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当前的知识论讨论中,关于先验辩护、先验知识与自然主义认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存在诸多争论。常识性的观点认为先验知识和经验知识之间是一种相互独立、甚至是对立的关系,而许多自然主义认识论的支持者否认存在先验知识,这就给人们留下了"先验辩护和自然主义认识论水火不容"的印象。但是,如果我们详细考察先验辩护本身的特点、并认真分析先验辩护与先验知识之间以及先验辩护和经验辩护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必然性"、"分析性"和"自明性"这些概念可以从对"先验性"概念的理解中分离出来。进一步地,如果我们将先验辩护和经验辩护的区别主要限定在辩护类型方面的差异,那么先验辩护和自然主义认识论就有可能在一种类似阿尔文·戈德曼(Alvin Goldman)所提供的可靠论框架下相互兼容。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认识论研究主要围绕知识的辩护问题展开,即我们如何才能掌握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自然主义在探索认识论问题的过程中,初期以奎因和戴维特为代表,以拒斥先验知识作为其主要特征。然而最近,以菲利普.基奇尔和艾尔文.戈德曼为代表的一些自然主义认识论者试图为先验知识的存在和重要性进行辩护。先验作为非经验来源,先验知识所依赖的辩护类型以及不可修正性的合理性问题是自然主义认识论者针对先验问题进行争论的焦点所在,以这些问题为线索,本文将重点展开对自然主义背景下上述先验反对者和改造者的论述,并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斯特劳森主要把康德的先验演绎当作是先验论证的典范,并且尝试运用日常语言分析学派的方法去改造先验演绎,摒弃康德的综合概念和先验心理学主体,转而从单纯的一般经验概念的分析出发证明"经验可能性的必要条件是特定的客观性和统一性"。先验论证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论工具,值得我们去研究。  相似文献   

4.
先验知识常常被赋予各种独特的性质,其中引发争论的一个特性是不可被后验经验挫败。通过概念上的区分和思想实验构造的例子,以卡素罗为代表的一批哲学家反对先验辩护的信念不可被经验推翻,虽然他们的结论是正确的,但例子并不成功。通过提出共同辩护的概念,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个成功说明先验辩护被后验挫败的例子。  相似文献   

5.
康德在第一批判的"先验辨证论附录"中指出,经验知识具有出自理性本性的合目的性要求,即知识的系统统一性,这是一条按照"理性的建筑术"的先验道路;与之相反,判断力完全能够以反思的方式经验性地追溯知识的系统统一——"技术的统一性"。由此开出目的论判断力批判的坦途:自然合目的性属于判断力,而非理性;自然目的是关于有机体之内在合目的性的评判结论。自然目的概念以完善性为指引,以"自然的技艺"作为判断力的反思原理,承诺了一种基于人类知性的"先天综合"。  相似文献   

6.
休谟首先对归纳法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并给以否定性的结论。在康德看来,休谟问题的产生是传统哲学自身的缺陷所致,即让人的理智符合经验。康德则把这个次序颠倒过来,让经验符合理智,是理智把因果必然性加到前后相继的两类经验事件之中。这样的因果性属于康德的先验范畴。康德自认为他的先验哲学已经对休谟问题给以完满的解决,然而,许多学者认为,情况并非如此。本文进而把"随机性"和"统计性"作为先验范畴,同因果性构成一组。同时提出两条范导原则即"普遍因果性原则"和"普遍随机性原则",并为之进行辩护,以此作为关于休谟问题的康德方案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先验符号学中的语用学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验符号学是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奥托·阿佩尔(Hatt-otto Apel)的基本思想。本文分析了先验符号学中语用学转向的理论背景、具体内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先验语用学思想,从而揭示语用学转向的意义在于塑造先验哲学的新形态,进行一种哲学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自康德以来,先验-后验之分就在哲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威廉姆森在最近的著作中对其认识论价值提出挑战。他的论证可以区分成两个不同的挑战:一是某些基于想象的知识案例并不能恰当的归类为先验或后验;二是此类反例可以扩展到先验或后验的范例,前者包括逻辑和数学知识,后者包括科学知识。尽管他的第一个挑战可以得到合理的辩护,第二个挑战却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即使威廉姆森成功地给出了不能适当地归类为先验或后验的例子,他将其反例推广到先验和后验之范例的尝试也并未成功。因此,那些试图坚持认为先验-后验之分具有重要价值的人仍然可以通过接受第三类知识来避免威廉姆森的一般性批评。  相似文献   

