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木楼板和混凝土楼板的振动舒适度,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楼板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其自振频率,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两者极为接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木楼板和混凝土楼板在行走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木楼板的自振频率比混凝土楼板更大,从自振频率这一指标来看,木楼板的振动舒适度更好;但是木楼板在行走荷载作用下的峰值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比混凝土楼板大得多,从振动响应这一指标来看,木楼板的振动舒适度则比混凝土楼板要差得多。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建议采用限制频率和限制楼板的振动响应的双重指标作为木楼板振动舒适度的评价标准,并可采用限制楼板的尺寸、优化结构体系以及使用组合楼板等方法来提高木楼板的振动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和人行荷载的一般特性;引入接触单元,利用有限元程序数值模拟计算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的振动响应;分析了叠合面、现浇层厚度和钢筋桁架高度对叠合楼板自振频率的影响以及人行荷载下叠合楼板振动加速度及其舒适度,并与对应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叠合楼板振动峰值加速度要比现浇楼板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对楼板振动峰值加速度及舒适度影响明显,增加后浇叠合层厚度,有利于改善叠合楼板振动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正交胶合木(CLT)楼板受材料轻质且刚度较低的影响,容易产生过度振动造成舒适度问题,其人致振动性能和振动控制方法对CLT楼板的科学应用至关重要。从外部激励、材料特性、楼板特性等方面归纳梳理CLT楼板振动性能的影响因素,综述现有国内外规范中对CLT楼板振动性能的设计和评价标准,对比我国与国外规范在考虑CLT楼板舒适度方面的差异,分析现有设计与评价标准在规范CLT楼板振动性能方面的不足,综述CLT楼板振动性能及其振动控制相关的研究现状,展望CLT楼板振动控制方法的应用前景,讨论当前CLT楼板振动性能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改进CLT楼板舒适度设计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振动舒适度问题是现代建筑结构中一个越来越值得被关注的问题.在考虑楼板安全性的基础上从人体舒适度的角度对楼板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扩充.从影响楼板振动舒适度的若干因素如:楼板的厚度、长宽比、短边长度入手,以计权后的均方根加速度为评价指标,运用分析对比、数据拟合等方法,找出了满足振动舒适度要求的楼板的短边长度与楼板厚度的关系,并给出了简易计算公式.计算参数简便、计算结果与理论吻合程度高,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楼板人致振动中单人行走荷载加载方法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PDL参数化编程,实现单人行走荷载的4种加载方法,并利用ANSYS瞬态动力分析软件,进行楼板振动数值分析.将数值模拟得到的楼板加速度峰值和均方根值与文献中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4种方法的优劣及适用性.结果表明:单步落足荷载加载模拟人行走作用下楼板振动时,不考虑双脚的重叠时间段得到的楼板加速度响应偏小,且误差较大;其他3种方法得到的楼板振动加速度峰值相差不大;傅里叶连续行走荷载在固定点加载得到的加速度均方根值,不能用来表征楼板舒适度;单人随机行走荷载加载与实际情况更为符合,是分析楼板振动响应较为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车辆-轨道-隧道及大地-房建结构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子模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了车辆、轨道、下部基础及房建结构的空间耦合振动分析,并通过相关现场调研和测试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隧道埋深、建筑高度、楼板厚度、车辆运行速度等参数对建筑物振动特性和振动衰减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当隧道埋深在11.6m至21.6m间变化时,地表距离隧道中心线10~60m的范围存在振动放大区;隧道埋深从11.6m增大至21.6m,各楼层振级下降幅度为8.3~13.4dB,建筑物振动模态从以高阶振型为主转变成以低阶振型为主;地铁线附近建筑物层数越低,结构的振动响应越小;楼板厚度由0.15m增加至0.25m,各楼层振级下降幅度为0.9~7.4dB;车辆速度由80km/h降低至40km/h,各楼层振级下降幅度为5.7~6.9dB.可见,当地铁线路先于建筑物存在时,适当增加建筑物楼板厚度、降低行车速度、避开振动放大区是控制建筑物结构振动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行桥大跨轻柔化的发展趋势,行人动力荷载逐渐攀升为人行桥设计中的控制荷载.然而,受行人荷载随机性的影响,如何计算人行桥的人致振动响应却成为桥梁工程设计人员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了建立准确实用的人行桥人致振动响应计算方法,首先提出了改进后的基于瞬时步行参数的行人步行力随机性时域模型,并通过实测手段系统地研究了模型中包括个体间差异性以及个体内部变异性在内的行人步行参数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行人流步行过程模态力的集成,建立了行人作用下的人行桥人致振动的模态叠加分析法.本文以43#人行桥为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人致振动试验数据以及现有各国人行桥设计规范进行了综合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考虑随机性后的人行桥人致振动时域分析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振动测试方法测试机器振动对厂房结构的影响,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结构楼板振动规律及原因,对厂房结构进行安全评价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总结近年来设计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分析楼板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作用、受力特性,细述楼板的"计算设计"、"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以"楼板协调各抗侧力构件(结构)共同工作"为主线索,提出楼板设计的一些思路:楼板的平面布置要满足规则性要求;楼板的竖向布置要满足均匀性要求;楼板应有一定的配筋和尺度,以形成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薄弱部位楼板,要增加板厚、加强配筋.  相似文献   

