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聚葡萄糖对面包品质的影响。通过制作不同聚葡萄糖添加量的面包 ,观察并测定面包成品的感官、比容等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较 ,得出聚葡萄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面包的比容 ,改善面包品质 ;面包贮藏实验表明聚葡萄糖有延长面包保鲜期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以面包专用面粉为主料,以面粉的5%、10%、15%、20%、25%的大豆糖蜜替代白糖,添加酵母、改良剂等食品添加剂,采用"一次发酵法"来制作面包。以感官评定为指标,并对面包的水分、比容、酸度、质构等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10%的大豆糖蜜制作的面包品质较好,且大豆糖蜜有助于面包面团的发酵。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双孢菇添加量对面包焙烤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以面包比容、色差和质 构为评价指标,测定不同双孢菇添加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面包总 酚含量,以DPPH和ABTS自由基实验来比较面包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4种不同双孢菇添加 量(0、5%、10%、15%)的面包比容在2.23以上,随着双孢菇添加量的增加,面包的粘合性、咀嚼性和 硬度逐渐增大,弹性以及内聚力逐渐减小。同时,多酚含量随着双孢菇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ABTS 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也随之增大,体外淀粉水解率也随之减小。因此,添加双孢菇可以提 高面包成品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为指标,研究了超微杜仲粉添加量对面包烘焙特性的影响,并探讨超微杜仲粉面包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量1.0%~2.0%(质量分数)的杜仲粉会提高面包的感官评价,尤其是在改善面包的气味和色泽方面效果良好。超微杜仲粉对面包比容、水分含量、质构及色泽等品质影响显著。添加量超过1.0%,会使面包的比容减小、硬度增大、弹性降低及水分含量下降。提高超微杜仲粉添加量,有利于增强面包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面包制作时添加不同浓度的菱角粉,通过测定面包的比容,对面包的品质进行综合评分,研究了菱角粉对面包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添加菱角粉能改善面包的品质,菱角粉的最佳添加量为5%-10%.  相似文献   

6.
将一定量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葡萄糖氧化酶(GOD)分别加至自制冷冻面团中,探究其对冷冻面团及其烘烤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PMC或GOD添加量的增加,冷冻面团的弹性模量及面包比容、弹性、回复性和感官评分先升高后降低,面包硬度、咀嚼性先减小后增大,当HPMC、GOD的添加量分别为0.06%、0.015‰时各指标达到峰值,说明适量添加HPMC或GOD能提高冷冻面团的弹性,改善冷冻面团及其烘烤面包的品质;在冷冻储藏期间,添加HPMC或GOD的冷冻面团及其烘烤面包品质的变化幅度较小,其中添加HPMC的变化幅度最小,说明HPMC和GOD还可以维持冷冻面团的贮藏品质,HPMC的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将豆渣经超微粉碎后添加至面包中,以烘烤时间、第二次发酵时间、酵母的添加量和豆渣的添加量作为单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出制备豆渣面包最佳制作工艺为:烘烤时间17 min,第二次发酵时间80 min,酵母添加量2.3%,豆渣添加量8%.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豆渣对面团及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豆渣的添加会使面粉吸水量增加,对面团拉伸特性具有改良作用.同时,豆渣的添加会影响面筋的形成,使面包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明显增大.此外,8%的豆渣添加量具有延缓面包老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面包、大麦和玫瑰花为主要原料,以感官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面包啤酒发酵工艺条件,测定花青素含量.结果显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m(面包)∶m(大麦)为0.6∶1,花青素质量浓度0.028 g/mL的玫瑰浸提液添加量为16%,酵母添加量为0.16%,发酵温度15℃,发酵8 d,酒精度为8.7%,残糖为1.6%;壳聚糖的最佳用量为0.3 g/L,澄清后酒色金黄澄清,面包和玫瑰香气协调,风味浓郁;花青素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增加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对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纤维素酶和超声波的辅助处理使果胶产率得以提升,实验条件如下:纤维素酶用量25 U/m L,酶解时间35 min,酶解温度50℃,酶解p H值2.0,超声提取时间35min,超声提取温度55℃.果胶的添加可使面包品质发生变化,添加果胶的面团在最大拉伸阻力和二氧化碳产气能力方面均有明显提升,添加果胶与否对面包的比容影响较小,冷冻面包与新鲜面包相比,以上指标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小麦麸皮脂肪模拟品部分代替面包配方中的油脂制备营养低脂型面包,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通过对面包成品进行感官及物理特性的分析,确定最佳制作配方及工艺:脂肪模拟品添加量60%(占油脂)、水添加量45%、糖添加量12%、发酵时间3 h.  相似文献   

11.
对玉米纤维在面包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玉米纤维添加量的增加和纤维颗粒的减小,面包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玉米纤维的添加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细度为50目、70目和100目的玉米纤维添加量分别不能超过4%,5%和6%;通过延长发酵时间可使面包体积增大,但不能超过45min.  相似文献   

