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混合积分方程与矩量法 ,对磁谐振成像系统中的以LaAlO3 为介质基片的高温超导YBaCuO螺旋线圈的温度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YBaCuO材料的电导率及表面阻抗由增强的两流子模型计算得到 ,与传统的两流子模型不同 ,增强的两流子模型中考虑了超电子的散射和损耗 .将计算所得到的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比对 ,结果表明 :与采用传统两流子模型计算得到的YBaCuO的电磁特性相比 ,温度为 77K时 ,高温超导螺旋接收线圈的谐振频率的精度提高了 4 % ,计算得到的无载品质因子的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
将混合位积分方程与矩量法结合,分析了用于磁谐振成像系统中的高温超导螺旋型接收线圈的谐振特性,设计了用于0.2T和0.5T磁谐振成像系统中的接收线圈,采用分析高温超导材料高频特征增强的二流体模型计算了超导材料的电导率,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同时,用矩量法分析了两个螺旋线圈之间的耦合及近场特性,这对磁谐振成像系统中相控阵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不同温度下对Tl2Ba2CaCu2O8高温超导薄膜进行了本征的瑟夫森效应研究,对薄膜微桥I-V特性和临界是流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测试表明,Tl2Ba2Ca2Cu2O8薄膜中的本征约瑟夫森效应呈现SIS结特性。  相似文献   

4.
弹状流是管内两相流中常见的流型之一,为了研究弹状流的流动特性,有必要确定Taylor泡在滞止液体中的上升速度.本文对Sadatomi、Hasan和Barnea预测垂直环空管中Taylor泡在滞止液体中上升速度的三种计算模型进行了评价分别用这几种模型的预测值与不同研究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的实验值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借助于平均误差对三种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比较及定量分析结果,Sadatomi模型的预测值误差较大,而Hasan与Barnea模型的预测误差相当,精度均较Sadatomi模型的高三种模型均没有考虑环空管偏心度的影响,在全偏心配置的环空管中,它们的预测精度均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从高温超导YBCO融熔织构材料中分离出单颗粒边界的工艺。采用聚酰亚胺材料作为绝缘层,从单颗粒上引起出电压测量引线,实现了对单颗粒边界传输特性的测量。实验观察到这类样品中的颗粒边界在不同的传输特性,包括磁通流类型和Josephson弱连接类型。  相似文献   

