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剑  孙世新 《科技资讯》2007,(16):126-127
移动IPv6虽然解决了网络层的移动性问题,但是其切换性能并不乐观。为了适应实时应用的需求,IETF提出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以减少移动IPv6的切换时延。通过研究802.11的切换过程和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在802.11网络中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案。  相似文献   

2.
移动IPv6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安全性正在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探讨移动IPv6通信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SKIP的基本原理,针对移动IPv6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KIP的移动IPv6安全解决方案,实现了安全的移动IPv6通信.但实现SKIP后网络对有效数据的吞吐量大约下降了19%.  相似文献   

3.
移动IPv6允许用户在移动的过程中保持连续的通信.为研究移动IPv6机制的可行性,按照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搭建了移动IPv6实验网络并进行了切换性能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标准移动IPv6引入的信号负载不会影响网络性能,网络中UDP应用性能要优于TCP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摘要:移动IPv6允许用户在移动的过程中保持连续的通信。为研究移动IPv6机制的可行性,按照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搭建了移动IPv6实验网络并进行了切换性能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标准移动IPv6引入的信号负载不会影响网络性能,网络中UDP应用性能要优于TCP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农双 《科技资讯》2006,(25):17-18
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必行标准,1994年被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最先提出来,并同时由它负责指定和完善。中国被认为是IPv6最有需求和发展环境的国家。IPv6的应用和普及离不开强腱的安全体系支持,然而虽然当前的IPv6基于IPSec较好地实现了网络层的安全,但对于整个IPv6网络而言,现行的IPv6安全方案还有一定的缺陷。本义分析了IPv6的安全特性和基于IPv6安全特性的应用,总结了当前IPv6网络中的一些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的设想。基于移动IPv6在IPv6应用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最后还分析了移动IPv6的安全需求并提出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对IPSec在移动IPv6网络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介绍了移动IPv6和IPSec协议的工作原理,并在学校的移动IPv6实验网络中进行了成功配置.从可行性及安全性的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郑婵娟 《科技信息》2011,(23):I0102-I0104
移动IP技术研究互联网承载移动通信的问题。目前,IETF已经颁布了IPv4网络承载移动通信的解决方案(RFC3344)和IPv6网络承载移动通信的解决方案(RFC3775)。但是,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过渡期,互联网是IPv4/v6混合网络。因此研究移动IPv4/v6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简要阐述了移动IP的产生背景,介绍了移动IPv4、移动IPv6和NAT-PT技术,然后提出了移动IPv4/v6转换网关,接着介绍了移动IPv4/v6转换网关的解决方案,最后对该方案和基于双栈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比较,由此证明本方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对原有亲密伙伴安全通信方案及IPSec协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移动IPv6网络中移动节点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IPv6网络的安全通信扩展方案.通过使用IKE移动性支持协议 (Mobile IKE,MOBIKE) 、在移动网络中构造动态分布式管理节点,解决了原方案不能直接运用于移动网络以及网络带宽利用率低的问题,使IPSec策略在移动IPv6网络中得到了灵活的应用.最后,通过对新方案进行仿真和分析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组播技术随着高带宽一对多多媒体应用的普及而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技术。IPv6中通过组播代替了IPv4中的广播,更加坚定了组播技术的地位。研究IPv6下组播技术的有关问题,主要包括组播地址,组播管理协议,组播路由协议,以及有关组播安全等,从而为IPv6环境下实施组播技术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0.
IPv4到IPv6的过渡策略及其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IPv4的一些问题和internet的应用要求,IPv6协议提供了新的机制从而解决移动、安全性、多媒体传输等问题.并介绍了IPv6设置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移动主机在外地网络中频繁的域内切换的性能问题,提出了移动IPv6的层次型管理的切换模型并给予实现.层次移动IPv6采用移动锚点,可以减少移动主机同本地域以外节点的信令交互,并对层次移动IPv6域内切换的原理进行了研究;组建了层次移动IPv6实验床和物理网络拓扑结构与之相似的移动IPv6实验床,对比移动IPv6的切换机制对层次移动IPv6的域内切换机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层次移动IPv6能够显著提高域内切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IPv4网络协议在远程传输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新一代网络IPv6对QoS的良好支持使得网络远程视频成为可能。本文从原理机制方面将IPv4与IPv6在网络远程信息传输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并构建了IPv6下的网络远程视频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IPv6的DiffServ机制对QoS的良好支持,从而验证了IPv6协议能够满足下一代网络多媒体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3.
