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呈贡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一般,但在全县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灾害发育分布。通过区内地质灾害的系统调查与分析,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依据、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性分区。将全区划分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并分别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同时,根据呈贡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各种因素,将呈贡县地质灾害防治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相似文献   

2.
利用海上钻井地质、地震反射等资料,从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序列角度,分析南海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断裂体系及构造样式,并探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在演化序列上,文昌凹陷的主要断裂分为古新世~始新世伸展断裂、渐新世走滑-伸展断裂和早中新世走滑-伸展断裂。文昌凹陷的构造样式可归纳为伸展相关断裂样式和走滑-伸展相关断裂样式。断裂体系与构造样式具有耦合关系,与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不同时期断裂体系和构造样式影响着油气成藏要素,渐新世走滑-伸展断裂和早中新世走滑-伸展断裂体系和构造样式控制了油气分布。提出了文昌凹陷南部陡坡带、北部超覆斜坡带两个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对高邮凹陷西部地区构造样式进行了深入解剖,并分析了它们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高邮凹陷西部地区主要发育"Y"字形、断阶、堑垒等3种伸展构造样式类型,并控制了这一地区主要的油气藏类型,复杂断块油藏及构造———岩性油藏是这一地区今后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溱潼凹陷的构遣样式按照其剖面形态、平面展布和动力学机制可分为伸展构造样式,走滑构造样式、挤压构造样式及反转构造样式,此外还有与火山岩相关的构造样式。本文通过对溱潼凹陷内走滑构造样式的识别及解剖,阐明走滑构造样式的发育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交城县是山西省吕梁市的一个产煤大县,同时也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频发县.灾害类型主要有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其发生与地质背景及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其中采煤活动是引起该县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地质灾害的形成发育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地区经济发展.在调查研究交城中东部地区采空塌陷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探讨了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确定了该地区地裂缝的非构造属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巧家县城及后山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工程地质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巧家县城及后山斜坡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总结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及分布特征,据此运用Arc GIS分析工具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将研究区域分为4个类型,并对各个类型区域的土地利用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环境地质分区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珠江三角洲的地质环境及气候条件,结合地质环境质量及已知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组合和灾害的发育程度,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考虑环境质量及地质灾害分布的共同影响,对珠江三角洲的地质环境进行分区评价,把珠江三角洲划分为:Ⅰ、西部山地丘陵中灾害地质环境质量良好区,Ⅱ、东北部平原丘陵中灾区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Ⅲ、中部三角洲平原弱灾害地质环境质量差区和Ⅳ、南部丘陵重灾害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四个区,并对每个分区的环境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为珠江三角洲的环境地质问题的预测和治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对地质灾害的预报和预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现有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的危险性、保护建设工程、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和线路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建设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及危险性现状。结果表明:区内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滑坡和不稳定斜坡;滑坡稳定性差,强发育,危害程度小,危险性中等;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差,强发育,危害程度小,危险性中等。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建设工程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可见需对地质灾害完成勘查、治理后再进行拟建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崩沟发育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是广西海岸带地区重要的工程地质问题. 本文根据广西海岸带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和第世紀地质地貌调查所获得的大量崩沟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详细划分了崩沟类型,深入论述了崩沟发育的控制田素,探讨了崩沟的形成机制和发育阶段,最后提出了崩沟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出于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防治决策的需要,针对山区沿河公路沿线区域崩滑灾害发育的特点,从崩滑灾害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两方面对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解译为手段,建立崩滑灾害编录和因素基础数据库、遴选评价指标;以历史崩滑灾害面积分布信息熵为基础,计算指标权重;并在统计量化指标崩滑信息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将该方法用于美姑河省道公路沿线的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灾情比较吻合,可为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断裂、褶皱形成机制、构造样式分布平面分布和垂向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将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样式的演化归为6种序列和3个演化阶段。构造样式演化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在断裂带东西两侧表现为相似性,中间则呈明显不同。3个演化阶段是指二叠纪前展式强烈压缩构造样式发育阶段、三叠纪—侏罗纪后展式压缩构造样式发育阶段和白垩纪—第三纪局部伸展构造样式发育阶段,而且构造样式的发育具有继承性和同沉积性。控制乌夏断裂带断层规律性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区域构造环境、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和岩石力学性质等。  相似文献   

12.