10.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裙房—主楼结构进行EI 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采用子空间迭代法提取18阶模态,并分析了楼板厚度和剪力墙厚度变化对裙房—主楼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模态分析,裙房—主楼结构的振型主要是以水平振动和扭转变形为主;但随着楼板厚度的增加,结构自振频率减小;随着剪力墙厚度的增加,结构自振频率增加;通过瞬时分析,整个裙房—主楼框剪结构的顶部位移均随着地震激励的增大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功率流的分析方法,对反共振机-楼板耦合系统的振动传递及功率流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和分析,揭示了质量μ,机器-基础频率比α,隔振器阻尼损耗因子η1以及综合阻尼损耗因子η2等主要因素对反共振机-楼板耦合系统减振降噪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现代建筑采暖和制冷一般都采用中央空调系统 ,当系统机组安装在中间楼层或楼顶时 ,系统的振动和噪声对下面楼层的影响较大。文章对某办公大楼的中央空调系统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进行了测试分析 ,发现热泵和水泵机组及管道的振动隔离不合理 ,以至引起楼板较大振动 ,并通过管道向各楼层传递。测试结果为下一步的治理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楼板局部设缝框架通过在梁端设置贯穿楼板的通缝将楼板内纵筋与框架梁端分离,以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本文基于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方法对该楼板局部设缝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利用楼板局部设缝框架振动台试验数据,验证采用Open Sees进行动力有限元分析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纯框架、传统框架、楼板局部设缝框架数值模型,选取22条地震动记录,对三种框架进行概率地震需求分析,从概率层面探究楼板和楼板局部设缝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楼板局部设缝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含现浇楼板框架结构的屈服机制,削弱现浇楼板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传统框架的抗震性能以及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仿人机器人支撑转换期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撑转换期的冲击产生的振动是影响机器人实现稳定、快速的仿人步行的一个重要原因。该文分析了振动对仿人机器人步行性能的影响,运用三维有限元模态分析理论,采用ANSYS软件技术对THBIP- 双足机器人系统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精确的有限元弹性力学模型,计算出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结合静力学分析结果和频率测试实验结果,研究刚度、间隙和接触对振动特性的影响。频率测试、比较、分析结果说明,该模型能够正确分析出THBIP- 样机结构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以层数、跨数、有无楼板以及不同楼板配筋率为变量设计RC(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推覆加载,研究楼板和楼板配筋率对框架梁轴力和框架柱剪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楼板会增大框架梁承受的轴压力从而提高框架梁的截面刚度和抗弯承载力,同时也会增大框架柱承受的剪力,导致框架结构难以实现"强柱弱梁".根据楼板对框架梁轴力和框架柱剪力的影响,基于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框架柱端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调整的改进建议.通过算例分析对改进建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设计改进建议能更好地使框架结构实现"强柱弱梁"的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人群集度荷载模型及人致振动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跨度楼板的人致振动问题,选取北京南站二层候车厅大跨度楼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理想数学模型条件设定假设和等效荷载模型,改进并完善了2种适用于大跨度楼盖的人群荷载模型:人体步态参数服从概率分布的随机概率分布人群荷载模型,以及与交通学和生物学研究成果紧密结合的具有预测性的人群集度荷载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北京南站候车厅大跨度楼板在3种人群荷载模型作用下的结构振动响应情况,确定各荷载模型的适用范围并分析各自优缺点.结果表明:人群集度荷载模型对结构在人群荷载作用下加速度响应具有预测性,适用工况范围广.与传统的等效荷载模型相比,采用随机概率分布荷载模型作为结构激励荷载适合用来模拟人群自由行走工况.运用等效荷载模型及人群集度荷载模型模拟人群排队进站荷载工况得到的分析响应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模态综合法用于底层大空间高层建筑结构自由振动的计算,导出了框支剪力墙—落地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落地剪力墙—壁式框架结构自由振动的计算公式,文末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仅考虑刚性平面扭转,对非对称建筑结构耦联振动进行了动态分析,以子结构的形式给出了各层楼板对质心为坐标系的刚度计算公式。求出了振型和各阶固有频率,并绘制了振型图。  相似文献   

19.
位于浪溅区的弹性结构物的上部结构可能会受到幅值很大、历时较短的波浪冲击荷载.高强度的瞬时冲击荷载作用以及由它引起的结构振动响应往往是导致结构损坏的主要原因.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波浪对弹性支撑平板结构的冲击作用.试验中设计了3种不同支撑刚度的结构物模型,对结构物底面所受的波浪冲击压力和结构物振动加速度响应进行了同步观测.分析了支撑刚度对冲击压力和结构振动的影响,以及结构物所受的波浪冲击压力与对应时段振动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结构物支撑刚度越大,其所受的冲击压力也越大,对应时段的振动加速度幅值也越大.  相似文献   

20.
郭碧正  何平卿 《甘肃科技》2009,25(4):129-129
通过对现浇楼板裂缝的观察分析,总结了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从而阐述了现浇楼板裂缝的有效控制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