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进入新时期后,我国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从营造富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出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关见解:小区规划模式的变异〈由单一走向多元〉;绿地与宜人居住环境的创造;小汽车停车位的解决;规划小区应具有地域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住区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更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在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上要做到以人为本.本文通过广东高品位住区规划建设实践,提出了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试论居住环境的可防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代居住环境安全防卫功能缺失原因的分析,结合我国传统居住环境的可防卫特点及西方学者对可防御空间的研究成果,认为环境本身具有安全防御的功能,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不应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追求,而应通过环境与人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创造具有领域性和归属感的室外空间环境,诱导良好的邻里关系的产生,提高居住环境的可防卫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沈阳农业大学克威园改造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从使用者与设计者结合的角度,分析克威园规划建设的特点及不足,试图探讨真正的使用感受对于设计者的影响,从而建立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使用空间,体现真正的为使用者创造宜人环境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皖南民居为例分析其居住环境,将其聚居空间提炼为主体空间和情趣空间,此两种空间的组合创造了皖南古民居丰富多彩居住环境。文章还讨论主体空间和情趣空间与SAR理论中支撑体与可分体的对应关系,为使未来的村落建设成更适宜人居住的环境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特别是儒、道、佛三家崇尚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我国的居住形态和景观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着尊重本土文化的原则,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以和近些年来居住区景观的特征及表现,以期在此基础上创造宜人的现代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7.
徐晶 《科技资讯》2011,(22):73-73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居住环境景观规划的注意事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旨在创造出适合人居的的小区环境。  相似文献   

8.
王美娜 《科技信息》2012,(16):280-280
住宅庭院是居住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居住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住宅庭院环境艺术设计是以空间设计原理为指导,以人工空间要素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生态、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居住环境空间系统,为人们创造出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河  袁松 《科技信息》2007,(28):263-26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是"绿化 场地 小品"的小区绿化模式。而且需要优美宜人、舒适休闲的绿色空间环境。环境意识的加强,导致人们择居价值观的改变,与小区绿化模式环境相对应的景观设计的环境观应运而生,它考虑的不仅仅是物质空间形态的环境,还包括自然、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0.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小区规划设计方面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例如社区功能不完善、居住组团布局不合理、服务性设施缺乏、居住环境安全差、小区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等等,我认为,要搞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首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小区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二,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三,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四,小区规划应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五,小区规划应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如何优化乌鲁木齐市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城市在“三生空间”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乌鲁木齐市1980—2020年(每10年一期,共5期)土地覆盖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和InVEST模型估算生境质量等方法,定量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及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生态空间被持续压缩,生活空间持续增加,而生产空间则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倒“V”型变化趋势。(2)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主要表现为草地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之间的相互转化。(3)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持续下降,草地转变为其他生态空间是使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4)乌鲁木齐市的生境质量水平持续下降,草地、水域生态空间转化为其他生态空间是生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见:土地利用转型会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巨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乌鲁木齐市生态持续改善提供保障,同时还能为协调新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根据Bn空间的产生方法,引出Dn空间、Fn空间等一系列新空间,并讨论它们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运用比较研究的文化学方法,探究了决定中西观演空间发展历程的内在文化因素的差异性,从而为我们理解中西观演建筑形态提出了方便的工具。文化的综合性差异、时空观差异、戏剧心理差异、戏剧主张差异、伦理观差异和环境观差异等都影响了中西观演空间向不同方向发展,而文化的综合性差异则是最根本的因素。研究文化的差异与观演空间的分异及融合的过程可为我们进行新型观演空间的创造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快速发展的经济政治使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高品质的要求,都市人文景观建设旨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合理空间。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公共场合中文化艺术的传播媒体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的展现形态是千变万化的,有着一定的场所意义和不变的空间因素。  相似文献   

15.
传统居民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千百年传承中形成的福建传统居住形式,是当地习俗文化、思想观念的反映,适应当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创造出满足现代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建筑空间环境是建筑师值得思考的问题。而福建三明瑞云宾舍的设计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6.
熊砥柱 《科技信息》2008,(29):47-48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规划设计过程,从规划主题、规划布局、交通组织、基地地形处理、校园空间及建筑风格、校园景观等几方面,探讨如何结合现有环境、合理组织校园空间,与山水相融,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沿海低丘陵"三生空间"时空演变与生态环境响应,以沿海低丘陵资源富集区招远市为例,利用2008—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基于土地空间扩展强度、半变异函数、生态环境响应模型等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主导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进行区域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沿海低丘陵资源富集区土地利用主导功能用地空间扩展与收缩处于低速变化;②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功能增强,生态空间减弱是研究"三生空间"的转型的主基调,其转型由矿产资源的开发、土地管理政策等多因素造成;③服务及其他生产用地偏移最明显,农业生产用地、林地生态用地偏移较弱;④胶东半岛低丘陵沿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呈下降的趋势,生产空间、生态空间转型为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相互转型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降低主导因素.研究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响应演变规律,可为招远市国土空间规划下"三生空间"和生态红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低照度图像存在图像整体亮度偏低、亮度不均匀、色彩饱和度过高、图像模糊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彩色模型空间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在该算法中,将图像的亮度增强与图像色彩恢复转换至不同的彩色模型空间分别进行处理:在RGB彩色模型空间中,首先对图像的高灰度级进行预处理,随后进行滤波处理,最后再用三分量增强函数对图像进行亮度恢复;在HSV彩色模型空间中,利用非线性色彩饱和度校正函数与亮度增强函数进行图像的色彩恢复,最后将两个空间中的处理结果进行加权融合。最终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避免图像出现过度增强、色彩恢复与图像照度增强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所处理的图像符合人眼视觉特性。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人口结构的组成出发,对特殊群体的生活方式、行为活动以及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居住需求的变化进行实态调查,研究了影响其生活的障碍因素,发现了住宅功能空间多样性与适应性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探讨了多样化需求对城市住宅功能空间形式的影响.目的是建立无障碍住宅技术框架体系、指标体系和具体的设计措施,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的特殊要求,进而构建适应多样性需求的精细化无障碍住宅,为创造良好居住生活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