李宗发 《贵州科学》2012,30(3):32-37
岩土体是组成地壳表层的一种地质体,是地质灾害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本文采用活动论和系统论的观点,以构造为主线,首次提出贵州构造—岩土体分区方案,将贵州划分为赤水、武陵山—乌蒙山、清水江和南盘江4个构造—岩土体区,并将武陵山—乌蒙山构造—岩土体区进一步划分成5个构造—岩土体亚区,分析和归纳总结了贵州岩土体和各构造-岩土体区特征及其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依据珠江三角洲的地质环境及气候条件,结合地质环境质量及已知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组合和灾害的发育程度,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考虑环境质量及地质灾害分布的共同影响,对珠江三角洲的环境地质进行分区评价,把珠江三角洲划分为Ⅰ.西部山地丘陵中灾害、地质环境质量良好区、Ⅱ.东北部平原丘陵中灾害、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Ⅲ.中部三角洲平原弱灾害、地质环境质量差区和Ⅳ。南部丘陵重灾害、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四个区,并对每个分区的环境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为珠江三角洲的环境地质问题的预测和治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对地质灾害的预报和预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非线性科学理论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三峡库区时有发生,探索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以及如何预测和控制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不可回避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文章在介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重庆地区范围内发生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对应用于研究地质灾害的现代非线性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地质体结构面的蠕滑与粘滑以及对地质灾害的监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非线性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质灾害是河北平原地区多发的地质灾害类型,由于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在不同地区灾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亦各不相同,进而导致对区城内的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十分必要的.该项目是在查明场地内的地质、构造、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对建设项目拟建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进而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鄂西山区岩崩、滑坡和斜坡变形破坏的发育规律,阐明了与山体稳定有关的主要环境工程问题的形成机理、发展阶段和危害程度等。对崩滑地质灾害的预测防范和山区经济的开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学》2016,(12):2030-2037
在地震解释及地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变换带的研究,讨论了高邮凹陷环深凹带戴南组变换带类型、特征,并总结其在沉积体系及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变换构造主要形成在侧列伸展断层叠覆、分段连接部位或次级凹陷之间,主要发育同向接力式和横向消减式构造变换带,变换构造包括走向斜坡、横向断鼻凸起和调节断层.构造变换带控制着富烃洼陷的形成,并引导古水系流入湖盆,在对应的断层下降盘形成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及浊积扇砂体,有利于发育富砂储集层;研究区变换带发育复杂的调节断层和多种样式的圈闭,有利于油气的运移与成藏,并对变换带控制的隐蔽油气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以永登县苦水镇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野外实地勘察对苦水镇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条件、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等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了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均为土质斜坡,主要沿东侧黄土丘陵区第一斜坡带成带状分布,具有明显的雨季效应。基于苦水镇地质背景条件,以斜坡作为基本评价单元,分别选取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各自的指标评价因子对其易发性进行分区和评价,进而以易发性分析结果对危险性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苦水镇地质灾害易发性可划分为高、中、低及非易发4个分区,面积分别为0.16km2、0.01km2、0.03km2、1.37km2;地质灾害危险性可划分为高、中、低及极低危险4个分区,面积分别为0.118km2、0.035km2、0.031km2、1.386km2。易发性与危险性分区结果与野外实地调查情况相吻合,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总体特征,这对苦水镇地质危害的预测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甘肃省城镇地区滑坡地质灾害评价和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南堡凹陷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成果,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可以判断断裂系统的发育情况、研究断裂系统形成机制、重现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构造样式可分为"坡坪式"、"铲式"和"多米诺式"构造样式,构成了深部的"Y"型断裂组合、浅部的"X"型断裂组合.古近纪为凹陷的裂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郯庐断裂带控制的伸展变形机制;新近纪为凹陷的拗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重力、热演化共同控制沉降机制.现今不同圈闭类型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古近纪构造活动及东营、馆陶期构造活动的控制,受断裂发育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惠民凹陷西部深层断裂样式与古近纪盆地原型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断裂构造形成的力学分析,通过对三维地震数据体的水平切片及剖面的解译、区域构造图的编制,系统研究惠民凹陷西部深层(基底、孔店组-沙四段(Ek-Es4))断裂样式,并对其组合特征、分布规律、活动性质及对古近纪原型盆地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断裂成因、古近纪原型盆地的性质及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惠民凹陷西部深层断裂样式可划分为走滑成因断裂样式与伸展成因断裂样式两种类型;基底断裂样式的形成与燕山末期郯庐断裂的左行走滑及鲁西隆起的逆时针旋转趋势相关,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期断裂样式与NNW向伸展及郯庐断裂等深大断裂右行走滑作用叠加密切相关;深层断裂样式的特点、分布及沉积特征反映惠民凹陷西部古近纪原型盆地形成过程与走滑作用密切相关,盆地原型应为走滑-伸展型盆地,而非单一的伸展型盆地;深层断裂样式不仅控制了盆地的内部结构,也控制了砂体的分布,并为油气向缓坡带运移提供了通道,从而最终控制了深层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