IPv6和未来移动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因特网数据业务的迅速发展,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移动用户提供 随时随地的无线数据服务和计算能力,已成为通信行业感兴趣的问题。虽然i-moded等业务的成功,推动了 基于WAP/IPv4的无线应用的发展。但是,IPv6的增强功能才是未来移动网络的重要支持。因此,在无线/ 移动网络中研究和采用IPv6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介绍了IPv6的增强功能,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接入网络的设备已不再局限于由人操控的计算机,在物联网技术极大的丰富物理信息世界的同时,拓扑的动态性也带来了与传统网络不同的移动性问题。如何对节点进行高效的定位和数据传输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IPv6本身对移动性的支持和邻居发现机制,提出了一种使用邻居发现机制的移动节点辅助连接方法,并拟定了在6LowPAN中的实现方案,使6LowPAN与传感器、射频识别和控制终端等结合,实现局域物联网内以IPv6方式连接,满足小范围移动切换需求,通过IPv6接入Dragon-Lab联邦网络,实现全IPv6的物联网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的IPv4网络逐渐暴露出其缺陷,人们开始使用一种新的网络协议IPv6替代现有的IPv4协议。在这个IPv6网络逐渐普及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本文介绍了IPv6网络协议,并详细介绍了IPv6安全策略及IPSec网络安全协议。然后设计了一个IPSec策略配置方案,并通过实例测试了这个方案,对IPv6的校园网安全部署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播技术的分层移动IPv6实现和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分层移动IPv6机制的分析,发现在切换时延和分组丢失率性能方面:当发生微观移动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当发生宏观移动时,性能并没有改变.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多播技术的分层移动IPv6模型. 在分层移动IPv6的基础上,扩展了路由器周期性通告的包头格式,给出了切换过程的具体操作过程,实现了移动节点的平滑切换,减小了宏观切换过程中的时延. 最后应用网络仿真软件NS-2对扩展的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仿真的结果比较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IPv6和未来移动通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因特网数据业务的迅速发展,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移动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无线数据服务和计算能力,已成为通信行业感兴趣的问题。虽然i-moded等业务的成功,推动了基于WAP/IPv4的无线应用的发展;但是,IPv6的增强功能才是未来移动网络的重要支持。因此,在无线/移动网络中研究和采用IPv6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介绍了IPv6的增强功能,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移动IPv6支持主机在Internet上移动,但它并不支持任意一个网络在Internet上移动.随着无线通信日趋成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将会出现这种移动网络,比如:在一列火车、一辆大巴上,许多顾客带有手提电脑,这就构成了一个移动网络.本文分析了移动IPv6直接应用于移动网络所带来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对移动IPv6作一些改进来支持移动网络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核心IPv6(HMIPv6,接入认证是层次型移动)技术设计构建IPv6存储集群网络模块,可以提高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提升IPv6存储集群网络服务质量,提高网络模块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IPv6技术设计应用IPv6存储集群网络模块,不仅可以提升网络安全性(提升12%),也可以提高网络模块服务性能(提高20%),满足当前对网络模块设计应用的多样化信息服务需求.该设计基于IPv6存储集群网络模块,能满足网络模块客户需求,提升网络安全性能与服务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种具有可靠性的IPv6主动网络的动态主机配置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IPv6主动网络管理复杂、参数配置繁琐的特点,提出一种具有可靠性的IPv6主动网络动态主机配置模式,可实现对接入网络的主动节点以及从一个子网移动到另一个子网的主动节点网络参数的自动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