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部科技》2012,(9):66-66
8月19日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传来消息,国家973计划项日“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基础研究”取得霞人进展。任围内首次实现一根普通单模光纤中C波段168路,每路103Gb/s的超大容量超密集波分复用传输2240公里,传输总窬量达到17.32Tb/s,相当于2.1亿对人存一恨光纤上同时通话。  相似文献   

2.
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和光纤放大器是增加光纤系统传输容量的有效方法.本文对1.55μm波长用普通单模光纤和多级光纤放大器的波分复用系统,由色散补偿光纤补偿单模光纤色散,通过保持光纤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小于饱和功率来限制光纤放大器的非线性和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对波分复用系统中波道间串话和信噪比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在波道间距和光滤波器带宽优化选择时的波道间串话和信噪比随复用波道数及级联光纤放大器数的关系曲线,并计算得到每个波道信号速率为10Gb/s的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传输容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用的光纤多种业务传输系统的组成和设计思想。该系统可以在一根光纤上同时传输一路视频信号、一路音频信号(兼对讲信号)和两路2.4kb/S数据信号,用两根光纤实现系统的双向多路传输。文中给出了设计指标和一些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SWFM-IM彩色电视双伴音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性能。该传输系统可以在一根光纤上同时传输1路彩色电视视频信号和2路伴音信号或数字信号,具有接收灵敏度高、传输距离长、失真小的特点,且能满足传输立体声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多模光纤的传输特性,并采用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设计多模光纤传输系统,得到传输速率为21.4 Gbit/s的信号在多模光纤中传输距离达到200 km,这是传统意义上信道数据速率10 Gbit/s及以上的多模光纤传输系统传输距离的两个数量级.尽管这个实验不能表明多模光纤的所有优点,但是它可以证明采用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多模光纤可以实现远距离,大容量的信号传输.  相似文献   

6.
禹劲草 《科技信息》2007,(15):57-58
多路(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技术是利用光域上的频分复用技术,实现在一根光纤上同时传输多路光信号的光通信技术。波分多路制式具有系统容量大、光纤利用率高、传输距离长、线路传输设备简单,扩容升级方便等优点,而成为提供超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大容量光传输系统的发展现状及最新技术研究进展。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由于光纤的非线性及放大器的带宽等限制,通信容量已经接近了单模光纤的传输极限。因此,光纤通信的发展需要克服单载波传输中高速电器件的限制瓶颈。本文总结了多载波技术的产生方案:用频分复用(OFDM)或奈奎斯特波分复用(Nyquist-WDM)技术提高频谱的利用率,增加信道容量实现P bit/s甚至更高传输速率。另一方面需要从研究光纤本身的角度出发,在考虑成本效益和能源效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光纤的空间维度。空分复用技术(多模、多芯)及角动量复用技术(OAM)将成为未来超越单模光纤的容量极限、大幅度提高光纤传输容量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气拖动自动控制设备中触发脉冲长距离传输中易受干扰的问题,根据光纤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提出用光纤作为传输通道来解决,并设计出用1根光纤传输6路触发脉冲的两种不同光纤传输系统。同时根据自动控制设备中模拟信号和串行数字信号、开关信号在长距离传输中的抗干扰的问题及技术要求,设计出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和串行数字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9.
张贝  曹家年 《应用科技》2005,32(3):11-13
为了降低多路数据的传输成本和充分利用光纤的频带资源,介绍了一种利用波分复用和时分复用混合复用的方式,实现 32路数据的光纤传输系统,并详细说明了利用编 /解码芯片和CPLD进行多路信号传输的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这套光纤传输系统在工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掺铒光纤放大器在相干光纤通信系统中作为线性中继应用的性能界限。由噪声累积效应分析得到了最佳光增益和最佳级联数,探讨了光放大器噪声的调制方式对多路通信和传输系统中光放大器级联数目的影响,指出了饱和输出功率为限制级联数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功率代价条件下,DPSK的比特率和动态范围分别比ASK系统大4倍和6dB。可望在2.4Gb/s的DPSK系统中级联200个EDFA,使系统传输距离达到几万公里,以满足超高速、越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时期的巨大挑战及其对网络的深远影响,特别指出了网络面临的巨大容量压力。接下来分别就主宰网络时代的三个基本定律:摩尔定律、光纤定律和迈特卡尔夫定律的内涵、影响和技术极限进行了论述。最后探讨了骨干网传输链路、传送节点和业务节点的容量演进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继距离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用户对传输距离及传输容量的要求,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目前设备的技术水平,综合考虑反复计算,选择最佳路由及局点,以便使系统达到最佳设计,达到佳性能价格比,在光纤传输中,中继距离受两个因素限制,一是光纤的损耗,一是光纤的色散。因此在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就要综合考虑光纤线路的损耗和光纤色散这两方面限制,准确设计中继距离。这反映了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3.
无线激光通信是接入网"最后一公里"问题最有效地解决方案之一。设计了基于FPGA的积木式结构的无线光通信机,发送端采用OOK直接调制方式,将调制光信号耦合到光纤中,通过光学发射天线压缩光束发散角;接收端采用乒乓操作以降低数据处理速度,8倍过采样恢复时钟信号。系统传输容量可扩展、功能可重构。对样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同时进行视频、数据、语音的传输和双工通讯,网卡满足10 Mbit/s、100 Mbit/s、1000 Mbit/s自适应。  相似文献   