6.
高温超导多层薄膜布图布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殿生  张正平 《贵州科学》2000,18(4):241-248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超导发展和应用的历史,概述了高温超导薄膜的制备工艺及其进展。对高温超导多层YBCO薄膜布图布线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高温超导多层薄膜布图布线技术中的刻蚀法、激光退火法、水汽退火法和涂敷化学试剂法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最新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我们研究YBCO超导薄膜水汽退火布图技术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7.
注蒸汽井井筒两相流流动模型的选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准确地预测注蒸汽井井筒内蒸汽的压力,温度和干度等参数的变化,对注蒸汽热力有来说非常重要。根据传热学和两相流原理,建立了井筒注蒸汽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选择了四种方法来计算摩阻压降,并与现场测得的实际数据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分离模型的Friedel方法和流型模型的B-B方法均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地震勘探采集中尾锥因素对检波器耦合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检波器耦合的叠加效应和耦合谐振模型,为提高对耦合系统的描述精度,提出了检波器耦合系统的二自由度模型。设计了一系列包括实验室测试及室外测试的试验,测试尾锥在不同长度、质量、材料、土壤等情况下检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测试结果验证了叠加效应模型,部分支持二自由度模型,试验结果没有验证耦合谐振模型。新模型和试验结果有助于改善检波器耦合系统,进而提高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温超导Y1Ba2Cu2O7多晶样品制备了颗粒边界弱连接结,并对其传输特性进行了测量。实验观察到在有外磁场和微波幅照时,结的I-V特性曲线上出现了“亚谐波”感应台阶,台阶序号为1/2、3/2等半整数。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相平衡、两相流及热焓模型开发计算转油线工艺计算程序,对变温、变压和变速的转油线进行过程模拟,考察了不同相平衡、两相流模型计算结果与工业现场值的吻合情况,得到了温度,压力和汽化率沿转油线各截面的变化规律,其中转油线入口的温度、压力计算值与实测值相符。计算软件可用于转油线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温超导Y1Ba2Cu3O7多晶样品制备了颗粒边界弱连接结,并对其传输特性进行了测量。实验观察到在有外磁场和微波辐照时,结的I—V特性曲线上出现了“亚谐波”感应台阶,台阶序号为1/2、3/2等半整数。考虑到在颗粒边界上会有一定的不均匀性,包括Jc分布、界面上晶体结构、缺陷密度及氧含量的不均匀,本文采用一种双结并联的直流超导量子干射器(DC-QUID)电路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在不同外磁场强度和不同微波辐照功率下,计算了相应的电流—电压曲线和微波感应台阶高度,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界面扩散反射的声辐射度模拟方法在单一空间中已得到有效的应用.文中针对耦合空间中的声能衰变,提出一种改进的声辐射度模型.该模型将耦合开口设置为分属于两个子空间的虚拟界面,在每个计算时间步长内,对各子空间中声辐射度进行独立计算,并通过虚拟界面上声辐射度的接收和传播实现子空间声能的交换.改进模型可有效降低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克服了不同子空间中面元的可见性判断所产生的误差,提高了模拟的收敛速度.与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改进模型对耦合空间中的声能衰变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牵曳力的数值分析及流变模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ewton-Raphson方法求解弹性流体动力润滑(elastohydrodynamiclubricationEHL,以下简称弹流)问题,得到了膜厚和压力分布的完全数值解,取得了具有典型弹流特性的数值计算结果,并给出了Newton模型,Maxwell模型,J-T模型及B-V模型的牵曳力数值计算表达式,在基于膜厚和压力分布的完全数值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前两种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了解柴油机水腔内冷却液的流动和传热问题,根据Eulerian两相RPI(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沸腾模型,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柴油机水腔沸腾换热的气液两相流模型.以某直列四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通过缸盖温度场实验对缸盖火力面20个测点进行温度测量,并将实验测得的温度值与传统单相强制对流和两相流模拟得到的温度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单相流模型相比,Eulerian两相RPI沸腾模型的精度更高,误差小于5%;优化后缸盖水腔底部冷却液的流动与冷却更加均匀,水腔壁面最高温度降低了4.05℃,第三、四缸水腔鼻梁处高温区域面积减小,缸盖水腔换热效果得到改善.研究结果为柴油机缸盖水腔沸腾换热研究和冷却水腔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绕平板气液两相流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现行多相流模型和湍流模型对通气两相流动的适应性及所体现的数理本质,选取典型的绕平板气液两相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多相流模型、湍流模型对绕平板气液两相流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建立了适用于绕平板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型。 结果表明,基于单流体理论的Mixture多相流模型忽略了流场内客观存在的气-液相界面,计算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流动现象,与实验结果不符;Level Set方法由于考虑了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的影响,能合理反映气液界面波动的特性,可以获得和实验较为一致的计算结果;滤波器湍流模型在标准k-ε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湍流黏性项的修正,降低了计算流场中的湍流黏度,可以更精细地描述与时间相关的气液多相复杂流动现象,进而有效提高对非定常流动计算过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相平衡、两相流及热焓模型开发计算转油线工艺计算程序,对变温、变压和变速的转油线进行过程模拟,考察了不同相平衡、两相流模型计算结果与工业现场值的吻合情况.得到了温度、压力和汽化率沿转油线各截面的变化规律,其中转油线入口的温度、压力计算值与实测值相符.计算软件可用于转油线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长距离管道过渡过程计算时,传统的计算模型不够精确,一般气液两相流模型计算过程复杂并且计算量大的问题,充分考虑介质中自由气体对流体瞬变过程的影响,通过建立气体释放模型,利用规定时间间隔的特征线法求解气液两相瞬变流,并与传统的单相瞬变流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气体释放模型与实验曲线更符合,能更真实地反映系统的水力特性。  相似文献   

18.
多层快速多极子分析三维复杂目标的谐振区电磁散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MLFMA)和预优的广义最小残差法(GMRES)计算了三维复杂目标的谐振区电磁散射特性。对于在谐振区中5~10个波长目标的电磁散射体,MLMFA比矩量法(MOM)和快速多极子法(FMM)占用内存少很多,计算速度也更快;本文讨论了MLFMA中重要参数多极子数L的优化选取,同时采用了预优的GMRES方法求解MLFMA大规模矩阵方程,这比采用传统的共轭梯度(CG)法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最后对某导弹模型和典型隐身飞机模型进行了谐振区散射特性的高效求解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多段集总参数模型的仿真精度,用动态方程代替静态方程计算控制体管壁放热量,建立了一种新的单相受热管集总参数动态数学模型.将机理模型中偏微分方程的时空分离,采用集总和解析相结合的方法,推导出管内工质温度分布的解析解,再由传热微元方程积分得到管壁放热量的动态方程式.新模型具备稳定、通用和可显式求解的特点.理论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响应初终值不存在静态误差;均分3段时的计算结果明显优于传统多段模型均分5段时的计算结果.对某台超超临界压力锅炉过热器的仿真实验表明:新模型在入口温度阶跃响应方面改进明显;纯延迟时段内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与分布参数模型吻合.相比传统的多段模型,在相同条件下新模型可采用更少的分段数,且能更好地反映管内工质的输运延迟特性.  相似文献   

20.
准确地预测注蒸汽井井筒内蒸汽的压力、温度和干度等参数的变化,对注蒸汽热力采油来说非常重要。根据传热学和两相流原理,建立了井筒注蒸汽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选择了四种方法来计算摩阻压降,并与现场测得的实际数据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分离模型的Friedel方法和流型模型的BB方法均能得出比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