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鄂西—渝东区石炭系油气成藏模式及富集规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圈闭形成与演化的角度探讨油气运移和圈闭形成的配置关系,从而进一步研究油气的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认为:鄂西-渝东区石炭系由于基底结构的差异性和构造运动的多期性,形成了4种基本的圈闭类型;后期构造的改造和油气的多期运聚,形成了3种不同类型的成藏模式,提出了有利的储层发育区和继承性的大型古隆地区,是建筑大型气田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2.
七里北构造石炭系勘探程度较低,是川东北地区几个尚未取得突破的石炭系构造之一.为了弄清七里北构造石炭系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通过对已有的岩心孔隙资料和测井资料对储层进行的定量解释.结果表明:储集岩包括细粉晶云岩、残余生屑灰质云岩等;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包括次生和原生孔隙,其次为裂缝;七里北石炭系储层储集物性较差,非均质性较强,其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储层控制因素主要为成岩作用和沉积相;综合储层各类参数,认为七里北南段储层发育优于北段.  相似文献   

3.
川东石炭系油气藏的源岩生烃史及运聚史研究的不够充分,缺少定量化的动态指标依据,影响了川东石炭系新的接替区域的勘探。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对其主力烃源岩下志留系泥岩进行生烃史模拟,同时结合包裹体分析技术进行流体注入史研究,分析二者的匹配关系,模拟石炭系油气藏的动态调整过程。研究认为石炭系油气藏为三期成藏,第一期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下志留统烃源岩早成熟阶段,开始初步生气,形成早期的小规模天然气藏;第二期晚三叠~早侏罗世时期,为烃源岩大量生油阶段,形成古油藏;第三期燕山时期,古油藏遭遇高温裂解生气阶段,并经历后期的调整改造,最终形成现今的气藏分布。显示化学动力学和包裹体分析技术可有效提高油气藏成藏史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4.
大涝坝Ⅱ号构造是大涝坝构造带上一个重要的油气聚集带,发育有优质的付,盖层,成藏期比较晚,因此,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尽管它受多种因素(地质,化学,物理及地下流体)的影响和制约,仍是有规律可循,文中应用钻井,测试,地质及化验分析成果为基础,来初步评价大涝坝油气藏的成藏地质条件,结果表明,苏维依组产出的油气来源于北部的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烃源岩,大涝坝Ⅱ号构造有三套中等到较好储层,两套封盖性能好的盖层,圈闭形成时期为中新世纪晚期,圈闭形式为断层遮挡半背斜圈闭。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滴北1井区油气成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油气成藏的基本要素对准噶尔盆地滴北1井区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该井区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滴北1井区主要的烃源岩为石炭系滴水泉组暗色泥岩;该井区储集层发育,共有4套储盖组合;主要为构造圈闭,具有良好的运移和保存条件.该井区共有2期油气成藏过程:一是三叠纪末—中侏罗纪,石炭系烃源岩生成的低熟油气在上部的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中聚集形成早期油气藏,但由于后期构造活动,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被破坏,油气散失,形成沥青残留物;二是白垩纪—现今,石炭系烃源岩生成的大量成熟—高成熟油气在上部地层中聚集形成现今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川东复合气藏成藏机理及立体开发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川东地区三叠,二叠,石炭碳酸盐岩储层纵向发育五套产气层,不同储集类型的产层相互叠置,不同成因类型的气藏各成体系,构成独特的复合气藏,综合考虑高陡构造带圈闭条件,保存条件,富集程度及产层多少而划分为四种成藏类型,从含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求及成藏作用在时空上的匹配关系分析入手,剖析复合气藏的成藏机理,指出Ⅰ型和Ⅱ型所藏是高陡构造带天然气最为富集的复合气藏,建立了复合气藏纵向多产层有效的立体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7.
