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柴同志  谢小龙 《科技资讯》2015,13(1):104-105
生物活性炭滤池是将活性炭吸附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该文综述了生物活性炭滤池在给水、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以及换炭方式、反冲洗和无脊椎动物防治的措施,以期为生物活性炭滤池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海昆  孙伟 《科技信息》2012,(7):152-152,213
活性炭吸附作为饮用水深度处理的重要手段,在发达国家早已被广泛的应用。从节省改造投资费用、降低运行成本、节省土地面积等方面考滤,对常规滤池改造为活性炭滤池的方式作了初步的探讨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0.8m、1.5m、2.0m三种炭层厚度的活性炭滤柱过滤澄清池出水,研究各种工艺参数条件下的活性炭滤柱对浊度、铝、CODMn、UV254和藻类的处理效果,为水厂采用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高氨氮高有机物污染河网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集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于一体的组合处理工艺对于原水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效能.试验发现,生物预处理和生物活性炭对氨氮去除贡献较大,温度是影响氨氮去除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有机物,组合处理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比TOC高,混凝沉淀和生物活性炭是主要的去除单元;混凝沉淀对...  相似文献   

4.
对天津滦河高藻原水进行常规处理工艺、常规处理-活性炭工艺、常规处理-预氧化和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效能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处理工艺投加适量的混凝剂可有效控制浊度,但其对TOC和藻类的去除率仅为38.7%和89.5%;在常规处理工艺基础上增加后续活性炭过滤后,TOC和藻类的去除率可达65.1%和97.0%;在臭氧预氧化和常规处理基础上增加臭氧活性炭工艺,TOC和藻类的去除率可达83.2%,98.3%;同时臭氧预氧化可提高气浮对藻类和TOC的去除效率,臭氧中间氧化也有利于提高活性炭对TOC的去除.  相似文献   

5.
巫瑞上 《科技资讯》2013,(18):151-151,164
由于钢铁工业耗费的水量非常大,为了节约用水,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工业产生的度水进行回收利用。常规的废水处理对废水中的锰、铁以及一些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很差,不能够实现废水回用。而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避免常规处理工艺中的缺点,进行废水深度处理,实现废水回用。主要探讨了生物活性炭技术在钢铁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爽  刘世昌 《科技信息》2012,(12):82-82
本文对富氧生物炭处理有机废水工艺的原理、国内外应用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重点阐述了富氧生物炭工艺在印染、炼化、钢铁等行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饮用水深度处理以及中低浓度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认为富氧生物炭处理工艺将化学氧化、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合为一体,符合污水处理技术的时代要求,是废水深度处理阶段发展前景广阔的净水工艺。  相似文献   

