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概念,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哲学)等三重维度进行过论证。但是,从《哲学的贫困》开始,马克思以更为科学的用语,逐渐替代了、市民社会”概念。这种“市民社会”概念在哲学中的被替代,凸现了“市民社会”的经济学和政治学意义。市民社会是在近代从政治社会中分离出来,是从事物质活动的商品的经济社会。我国从未出现从政治社会中分离出来的市民社会。因此,发展市场经济,必须以培育,发展和形成我国的市民社会为社会组织载体。当然,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冲突,规定着在培育我国的市民社会中,要注意克服其缺陷,用社会主义政治社会的人民性调节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使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市民社会理论对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国家主义”的反思,作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的民主化和市场化,追求民主的各种社会运动的兴起,促成市民社会理论再度流行起来并成为当代世界一股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当代市民社会理论虽处在不断的发展的和完善中,远未成形,但它对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建构市民社会不无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进及近代市民社会理论的不断发展,可以看到西方的法治源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和良性互动。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市民社会正在逐渐形成、壮大,它必将与法治国家良性互动,促进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实现人类对自由价值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4.
当代市民社会理论对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对“国家主义”进行反思,作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的民主化和市场化,以及追求民主的各种社会运行的兴起,促成市民社会理论再度流行起来,并成为当代世界一股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当代市民社会理论虽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远未成形,但它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不无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综观国内相关研究资料,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目前研究的焦点在于:中国市民社会概念的界定;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模式;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互动关系的建构。市民社会理论在我国的兴起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诉求,其在学术界的论争中不断走向成熟,为我国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植根于西方历史,从古希腊开始,随着西方历史的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被不断的丰富扩展,形成了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理论,在各种知识理论充斥的今天,对各国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仍然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市民社会概念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寻找这一理论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社会生活领域。独立的市民社会是法治形成的必要社会条件。市场经济作为市民社会的经济形式促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发展,并孕育社会普遍的法治理念。市民社会权利以各种形式制约国家权力,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社会条件。中国在探求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市民社会的基础作用与决定作用,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富有价值的借鉴意义。同时,有必要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做出正确的鉴别、吸收。  相似文献   

8.
刘自学 《科技信息》2010,(20):I0021-I0021,I0023
黑格尔指出,现代资本主艾社会的特征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他以劳动为核心来把握市民社会作为需要的体系的特征.他的市民社会理论深刻之处在于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但他提出的解决矛盾的方法遭到后世思想家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继承了古典市民社会理论和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合理内核,并根据当时市民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点,以物质生产关系为核心,确立了市民社会是以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三者相统一的动态系统。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历程,而且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1843年春夏季节写于克罗茨纳赫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第260~313节的全面分析和和批判(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马克思未能将其完整写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从理性主义立场出发,通过对黑格尔关于国家和法的唯心主义原则的批判研究,第一次提出并着重阐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市民社会思想.应当承认,这一时期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还不是在完全科学的意味上使用的,就其性质而言,还未完全突破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怪圈.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其中深刻地孕育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的萌芽,为科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通了道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位置显赫,对它进行评析似乎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市民社会这一用语放在马克思早期思想转变的总体背景中来考察它的缘起、内容和演变。从而力图对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定位。并针对马克思成熟期仍继续使用这一用语现象作出了自己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民法是我国民事法律规范和制度的总称,其价值应体现现代民法精神,以指导我国民事立法(中国民法典编纂)、民事司法和进行民事活动的全过程。该文分析论证中国民法的秩序-安全、平等-公平、自由-效益基本价值,旨在对中国民法基本价值进行科学求证,以期为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事法治实践提供价值支持。  相似文献   

13.
起源于西方的公民社会理念,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而渐入人心,并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在把握公民社会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公民社会理论的源流,对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统一战线它所体现和追求的也是一种和谐,在本质上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致的.但是,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许多制约甚至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利因素,龙岩市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政局的独特优势,为构建"和谐龙岩"积极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和团结群众.  相似文献   

15.
现行民事举证制度采取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它破坏了法院公正、中立形象,违背了两审终审、诉讼公正、效益原则.应从立法上对现行的举证制度予以完善,设立举证时限.规定逾期举证则要承担败诉和诉讼损失的法律后果.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设立和落实.必须破除传统的法律观念障碍、改革庭前准备程序、建立证据交换制度或设立审前预备庭程序.  相似文献   

16.
按照洛克的公民社会思想,"自然状态"虽有美好的一面,但又有恶的、缺陷的一面,因而人们需要在自然法的指导下,走出自然状态,达成契约,构建公民社会,并实行权力分立而分割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和平衡,以实现"自然状态"中美好的一面,克服其不好的一面。公民社会(国家)因此可能成为人们协议的产物,人们在国家内享有各种权利。这样,就在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形成了一个以维护公民权利、自由和平等为目的的良性生态回路,使公民在放弃中实现了索取。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涉及许多因素、许多方面,其间关系颇为复杂。本文拟分析在中医研究中一些容易被误解、被忽略的问题。1.收敛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20世纪后半叶,科学发展加快了速度,新发现、新概念、新学科、新分支如雨后春笋。然而考察一下就会发现,科学创新,外国人做出来的多,中国人做出来的少。不过中国人很聪明,一旦国外科学有所创新,中国人学起来也很快。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问题的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中国人习惯于收敛性思维,不习惯于发散性思维。收敛性思维就是沿着已有的路向前走,发散性思维就是开出一条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90年代,在政治哲学领域掀起了一场自由主义与共同体主义的学术论战,争论的焦点是:权利优先于善,还是善优先于权利.这反映了双方政治价值观的内在差异,即个人的自由、尊严与共同体的公共利益、公共善哪个更重要.但是,通过梳理争论双方的立场、论证逻辑与结论,可以看出,自由主义与共同体主义只是建设好的公民社会的两种策略,或者可以称之为公民社会方法论的自由主义和共同体主义.这场争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西方自由主义面临的现实危机,通过反思自由主义,可以大大增进我们对于公民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