非构造圈闭油气藏对勘探高成熟区挖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临南地区的地质特征,根据圈闭成因、形态特征将研究区的非构造圈闭分为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复合圈闭3大类,通过对其分布和组合形式的分析,认为该地区非构造圈闭类型和发育时代受构造控制。临南地区的非构造圈闭多数具有近油源、易捕集油气成藏的特点,加大对其勘探力度,对油田增产上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惠民凹陷盘河深部构造,使勘探向深部拓展,利用近期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研究了惠民凹陷盘河深层的构造特征与圈闭发育规律。从油源、储层、盖层及油气运聚条件入手,深入研究盘河构造深层成藏规律,分析油气成藏的类型与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盘河构造发育了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断裂,北掉断层仅在早期发育,是局部圈闭形成的关键,南掉断层发育较晚但长期活动,对油气运移与成藏起主要作用。临南洼陷内生成的油气通过极为发育的断裂体系以侧向运移和阶梯状运移方式聚集到盘河深层构造圈闭中,形成了主要以反向断块为主的复杂断块油藏,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反向断阶带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研究川东石炭系特殊地震反射的地质模型、形成机制及勘探前景.在对石炭系构造、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应用正演模拟、薄层厚度(Widess原理)分析等方法,建立了两类特殊反射的地质模型,根据古岩溶的发育模式和理论分析了其地质成因,并结合周边石炭系钻井资料,明确了其形成机制,探讨了勘探前景.研究表明,两类地震特殊反射均是岩溶作用形成的低速层所导致,该低速度层为发育在岩溶斜坡上的溶沟或溶洞,如未被充填则能够形成较好的储层.石炭系特殊地震反射反映了优质岩溶储层发育,当匹配有较好的盖层和遮挡条件时,可形成岩性圈闭或岩性-构造圈闭,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东北部寒武系蒸发盐发育,该区钻孔见有高矿化度卤水,建南地区中寒武统覃家庙组沉积厚层石膏及石盐(建深1 井),钻遇石盐累计厚度达120 m,各盐层之间仅夹有薄层石膏,石盐单层最厚达80 m(可能存在挤压增厚),结束了对于本区未达到石盐沉积的认识.对建深1 井岩盐沉积段岩屑样品(石盐岩屑尚难识别其是原生石盐还是次生石盐)的溴氯系数进行分析得出,其溴氯系数值相对较低,一般为0.05~0.22.将水溶与酸溶的钾离子百分含量进行对比,酸溶的钾离子含量明显高于水溶钾离子含量,约为水溶的1.3~2.0 倍,可能与石盐岩屑中存在较难溶于水的含钾矿物有关.川东北现有多口井钻遇寒武系高矿化度含(富)钾、溴、锂卤水,其含量最高可分别达4.6 g/L、886 mg/L 和148 mg/L,可进行综合利用.研究认为该区卤水的较高,Li+含量既不是完全由海水浓缩而成的沉积卤水,更不是溶滤盐类的结果,推测与该地区的水-岩作用、火山活动与深部来源的热水有关.综合分析本区的成钾条件和亚洲寒武系成盐成钾的广泛性,认为应关注及加强研究该区成盐找钾.  相似文献   

11.
川东北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及样品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对川东北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储层物性较差,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裂缝的综合影响,其中三角洲相中的分流河道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但是成岩作用早期的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使孔渗变差的主要原因,但绿泥石衬边胶结物对于部分孔喉的保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裂缝的发育改善了储层的储集空间和渗流能力。因此川东北地区陆相地层须家河组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
川东北侏罗系千佛崖组页岩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比国内外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分析测试发现川东北侏罗系千佛崖组暗色泥页岩具有埋藏深度适中(3 500~4 000 m),厚度较大,TOC平均质量分数大于1.0%,热演化程度在1.43%~1.62%之间,孔隙度平均为4.08%,渗透率平均为1.106 6×10-3μm2,并且脆性矿物质量分数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页岩气成藏和开发条件,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西部圈闭类型、分布及空间组合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塔北西部碳酸盐岩和碎屑岩这两大类勘探目标,采用"成因分类法"将塔北西部已经发现的圈闭划分为4大类8亚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圈闭类型分布的主要层位及平面展布特征做了分析.划分了4个圈闭形成期,并分析了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构造运动和沉积环境对不同圈闭类型的控制作用.归纳了塔北西部圈闭的空间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为了扩大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寻找新的勘探接替区,四川盆地的勘探区域由盆内逐渐向盆缘延伸.在这种背景下,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二段相继取得新的勘探成果,但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逐渐暴露了诸如区块之间气井产能差异大,储层的碎屑组分、结构及厚度、物性、孔隙结构差异明显等问题,制约了勘探开发的步伐.