12.
着重讨论了葡萄糖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过程的影响,并对其发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自动流加葡萄糖控制发酵pH的工艺,可使L-天冬酰胺酶活力达到64u/ml,比添加葡萄糖的摇瓶发酵提高了146%。流加葡萄糖控制pH的L-天冬酰胺酶发酵是生长相关的;维持2~5mg/ml和1.2~1.4mg/ml的葡萄糖浓度,可分别使比生长速率和比产酶速率达到0.81/h和1200u/g.h。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魔芋胶、黄原胶、蔗糖酯、酵母等因素对魔芋膳食纤维面包体积、包心色泽、纹理结构等面包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得出了魔芋膳食纤维面包的最佳工艺参数:魔芋胶0.6%、黄原胶0.1%、蔗糖酯0.4%、酵母1.0%、醒发温度35℃、时间90min、烘烤时间25min.在此工艺下制作的面包,感官品质优良,色泽呈金黄色、组织蜂窝状、烤香浓郁、入口疏松.实验表明,添加魔芋胶有增大面包比容、改善面包外观、纹理结构的作用,将魔芋胶与乳化剂配合使用,制得的面包综合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鱿鱼墨制备溶栓型发酵液,在发酵温度37℃和发酵培养基pH 7.2条件下,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发酵时间、摇床转速、葡萄糖添加量和装液量对发酵产物的溶栓活性影响.在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2.0%,发酵时间72 h,摇床转速160 r/min,葡萄糖添加量2.0%,鱿鱼墨发酵培养基装液量50 mL(100 mL锥形瓶)发酵条件下,鱿鱼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溶栓活性与50.9 IU/mL尿激酶相当.  相似文献   

15.
以大米粉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快速发酵法,并辅以谷朊粉制作大米面包.研究确定了谷朊粉的添加对快速发酵法大米面包成品品质的影响规律,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探讨了各因素对大米面包感官评分及比容的影响,并确定了大米面包制作的最佳配方及工艺参数为,谷朊粉10%,米面粉比例5∶5,CMC4%,绵白糖12%,酵母1. 5%,醒发时间2 h.以此方法制作的面包硬度较小,回复性较大,弹性、咀嚼性和内聚性略高,横截面气孔较大,内部组织疏松.  相似文献   

16.
紫薯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但目前我国市场上紫薯产品还不多见,因此为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保健型食品的需求,拟开发一款紫薯面包.以感官评分和面包比容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紫薯面包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其优化配方为紫薯全粉质量分数为10%,酵母质量分数为1.8%,面包改良剂质量分数为0.4%,黄油质量分数为12%;优化工艺条件为,和面时间17 min,松弛时间40 min,焙烤温度180℃,焙烤时间5.0 min.验证实验证明,采用优化配方工艺制作的紫薯面包感官评分为58.7,比容为4.17 cm3/g.  相似文献   

17.
魔芋葡甘聚糖和大豆蛋白在面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面包的品质和感官特性,提高其营养,将魔芋精粉和大豆蛋白粉添加到面包中,研究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魔芋精粉添加量为w=0.3%、大豆蛋白粉添加量为w=5%、醒发时间为70min时,所制得的面包色泽金黄、烤香浓郁、组织呈蜂窝状、入口疏松、营养丰富,而且魔芋-大豆面包的菌落总数明显低于普通面包,更有利于保存.  相似文献   

18.
面包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方便食品之一,其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解我市市售面包的质量状况,在我市城区及周边乡镇的生产厂家、加工点、各大超市及各代售点抽集面包样品17份,按照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分别对这17份样品进行了水分、比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样品总合格1份,占样品总数的5.88%,其中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戊糖己糖混合糖发酵生产乙醇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发酵菌株,高混合糖(木糖、葡萄糖)为发酵底物,确定树干毕赤酵母高糖浓度发酵时所需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糖浓度乙醇发酵中,树干毕赤酵母较为适宜的发酵温度为30℃,发酵24 h,残糖浓度和乙醇浓度分别为0.1 g/L和32.5 g/L.添加硫酸铵1.1 g/L+微量元素发酵效果较好,乙醇浓度为33.2g/L.由典型发酵过程中各物质浓度变化曲线可知,酵母优先利用葡萄糖,发酵12 h葡萄糖和木糖的还原糖利用率分别为89.3%、10.7%.待12 h葡萄糖几乎被消耗完后,对木糖的利用开始占主导地位,乙醇浓度随着糖的不断消耗而逐渐提高.发酵28h时乙醇浓度最高,达到33.2 g/L.  相似文献   

20.
以鲜青梨酒糟为基础原料,经脱水、去杂、添加不同辅料后,接种单一酵母菌种或复合菌种经不同时间培养发酵。结果表明:添加辅料玉米面、葡萄糖、硫酸铵对产品质量有显著的影响;接种复合菌种发酵产品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接种单一酵母菌发酵产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产品粗蛋白含量提高,粗纤维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