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航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领头雁”与“助燃剂”,其创新发展水平直接引领企业发展方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利用生态系统学原理,根据航空产业独具的整体性、动态性、集中性、生态性、外部性和开放性六大特征,从产业核心层、技术核心层、辅助创新层和创新环境层等4个层次分析构成航空产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要素,构建航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多层次模型;研究发现,天津航空产业存在规模效率过低、创新要素投入不足等问题;最后给出天津航空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产业集群发展、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增长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流。产业集群不仅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活力所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方面依托地方的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又可培育发展地方的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3.
依靠创新促进汽保产业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福 《科技资讯》2012,(15):227-227
本文结合营口地区汽保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依靠技术创新、融投资方式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促进汽保产业快速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湖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该文分析了湖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的现状,讨论了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人才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打造创新实践平台来培养适合产业和时代发展需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以期对推进湖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创新创业环境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的不断完善,杭州新材料产业创新成果日益丰硕,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总体实现由中低端产品自给自足迈向中高端产品研发生产的结构转变,形成以材料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杭州新材料产业生态圈发展现状新材料作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广泛应用于信息、能源、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处于其他高技术产业链的上游。新材料的创新为下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并极大地带动了其他高技术产业的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葛佳慧 《华东科技》2011,(10):64-65
实践证明,产业集群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依存关系。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促进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产业集群创造财富。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诸多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富裕地区,都是借助产业集群的力量发展起来的。可见,产业集群的地位何等重要。正因如此,各个地区的政策制定者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产业集群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河南温泉旅游产业规模扩张迅速,伴随着温泉产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河南温泉旅游产业急需转型升级,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泡浴模式,加强与人文资源的结合,尽快制定行业规范以及改善内部经营管理等措施来实现温泉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具有匹配性和依赖性,两者高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是高技术船舶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借鉴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13—2019年高技术船舶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发现:我国高技术船舶产业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的发展水平不同步,创新主体的发展滞后创新环境的发展;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耦合协调水平处于初级耦合协调发展的瓶颈期。从提升耦合协调水平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推进高技术船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列为专章进行部署,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产业创新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然而由于学科设置、课程设置等原因,高等院校的学科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变化的产业技术发展需求。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解决产业创新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破解产业创新人才培养难题,浙江省充分发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行业技术引领、高层次人才集聚以及体制机制灵活等优势,联合省属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科教融合”培养产业创新人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对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有利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城市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城市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江西新余的城市竞争的优势和弱势并存,需要通过以下一些措施来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从而提升新余市城市竞争力:一是加强现有产业间的内部联系,不断扩大产业内专业化分工;二是发展相关支持性产业,实现生产、经营和创新相配套;三是选择符合新余实际的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尽快促进新余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产业集群及其分类,阐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产业集群系统创新系统模型,提出了集群创新平台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2.
陈鑫 《今日科技》2023,(4):50-51
<正>在创新开放中锻造发展引擎,在培大育强中增强创新支撑,开化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近年来,开化县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奋力开辟“创新制胜”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通过打造创新发展平台、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凝聚创新关键要素等,助推开化在全省“315”科技创新体系下实现创新能级新跃升。  相似文献   

13.
4月29日下午,杭州市召开科技创新暨推进十大产业发展大会。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在会上强调,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加强领导,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和十大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作用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中高级技术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缩短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关键是要加快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步伐。但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只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其本身并不等于经济的发展,还必须将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以近几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作为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引人注目的形式。到1997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达53个,连同各省市批准的高新区、大学科技工业园和民营科…  相似文献   

15.
袁玮  张青  徐大海 《天津科技》2009,36(2):82-84
创意产业具有源头创新显著、产业渗透广泛、就业容量较大等特性,是近年来各国各地区争相发展的新兴产业。通过剖析创意产业的一般特性,总结了国内外发达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经验,并以天津市河北区为例,对城市中心城区创意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项目简介 呼和浩特市行政村“三网合一”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十大行业振兴规划之一《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产业发展方向。《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今后三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之一,就是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7.
华东视界     
《华东科技》2023,(2):6-7
<正>上海市SHANG HAI1.最高补贴800万元,徐汇区推出重磅政策促进科技创新近期,围绕数字化转型、“双碳”战略等对科技创新惠及民生提出的新要求,为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构建从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到产业发展的全链条,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打响“科创绣带”品牌,上海徐汇区推出《关于促进徐汇区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北京高校校办产业积极贯彻全市校办产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大胆解放思想,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方式,突破发展难题,努力开创了北京校办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发展数字经济是新时代的战略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大突破性技术的主要创新载体,其核心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明确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驱动创新的内在机制,才能有效利用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经济高质量。本研究以2011~2021年度中国34个省份中的30个省份的数据为基础,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多维度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中介效应促进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驱动效应相比中部和西部更大;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存在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安徽科技》2012,(3):6-8
总体思路是: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主线,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载体、政产学研用一体建设,突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创新的联动,在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先行先试、人才特区建设、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四个重点工作方面取得突破,在科技应用示范、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载体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四个重点工作方面取得新进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努力在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自主创新高地上迈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