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岩芯观察描述、分析化验资料及测井解释成果,从沉积、成岩方面入手,对比剖析了川东北龙岗和营山地区须二段储层特征的差异性及其成因,认为远离物源区和高能水体的反复淘洗是造成储层差异性的首要因素,强烈的压实作用和多期石英加大对储层差异性起关键作用,自生绿泥石衬边胶结和长石选择性溶蚀最终决定了储层差异性.从而解释了气藏勘探开发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对有效指导该区的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存在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等严重制约钻井效率的问题。以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地层所采岩样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发的HTHP岩石可钻性试验仪对模拟井底围压及液柱压力条件下的岩样进行可钻性级值测试,并从岩样的岩石力学性质及微观组构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此分析其对岩石可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压及液柱压力的增加导致岩石可钻性级值及抗压强度的增加,抗压强度与可钻性级值成正比。高抗压强度条件下的可钻性级值增长率降低;岩石的研磨性及硬度会影响岩石的可钻性。岩石中石英含量越高、黏土矿物含量越少,岩石研磨性及硬度越高,岩石可钻性级值越大。  相似文献   

16.
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单一应用某种测井资料对裂缝进行识别和评价往往满足不了精细描述的需要。经岩心观察与常规测井、成像测井资料对比,建立裂缝在测井资料上的识别特征和识别方法。利用深浅侧向电阻率(RLLD、RLLS)、补偿声波(AC)、补偿中子(CNL)、补偿密度(DEN)、自然伽马(GR)、无铀伽马(KTh)等测井响应特征与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FMI)图像特征进行裂缝识别,计算裂缝几何参数,评价裂缝有效性和发育程度,经实际对比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川西拗陷与北美致密砂岩含气盆地类比分析发现,两者在前陆盆地特征、岩石致密化和超压特征以及成藏特征上既有其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差异。北美落基山地区致密砂岩气成藏简单,川西拗陷致密砂岩气成藏复杂。川西拗陷在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活动演化背景下,以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超压气源为核心,在三维空间内随着岩性、岩石致密化进程差异、构造形变和裂缝分布的变化、地压场的多期和多方式调整,造就多个纵向叠置的天然气成藏子系统和多种类型气藏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晋城西区煤层气成因及其赋存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煤层气成因和西区矿井煤层气赋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阐明了地质构造等因素对其生成及赋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雷口坡组地层是四川盆地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目前对雷口坡组地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川东北、川中地区。为了明确川西南峨眉龙门硐地区雷口坡组地层的储层特征和成岩作用类型,通过实地踏勘考察和光学显微镜岩石薄片鉴定,对龙门硐地区雷口坡组地层的优质储层发育段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一段以泥晶碳酸盐岩为主,储集性能差;雷二段的颗粒滩相碳酸盐岩、雷三段的灰质泻湖相灰岩和颗粒滩相碳酸盐岩,雷四段的岩溶角砾岩为优质储集层;不同的有利储集层段所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不同。研究认为:雷口坡组二段、三段的有利储集层段所经历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为埋藏期溶蚀作用、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和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白云石化作用为后期溶蚀作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破坏性成岩作用为埋藏期胶结作用。雷口坡组四段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为表生期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川西坳陷中段关键不整合面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三叠世以来川西地区经历了以挤压作用为主的多期构造运动,在研究区造成了多个不整合面。本文以这些不整合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关键不整合面识别和剥蚀厚度恢复,分析了不同剥蚀厚度代表的地质意义。通过镜质体反射率、地震反射剖面特征等分析,认为与川西坳陷中段中生界油气成藏关系密切的几期构造运动分别是安县运动、印支晚幕运动和喜山运动。根据具体资料情况分别选取了镜质体反射率-深度法、镜质体反射率-深度与参考层厚度法、声波时差法对相应的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恢复结果表明:自晚三叠世开始,研究区构造强度中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迁移过程;研究区主要构造圈闭形成较早,有利于油气运聚成藏:喜山运动在研究区作用最强,并控制现今构造格局的形成:研究区成藏作用终止于喜山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