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 ,人们习惯于把南社称做诗的文学社团 ,而不知道它还有丰富的小说内涵。南社的小说作家主要有五位代表。他们的小说成就代表了民国初年中国小说界的最高成就。可以说民国初期的小说 ,就是南社的小说。南社的小说作家 ,有的后来成为了鸳鸯蝴蝶派小说作家 ,这是很自然的事。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之一 ,就是鸳鸯蝴蝶派作家 ,并不像有些人想象得那么坏。他们在小说创作上 ,做过一些努力、取得一些成绩、写出了一些好作品。现在应当给他们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肯定他们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作家们的现代意识 ,对现代人的人本主义关怀及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对小说现代化进程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作为一位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的重要作家,却与以诗歌见长的“新月派”有着微妙的关系。一方面,“新月派”对他步入文坛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大量发表于“新月派”创办的杂志上;另一方面,他又对所谓的“新月派绅士”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在他的都市题材作品中,表现出了对城市资产阶级生活的讽刺。  相似文献   

4.
依据西方胡塞尔还原现象学理论资源,对中国新感觉派小说进行细读与阐释,透过具体小说文本的空间环境描写,探溯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与胡塞尔还原现象学的本质联系,从而对作家创作本旨作出一种现象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谁是“窥视者”?──“新小说派”作品研究之二张佑周"新小说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坛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于五十年代初期,由于当时大体上仍保持传统小说写法的马尔罗、萨特、加梁等人的名气太大,如日中天,他们的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的作品又特...  相似文献   

6.
凌叔华是新月派作家中的小说圣手。早在三十年代已有“闺秀派”之称。其作品娴静温婉、幽雅含蓄,具有淑女风范。本文试图从作家看取生活的角度、叙述的话语方式、叙事风格、结构艺术等方面展开评述,力图解读凌叔华的小说风貌。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派(新感觉派)小说除了受现代西方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影响之外,还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东方的第一个分支——日本新感觉派的直接影响。日本新感觉派是西方各种现代派艺术的综合体,他们说得很形象:“可以把表现主义称做我们之父,把达达主义称做我们之母;也可以把俄国文艺的新倾向称做我们之兄,把莫朗称做我们之姐”。中国现代派无疑是他们之弟。 1928年,这位被青睐模仿的“我们之姐”,法国作家莫朗(又译穆杭)恰好来华。川端康成,横光利一都默认,日本新感觉派就是受了其姐名著《不夜天》的影响而发端的。于  相似文献   

8.
美国后现代派文学思潮一向以晦涩难懂的语言游戏与令人眩目的语言技巧而闻名。多数后现代派作家过分重视语言本身,而忽视了语言所承载的内容,完全不顾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因此表现出了对道德的冷漠态度,有的作家还在作品中流露出了一种反道德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派作家纳博科夫塑造了后现代小说人物怪异难测的性格,刻画了这些人物特有的非常规的心理和精神世界。这些人物性格呈现为双重性甚至多层性,从而导致了文本意义上的人物身份及性格的分裂和不统一;消解了文本叙事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拓展了小说虚构的广度和深度,挑战了小说的虚构极限;发展和丰富了小说世界的人物刻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施蛰存以心理分析小说而闻名,学术界都倾向于把他当作作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本文认为施蛰存不是新感觉派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应当定性为现代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横向借鉴,碰撞,融汇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1.
自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斯提出"元小说"一词以来,欧美作家对此颇有剖析,虽然他们的说法各有侧重点,但都认可了元小说贯穿小说历史,也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实践创作中,美国当代元小说更是着重于语言任意性、小说虚构性、作者矛盾地位,以及互文性等主要观点,充分体现了元小说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小说到现代派小说--英美小说观念的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是英美文学传统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大致将英美小说划为三个发展阶段,即19世纪的传统小说,现代派小说与后现代派小说。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真实”的理解、与读者的关系、人物形象、叙述者与叙述视角和时空框架)分析传统小说同现代派小说的差异,从而论述了英美小说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一般人印象里,新感觉派特指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三人,其实它应该是一个作家群落,这个作家群落指的是用新感觉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一批作家。本文通过比较黑婴、叶灵民、杜衡、徐霞村与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创作的异与同,挖掘出这个流派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为新感觉派的进一步研究扫清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作家施蜇存创作出一批意识流小说。其小说借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具有现代主义特性,同时又遵循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融合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现实主义因素。他的小说是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基础上的变形。  相似文献   

15.
《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64)是在魏绍昌《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的基础上增加材料编纂成书的。关于“鸳鸯蝴蝶派”,解放后只出版了这样两种资料汇编,而魏绍昌编的一种,久已绝版;目前只有前一种还容易见到,所以它也就更为研究晚清民国间小说的人们重视。此书共四编,第三编《鸳鸯蝴蝶派小说目录》(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6.
诗话是人们较少涉及的一个领域,江西派诗话更是少为人所提及。本文对江西派诗话的产生背景、作家作品、论诗的主要内容和风格特征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不能全信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评说,或许他们尚未明了自己作品文本的历史地位和审美价值。徐志摩即如此。他对自己小说创作的否定阻碍了人们对之的深入研究。殊不知:“无心插柳柳成荫”,20年代中国的诗化小说的创作潮流已现,徐志摩的小说正为此推波助澜。本文从诗意的激情、意象的抒情和内心独白式的叙事模式三方面来探讨徐志摩小说的诗化性,并肯定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穆时英是新感觉派的重要作家,曾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收辑在《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和《圣处女的感情》集中的作品,代表了新感觉派的艺术风格。穆时英的小说主要接受欧美和日本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包括欧美意识流和心理分析小说、日本新感觉派小说以及弗洛伊德主义,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本文试图论析穆时英小说在叙述视角、叙述时空、叙述结构上的创新,探讨他在小说叙述模式的发展与都市文学的开拓中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施蛰存以心理分析小说而闻名。学术界都倾向于把他当作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本文认为施蛰存不是新感觉派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应当定性为现代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横向借鉴、碰撞、融汇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文坛异彩纷呈,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众多流派在内的现代主义文学潮流,公开宣告与十九世纪成就卓著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决裂,众多的作家心裁别出,争相创新,大胆离弃传统的艺术手法,刻意追求新奇的表现形式、出现了一派群芳比妍的繁荣景象。在这样一片喧嚣闹嚷声中,以阿兰·罗布一格里耶(1921——)、挪达丽·莎罗特(1901——)、米歇尔·比托尔(1926——)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也不甘寂寞,纷纷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在小说领域进行探索,掀起一股不小的浪潮,形成一个被评论家称为“新小说派”或“反传统小说派”的新流派,对欧美各国文坛产生巨大影响。他们力图创造新的小说表现手法和小说语言,描摹事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