粉性质以及原淀粉性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多数冻干后的糊化淀粉呈现疏松多孔的结构,少数呈现碎片状;Brabender粘度趋势与滚筒干燥的糊化淀粉有显著地差异,而类似于原淀粉;X射线衍射图具有与滚筒干燥的预糊化淀粉相类似的弥散峰特征,峰强略小于预糊化淀粉;属于剪切稀化体系,表观粘度比预糊化淀粉和原淀粉的都要低;冻融稳定性远好于预糊化淀粉和原淀粉。  相似文献   

9.
冷冻干燥处理后糊化玉米淀粉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糊化的玉米淀粉进行干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Bra-bender黏度计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系统研究,同时与滚筒干燥的预糊化淀粉以及原淀粉的性质进行对比.发现冻干后的糊化淀粉具有以下特点:多数呈现疏松多孔的结构,少数呈现碎片状;其Brabender黏度曲线的趋势与滚筒干燥的糊化淀粉有显著的差异,与原淀粉类似;X射线衍射谱具有与滚筒干燥的预糊化淀粉相类似的弥散峰特征,峰强度略小于预糊化淀粉;颗粒粒径最大,为110.468μm;冷水可溶性较差,透明度较低,稍高于原淀粉;属于剪切稀化体系,表观黏度较低,冻融稳定性优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糊化阳离子淀粉的制备方法,通过对其浆液性能和浆纱质量的测试,证明该浆料性能优良,具有高浓低粘、抗静电的特性.在细特纯棉、涤棉纱上浆中,不仅取代PVA的量大幅度增加,而且浆纱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史奕丞  伍颖 《河南科学》2022,(10):1634-1641
糯米粉三合土在中国古建筑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如今因施工工艺复杂、凝结时间长等原因使其应用受限.为了解决该问题,基于传统糯米粉三合土制作技术,将预糊化糯米粉与干料直接混合,并分别用硼砂和NaOH对其改性,以制备出预糊化糯米粉改性三合土试样.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的预糊化糯米粉改性三合土试样的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耐水性,并利用SEM、XRD、FTIR等手段分析了不同添加剂对预糊化糯米粉改性三合土试样的颗粒结构、孔隙形态和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经NaOH改性的预糊化糯米粉三合土在自然条件下养护至28 d的抗压强度最高,但其耐水性较差.经硼砂改性的预糊化糯米粉三合土的耐水性能最佳,凝结时间最短,且其在自然条件下养护至28 d的抗压强度仅次于经NaOH改性的预糊化糯米粉三合土.预糊化糯米粉对三合土中的碳酸钙结晶起调控作用,硼砂与预糊化糯米粉结合形成的抗水性凝胶可使三合土生成更致密的结构体,故经硼砂改性的预糊化糯米粉三合土的各项性能都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2.
以4种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利用Brabender黏度仪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淀粉糊性质与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糊化及糊化后4℃条件下保藏24h两种处理方式对玉米淀粉消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直链淀粉含量与玉米淀粉消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的峰值黏度、消减值、DSC糊化温度影响显著;在in-vitro消化模型中,4种玉米淀粉经两种方式处理后产生的消化产物总量以及消化速度均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而降低;4℃条件下保藏24h处理后,凝沉淀粉消化产物总量与消化速度均低于糊化淀粉,且降低程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针对原有的利用偏光显微镜监测淀粉糊化的方法的不足,文中提出了一种动态监测淀粉糊化过程的新方法——累积光密度法.它利用淀粉颗粒在偏振光下的双折射光在糊化过程中逐渐减弱至消失的原理,采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对实时采集到的数字图片进行累积光密度分析,测得淀粉的糊化度.将该方法与3种传统的计算糊化度的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由于新方法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芋艿淀粉糊化后,在硝酸铈铵引发下与丙烯酰胺单体接枝共聚反应情况,研究了淀粉糊化对接枝反应速度。接枝率,接枝聚丙烯酰胺分子量,接枝物絮凝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运用Brabender粘度计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粘度曲线进行了测定,研究考察了不同阴、阳离子取代度不同pH值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并同原淀粉及阳离子淀粉的糊化性质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磷酸型两性淀粉经阳离子淀粉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冷粘稳定性;阳离子取代度及阴阳离子比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糊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磷酸型两性淀粉还具有一定的抗酸降解能力,在pH值为9.0的稀碱溶液中,碱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糊化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淀粉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可降解生物原料,在食品、药品、纺织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未经改性的原淀粉冷水溶解度和冷糊黏度较低,常需加热成糊才能使用,降低了使用的便捷性。冷水可溶淀粉是一种冷水溶解度和冷糊黏度均有大幅度提高的改性淀粉,根据改性后淀粉是否可以保留颗粒形态,可将冷水可溶淀粉分为预糊化淀粉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两大类,二者的制备方法都以物理法为主,但因其制备原理不同,得到改性淀粉的性质和应用范围各异。从两类冷水可溶淀粉的不同物理制备方法出发,综合对比预糊化淀粉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原理和研究现状,并对相关产品的颗粒形态、冷水溶解性、成糊性质、热力学性质以及应用展开系统的总结和介绍,旨在为新型冷水可溶淀粉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变性淀粉颗粒的糊化温度随反应pH值、时间和三氯氧磷用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其DSC的糊化特性,结果发现酯化交联淀粉的糊化完成温度比原淀粉高,随反应pH值、时间和三氯氧磷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当反应pH值为8.0和9.0时,变性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比原淀粉低,随反间时间、三氯氧磷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反应pH值为10.0和11.0时,变性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的变化则随反应时间、三氯氧磷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其值从比原淀粉低上升到比原淀粉高,这些变化规律同酯化交联淀粉的反应历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羧甲基淀粉(CMS)是一种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系淀粉的一种衍生物。它可以用各种植物淀粉,在醇类分散剂存在下,以苛性碱为催化剂,氯乙酸为羧甲基化试剂进行反应而制取。羧甲基淀粉的质量一般以克分子取代度(MS)表示。羧甲基淀粉具有优良的水溶、粘结、膨胀和分散的功能,因此它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生产量和使用量也日益增加。我国羧甲基淀粉的生产始于1958年,后因粮食紧张而停顿下来。八十年代以来,它的生产和应用重新受到注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在常温,常压下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粘合剂,及氧化剂,原料配比和助剂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酸变性淀粉的糊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木薯、玉米淀粉及其10~90流度的酸变性淀粉的糊化特性,探讨淀粉酸变性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70流度左右的酸变性淀粉具有特殊的热力学性质,淀粉颗粒内结晶形态对糊化性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