9.
以先验理性向情境理性的转变为背景,本文阐明了现代逻辑论证理论的普遍主义和先验主义预设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非形式逻辑的若干尝试代表着逻辑学如何从先验性与后验性、普遍性与情境性的统一中去研究建构论证理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知识内在论中的基础主义与融贯论都无法为信念确证做出满意的说明。塞拉斯"所与神话"的批判之后,"知觉经验如何为信念辩护"成为匹兹堡学派探讨的重要问题。麦克道尔提出经验化概念的主张,强调在经验形成的过程中已然包含着理性的作用。布兰顿通过概念的规范性实践来说明语言意义,以实质推论为核心的概念内容说明展示出语义的经验维度。二者分别以经验与推理作为起点对内在论的疑问做出解答,为知识的确证描绘出一幅全新的图景,内在论的重访走向了一种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研究的技术中介日益加重,作者以康德的认识论为参照论述了技术介入后的科学认识的三种变化:一是人对观察的认知体验与对观察的信念巨大的分离;二是科学知识的判断过程完全走向工具的外化阅读之上;三是康德那里自然的合目的性先天调节原则因科学的技术基础的复杂化而转化为技术进化本身的目的性,造成科学变革受技术基础的牵制.  相似文献   

12.
康德的空间学说是整个理论哲学批判的奠基石。一般经验的可能性、综合先天命题学说的确立、知识构成的二分、现象和物自体的划界等,确切地表明了空间学说在康德理论哲学中的奠基作用。维也纳学派的领袖和理论奠基人莫里茨.石里克分别在"空间的观念性、嵌入和心理-物理问题"(1916)、"当代物理学中的空间与时间"(1917)两篇论文以及《自然哲学》、《普通认识论》、《论哲学的问题及其相互关联》等著作中,对康德的空间学说展开猛烈的批评,批评性的文字散布在从1910至1936年间的论文和著作中。石里克的这些批判性和建构性的论证,不仅瓦解了康德对空间-欧式几何、知识-直观的旧有教条,也提供了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新见解,是二十世纪知识理论研究和心灵哲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康德"第二类比"之目的是要证明因果图型的"客观实在性",即因果图型是对客观相继之经验的可能性条件,因此只能对"第二类比""弱读",即它只是确立了"每一事件都有某种原因",而不能确立"相同的原因都有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把康德的知识论定位为主观论、现象论、不可知论和建构论是有缺陷的,这从根本上忽视了其知识整体论。康德在“先验分析论”中通过确立“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这一人类知识的最高原理建立了知识的整体论,从而不但克服了其前辈休谟的心理原子主义和莱布尼茨单子论的认识论中的原子主义错误,而且表明了包括现代分析哲学在内的认识论上的原子主义必然无法为人类知识和道德的合理性、事实和价值的统一奠基。  相似文献   

15.
康德哲学对计算机意义重大。他提出数学是理性的构成形式之一,可以先于经验存在,这成为计算机系统构成的基本原则。他提出时空是主观的,也在计算机时空的构建中得到证实。而网络空间具有文化约定的意义。已不再具有原来物理空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划界问题:康德与前期维特根斯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哲学与康德哲学有某种深刻联系.他在前期所进行的"语言批判"更多地受到康德的"理性批判"的影响."语言批判"和"理性批判"的核心都是"划界问题".本文深入分析和比较了康德的"划界"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划界"之异同,指出"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的划分是二人共同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时间悖论二百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时间本身就是谜,关于时间的悖论自然是谜中之谜。对时间线形的僵化理解,是造成时间悖论的根源。通过对时间本质的新的理解,利用时间的多重维度重新分析康德悖论的时候,悖论自身的不对称性将显露无遗,悖论中的问题似乎变成虚假的对立,乃至变成假问题,因而悖论得到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