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与老年冠心病病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对老年冠心病及健康老人各50例前后5年常规心电图Q-Tcd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健康对照组5年间Q-Tcd无显著性改变(31.6±12.2ms 33.7±15.8ms,P>0.05),冠心病组Q-Tcd5年间远期较近期显著延长(48.5+16.5ms 39.5+-14.6ms,P<0.05),同时反映出冠心病组无论近期或远期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认为动态观察冠心病Q-Tcd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仇克难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2):66-68
目的:分析合并高血压病的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方法: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病史分为高血压组(HT组)和非高血压组(NHT组),对比分析两组的重要临床事件。结果:两组病人基础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梗死部位相似。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梗塞扩展在HT组略多(P>0.05)。HT组发生左室重构,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心梗后心绞痛和死亡明显多于NHT组(P<0.05)。结论:伴高血压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背景:淋巴结转移影响胃癌预后,惯常方法是依淋巴结所在部位划分转移级站,而这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实施。有必要寻求切实可行方法确定病期早晚。方法:≥D_2手术64例,相似文献
4.
了解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的影响。收集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127例,根据入院时空腹血糖值、葡萄糖耐量值分为5组,第1组:血糖正常组;第2组:空腹血糖异常及葡萄糖耐量减低组;第3组:糖尿病血糖轻度升高组;第4组:糖尿病血糖中度升高组;第5组:糖尿病血糖重度升高组。分别统计出各组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死亡率,并进行了统计学比较。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则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为制定中国成年人心电图P波离散度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搜集了中国98个单位的9 472例健康成年人P波离散度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其与经纬度、海拔等12项地理因素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成年人P波离散度与地理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运用向后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估计成年人P波离散度的参考值,得到了不同的预测模型,通过比较,最终选择向后回归分析模型作为最优预测模型,并用ArcGIS软件的克里金插值法内插出中国成年人P波离散度参考值的空间趋势分布图. 相似文献
7.
为描述具有相同连通度,相同核度的两个在连通程度上的差异,引入了一个新概念-离散度,并研究了离散度的一此才某些图的离散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实验动物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及再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实验家兔随机分为AMI无再灌注组、AMI再灌注组及假手术对照组。观察各组在AMI前后、再灌注前后不同时点QTd的动态变化及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AMI发生后 ,QTd立即较前显著增大 (P <0 .0 1) ;再灌注后 5min ,QTd再次异常增大(P <0 .0 5 ) ,并随即开始减小 ,至 90min左右减小至最低水平 ;而无再灌注组QTd则无明显的再次增大、减小之波动 ;3例再灌注后 3~ 15min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结论 :AMI及再灌注前后QTd的动态变化有可能成为早期判断AMI发生及成功再灌注的又一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锚题设计,选择年级1作为参照基准,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考察锚题比例与年级离散度对垂直等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基准年级的距离影响垂直等值效果,越靠近基准年级,估计精度越好;从整体而言,垂直等值锚题比例设为30%,等值效果最好;垂直等值锚题比例的设定受年级离散度影响,2者存在交互作用,锚题比例设为"变"值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美托洛尔对其影响.方法 7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期和缺血缓解期的QT d和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 cd)的变化.结果 A组美托洛尔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肌缺血期的QT min显著延长(385ms±39.2 ms对345 ms±31.4 ms,P<0.01),QT d,QT cd显著缩短(5 ms±18.7 ms对92.1 ms±29.2 ms,59.2ms±19.6ms对102.2ms±35.9ms,P<0.01).心肌缺血期与缺血缓解期比较,QTmin,QTd,QT cd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心肌缺血期QTmin显著延长(385ms±39.2ms对348ms±30.8ms,P<0.01),QT d,QT cd显著缩短(分别为57.5 ms±18.7 ms对89.6 ms±27.2 ms,59.2 ms±19.6 ms对101.6 ms±31.5 ms,P<0.01).在B组中,心肌缺血期和缺血缓解期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的QT min均显著缩短(P<0.05),QT d,QT cd均显著延长(P<0.01).结论 CAD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期可引起QT d和QT cd的增大,应用美托洛尔治疗,通过显著延长这些患者的QTmin,缩小心肌复极化离散的程度,使心肌复极化趋向同步,这有利于防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迟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预后的影响.方法 563例STE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157例、延迟PCI组124例、溶栓组131例和药物组151例.