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科技潮》2007,(11):4-5
日前,举世瞩目的2007年度诺贝尔奖正式揭晓,共有两位美国科学家、一位英国科学家、一位法国科学家和两位德国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奖项。  相似文献   

2.
再有十天半个月,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就要与公众见面了,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去年的诺贝尔奖,再唠叼几句。 去年日本科学家小柴吕俊与两位美国科学家同获物理学奖;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与美国、瑞士两位科学家同获化学奖。日本在连续三年内获得了4个诺贝尔奖。如果从1949年汤川秀树获得日本第一个  相似文献   

3.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当地时间2008年10月8日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这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获奖.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2010,(11):13-13
日前,举世瞩目的2010年度诺贝尔奖正式揭晓,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的6位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领域(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及化学奖)的三大奖项。  相似文献   

5.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和奥利弗.史密斯以及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这三位科学家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如何操纵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基因,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基因敲除小鼠”方式,  相似文献   

6.
11月25日,包括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菲尔兹奖获得者在内的日本五位顶尖科学家召开记者会,抗议和抨击日本政府削减和压缩科研预算的做法,科学家痛斥政府"缺乏远见",直言"这会使日本科技的未来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7.
《科学世界》2013,(1):15
2012年12月11日,有中国青年科技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10位青年女科学家获此殊荣。她们将创新方法引入基础研究,在各自的科研领域获得了开创性的成果,从而在获取新材料、解决生物学医学难题、应对环境与气候挑战等方面获得新进展,也为整个科学界带来了新思路和新突破。10位获奖的青年女科学家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  相似文献   

8.
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谱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领域是物理学. 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Yukawa Hideki)干1949年园提出介子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日本科学家先后多次获诺贝尔物理奖,进入21世纪,日本科学家在8年中5次获得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以及医学生理学奖的诺贝尔科学奖,在自然科学领域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2个.  相似文献   

9.
崔岫 《科学世界》2003,(3):57-61
人们有这样一种传统的观念:与男性相比,女性缺乏科学头脑。这也是女性在科学研究领域里所占比例极低的一个原因。刚刚获得“女性诺贝尔奖”的5位科学家的经历告诉我们:女性完全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她们能够完成科学知识的传承并最终实现创新。给予女性科学家应得的认可,将给人们的心理带来深深的震撼。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揭晓了,最先出炉的是3项自然科学奖。今年每个奖项都有3位科学家分享,可谓是满堂红。诺贝尔奖对于获奖者是莫大的荣誉,对于研究者是极大的激励。读获奖者的故事,找寻走进诺贝尔奖殿堂的路。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为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一研究发现对于化学工业而言非常重要,而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铁为什么会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汽车里的催化剂如何工作.20世纪60年代末起,表面化学开始成为一项独立的基础学科.埃特尔是最早洞察到表面化学研究巨大潜力的科学家之一,不仅奠定了表面化学研究的方法论,在诸多实际应用领域获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9月7日晚,首度颁发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奖”:数学家陈省身、天文学家林家翘和天文学家詹姆斯,皮布尔斯等6位世界顶尖科学家获奖。“邵逸夫奖”2002年11月设立,分设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三大奖项,每年颁奖1次,每项奖金100万美元,旨在表彰和奖励在科学研究或科技应用领域获得突破性成果或取得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成果的科学家,奖励对象不论种族国籍和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3.
她先后成功破解了应用广泛的HASH函数MD5和SHA-1.震惊了整个国际密码学界。她在2006年度先后被国家授予陈嘉庚科学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和被誉为女性诺贝尔奖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她就是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小云,一位外表普通却充满自信的中国女性。  相似文献   

14.
10月上旬.2008年度诺贝尔奖揭晓。德、法3名科学家分享生理学或医学奖。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科学家Harald zur Hausen因发现人类乳突淋瘤病毒(HPV)导致子宫颈癌而获奖。  相似文献   

15.
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中,先后有6位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从李政道、杨振宁开始,到丁肇中、崔琦、朱棣文等。他们获得诺贝尔奖有什么共性吗?是否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14年3月17日,我正在太平洋上以特邀嘉宾的身份为一艘环球游轮上的乘客讲授天文学。在我做完关于宇宙本性的演讲后,一位听众前来询问我的看法,因为“当日的新闻报道确信研究宇宙膨胀理论的科学家将会获得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7.
曹玲 《科学世界》2007,(11):37-38
自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创立以来,这个举世闻名的世界顶级奖项已经走过了百年路程。2007年10月,新一轮诺贝尔奖得主揭晓,来自美.德、英、法四国的6名科学家分享了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三项大奖。这是全世界人民给予这些杰出精英们的最高荣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任雨 《世界知识》2008,(21):29-29
从10月6日开始,诺贝尔奖陆续揭晓。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一名德国人和两名法国人分享;物理学奖被三名日本人拿走,其中一人是美国国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是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钱永健除有美籍华裔的身份外,还是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奖何以成为全球瞩目的科学大奖?诺贝尔奖只是科学家的事,而与普通公众毫不相干?瑞典这片孕育并浸透着诺贝尔奖精神的土地又有什么特别之处?本刊记者于2009年12月亲赴斯德哥尔摩,参与了诺贝尔奖系列庆典活动,去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技发展的制度和人文支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0月初,整个世界又一次迎来诺贝尔奖发布季。今年,欧美9位科学家摘得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理或医学奖桂冠,成果分别是"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