7.
陈娟娟 《科技资讯》2010,(15):150-151
本文对我国现有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工艺进行了介绍、分析和探讨,强调了脱氮工艺、膜深度处理和浓缩液问题的重要性,从作者本身工程经验总结了各种处理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渗滤液处理工艺路线的选择原则和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8.
生物陶粒在水源水处理中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水源水质量,对生物陶粒反应器的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该实验以陶粒为填料,采用生物固化技术,并将浊度、有机物、氨氮、亚硝氮的处理效果与活性炭、浮石处理工艺对比.结果表明:生物陶粒对水中各种物质都有比较明显的处理效果,其中,对氨氮的去除率为78.43%;对OC的去除率在30%左右,最佳能达到34.66%;对亚硝氮的去除率在99%以上;陶粒对浊度去除率为87.33%,要优于活性炭;对UV254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生物陶粒反应器与生物活性炭相比,在性能相近的条件下,具有价格低廉、耐冲击、深度大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熊跃国 《科技信息》2010,(21):J0404-J0406
我国城市供水行业面临着饮用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和新的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实施的双层压力,传统净水工艺对出水水质的保障难度也不断加大。文章从我国污染现状和水质要求出发,介绍了城市给水厂水质保障技术:预处理、强化混凝、强化过滤、活性炭吸附和深度处理工艺的原理和应用前景,并从功能、费用、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印染废水的特点,介绍了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电化学氧化、Fenton试剂氧化、光化学氧化及膜分离等多种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并从色度和COD的去除率等方面对每项技术进行了评价,指出了探索更加经济、稳定、高效的回用处理工艺和技术是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我国城市供水水质的进展和存在问题 ,较详细地论述用现代净水理论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生物处理 ,合理设置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等方法来努力提高城市供水水质 ,以达到建设部批准实施的“2 0 0 0年城市供水行业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的要求 ,保障供给充足和洁净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12.
铅酸蓄电池生产中铅酸废水的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节--中和过滤--一步净化器--生物接触氧化--石英砂/活性炭过滤的处理工艺对铅酸蓄电池厂的铅酸废水进行处理.工程运行情况表明该工艺的组合是可行的.主体设备一步净化器的特殊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处理效果,而且占地面积少,操作方便.生物接触氧化及石英砂/活性炭过滤能保证出水COD的达标.其处理后的水达到排放标准,并能回用到车间,产生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处理微污染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前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加之缺少对环境管理的认识,大量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稍加处理排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从而使大多数饮用水成为微污染水。对微污染原水进行深度处理从而进一步改善供水水质是许多水厂面临的难题之一,现行的方法如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超声波处理微污染水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求找到一种成本低廉、处理工艺简单的处理微污染水的方法。2作用机理超声波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目前的理论尚不足以完全阐明超声波的作用机理,通常被公认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进行的实验研究,探讨了滤池内放置生物沸石、生物活性炭和沸石两种不同填料对氨氮、CODMn的去除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沸石耐冲击负荷能力高于活性炭;活性炭对CODMn的去除效果好于沸石,且可保持对氨氮去除的稳定性。利用活性炭和沸石组合工艺能在污水深度处理中更有效的去除氨氮和有机物。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建立了酸性黄染料废水的处理工艺.以颗粒活性炭为吸附催化剂,考察了活性炭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和微波辐射时间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g活性炭处理50mL浓度为50mg/L的酸性黄染料水溶液时,在微波炉功率800W、反应时间7min时,可以得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SBR工艺用于制药废水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采用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工艺 ,进行单一处理工艺及强化处理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①曝气时间对SBR工艺系统最终的处理效果有很大影响 ;②设置缺氧段 ,尤其是缺氧与好氧交替重复设计 ,可明显提高SBR工艺的处理效果 ;③反应池中投加PAC(粉末活性炭 )的SBR强化处理工艺 ,可明显提高系统的去除效果 ,而投加PAM(聚丙烯酰胺 )、氯化铁 (FeCl3 ·6H2 O)对处理效果没有明显改善 .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生物综合毒性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发光细菌检测法做为生物毒性快速检测的方法,测定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加入的絮凝剂、预氧化剂、活性炭等对水质综合毒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二氧化氯(0.4 mg/L)预氧化+聚合氯化铝(40 mg/L)混凝沉淀+活性炭(2.0 mg/L)吸附+石英砂过滤组合工艺对原水进行处理有比较好的效果.通过上述组合处理工艺原水,...  相似文献   

18.
结合郑州市柿园水厂深度处理改造需求进行了活性炭比选试验.通过上向流活性炭滤池反冲洗方式研究,采用反冲洗废水的浊度为评价指标,比较分析了6种炭滤柱的反冲洗周期和减小反冲洗强度对生物活性炭滤池运行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工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国外的粪便处理工艺方案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目前我国城市粪便处理所常用的几种工艺方案,提出了城市粪便处理工艺选择的原则,并以合肥市粪便无害化处理厂粪便处理工艺的选择为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裕华 《科技信息》2012,(13):419-419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500-1000万吨石油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水体被石油类污染后,不仅感观状态发生变化,而且其使用价值受到影响,水产资源和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危害。本文是利用粉末活性炭对石油类污染物的溶解性来进行处理的,首先探讨了粉末活性炭的性质与水中油类污染物吸附机理,然后进行了粉末活性炭深度处理含油污水的机理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