随访4~88个月,平均随访(45±27)个月;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及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延迟PCI组MACE发生率显著少于溶栓组和药物治疗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PCI组的LVEF显著高于非PCI治疗组(P0.05),而延迟PCI组的LAD和LVDd均显著小于非PCI组;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显著大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延迟PCI可减少MACE发生率,并改善左室功能,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采用平行随机单盲观察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别给予生脉注射液(20例)和硝酸制剂治疗(20例)20天,计算治疗前后QTd和QTcd(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结果显示生脉注射液显著降低QTd和QTcd.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创伤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预后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一组院前或急诊室测量收缩压低于2kPa的创伤患者,比较再灌注迟早及再灌注量对其死亡及发生器官衰竭的影响。结果:126例中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118例,在15min~4h内建立静脉通道。再灌注迟者死亡率及器官衰竭较再灌注早者高。大量晶体液的灌注导致死亡升高。结论:缺血时间越长导致再灌注的损伤明显加重。且随着晶体液的灌注增多死亡率增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1)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对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替米沙坦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另设正常人32例为正常组。在服药前、服药第6月分别测量Pmax及P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Pmax及Pd的变化。结果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者15nax及Pd均较正常人明显延长,服药第6月治疗组Pmax及Pd较治疗前明砂缩短,较对照组也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max、Pd较正常人增大,替米沙坦能够缩短Pmax及P(I。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血压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的关系及阿替洛尔对其影响.方法 102例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划分为左室肥厚组68例,无左室肥厚组34例,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QTd,QTlcd测定.随机选出50例行常规降压治疗,另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洛尔,血压降至理想水平4周后复测QTd,QTlcd.结果 1)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QTd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及健康者;2)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程度与QT离散度呈正相关;3)阿替洛尔治疗后QT离散度明显缩小;4)阿替洛尔治疗4周后心肌肥厚无明显逆转.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增加有关;阿替洛尔可明显缩短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QT离散度,而减少心脏病事件发生率,长期应用可能因逆转左室肥厚而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价值。方法:将79例PAF患者和85例健康体检者分为A、B两组进行比较,分别采用体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最大P波时限(Pmax)、P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结果:A组Pmax、pd,LAD显著高于B组(P〈0.01),单因素回归分析Pmax、Pd、LAD均是PAF的预测因子,多因素回归分析仅pd是PAF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pd对PAF有重要预测价值,是PAF的一个无创较特异的独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李琴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
急性心肌梗死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是一种心身疾病 ,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 ,死亡率为 1 0 %~ 1 5 %。专家指出 ,预防心肌梗死的最好方法是用有效的措施控制或消除各种危险因素 ,使 AMI患者早日恢复活动和工作能力 ,自觉预防疾病的危险因素 ,以达到更好的生理、心理、职业状态。我们对 AMI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1 对象与方法1 .1 实验对象选择 1 996年 6月~ 2 0 0 0年 8月符合 WHO诊断标准的 AMI患者 60例 ,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 ,每组 30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 (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19.
气管内冲洗对羊水Ⅲ度胎粪污染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气管内冲洗的时机对羊水Ⅲ度胎粪污染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以期降低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发病率 ,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 1998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我院收治的 5 0例有Ⅲ度羊水污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32例本院产科出生时立即进行气管内冲洗的患儿中 ,发生MAS 15例 ,其中轻型 11例 ,重型 4例 ,无极重型患儿 ;而从外院转来后再进行气管内冲洗的 18例患儿中 ,发生MAS 14例 ,其中轻型 5例 ,重型 7例 ,极重型 2例。前者MAS发病率为4 6 9% ,后者为 77 8%。二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Ⅲ度羊水污染新生儿出生时立即进行气管内冲洗能有效减少MA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对住院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48例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的AMI病人与76例于心梗入院15天后行超声心动图的AMI病人,比较两组病人射血分数(EF)值及三个月的死亡率;依心梗后EF值35%为界限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依入院天数分组病人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三个月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EF%值分组,两组间三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AMI病人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