14.
主要讨论了利用 FPGA技术进行数字信号的复接与复解接 ,完成了用一根光纤进行多路数字信号和音频信号的传输系统设计。在文中给出相关电路框图 ,最后提供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单个波长通道的传输速率高于10Gbit/s的超高速光纤传输系统中,偏振模色散极大地限制了整个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必须加以控制和补偿。先对偏振模色散的产生机理、统计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接着介绍了在光纤线路中测量偏振模色散的后向散射光测试法及其测量原理,并从琼斯矩阵(偏振态传输函数矩阵)出发,通过分析其泰勒展开式,分别推导出可补偿一阶和二阶偏振模色散的均衡器所需满足的条件,并给出了原理框图。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有限的光纤资源下增加用户数量和进行超大容量的数据传输,本文构建了新型的OCDMA-WDM-TDM-PON混合技术,并利用反射式半导体放大器(RSOA)的上行再调制技术来省去ONU处的光源设置.通过对比分析单纯PON技术和双技术混合PON技术的优缺点,可以看出新技术能够在有限的光纤资源下增加用户数量和传输超大容量数据.最后,利用OCDMA-WDM-TDM-PON技术对目前国内三网合一的方案进行了设计,可以作为将来接入网技术的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吴浩 《科技信息》2009,(17):49-50
通过波分复用(WDM)方式将1550波长和EPON的1490/1310nm波长合成于一根光纤,经过分路,光纤传输送到ONU前解波分复用,还原出1550nm信号给CATV光接收机,提供视频服务,1490/1310nm信号接到ONU,完成宽带数据业务的传输。  相似文献   

18.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动向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信息业务种类和数量需求的增长趋势,说明通信扩大建设对光纤技术发展的原则性要求,包括延长传输距离,加大传输容量,发掘利用已设光纤的潜力和设计今后应用的新型光纤,光子器件和集成的加快研究开发,以及新技术必须提高可靠性和降低成本等要求。介绍光纤通信新技术近年研究,实验和应用的进展趋向,包括光纤放大器,密集波分多路,非零色散光纤和高性能光子器件与集成等新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模拟仿真了一种新型编码的光通信系统,系统采用了双二进制码(DB Duo-binary)电信号作为调制信号,激光脉冲作为载波信号,用非相干外调制技术作为调制方式.软件模拟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双二进制调制编码的光通信系统,光源发射功率为5dBm,途中无光放大,在色散系数为17ps/nm/km,衰减系数为0.2 dB /km的单模光纤中,系统码元传输速率可达20Gbit/s、传输距离20km以上.采用双二进制编码技术的光通信系统比传统的光通信系统具有更大的传输容量、较低的误码率, 并且在一定程度抑制了色散效应.  相似文献   

20.
光纤传输具有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损耗低、不受电磁干扰、光缆直径小、重量轻、原材料来源丰富等优点,为此,光纤传输已经成为新兴的传输方式。光在光纤中传输时会产生损耗,这种损耗主要是由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和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组成。光缆一经生产,其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也基本确定,而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则与光纤的本身及现场施工有关。降低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