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12年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因子得分综合排序。分析表明,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改善消费结构,不但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居民收入,也要引导居民正确消费,提高各地区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在对云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2006年云南城镇居民收入超过万元、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简单线性回归关系的结论,提出建立正常增效机制、大力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满足各层次居民消费需求的消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0-2015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协整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韶关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韶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边际消费倾向处于0.45~0.53之间,平均消费倾向处于0.61~0.67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因子分析的河南省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丽平  何春花 《河南科学》2011,29(6):750-753
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在逐步提高的同时,不同地区之间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性支出却仍然存在着很 大的差异,本文以多元统计分析的因子分析为理论手段,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2009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 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状况进行了因子分析,并进行了因子得分综合排序.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改善消费结 构,不但要保持...  相似文献   

5.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8项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出山西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差异主要是由收入水平、福利水平、住房需求这3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以2007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8个指标数据为依据,采用动态聚类法对当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大小与其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经济发达地区消费也相对大;(2)发达地区消费重点转向精神产品和服务消费;(3)相邻地区消费结构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7.
截取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横截面数据,选取衡量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的8项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对西部地区消费性支出的差异及结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健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有目的、有效果的健康投资正逐渐受到重视,因此研究居民健康投资的影响因素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我国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协整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健康投资与消费性支出作协整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人均健康投资逐年增加;健康投资占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健康投资与消费支出呈正向的线性关系,且二者具有协整关系,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它们短期失衡的关系会在下一期得到调整.  相似文献   

9.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建立消费函数模型,使用1978~2005年28年的四川省城镇居民家庭收支基本情况的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由于所用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所以对消费与收入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即协整关系;进一步研究消费与收入关系的短期动态关系,并就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安徽铜陵市1990-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统计数据,依据凯恩斯消费函数,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铜陵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发现两者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内均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并对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江西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江西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可能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的理论分析入手,以此为基础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城镇化不会产生摊薄效应,可支配收入、经济发展、城镇化均能显著拉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利率上升未能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起到抑制作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自2005年人民币升值以来呈现小幅下降。通过控制物价、提高收入、加快经济健康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提升城镇居民家庭的食品消费水平和幸福感。有益于物价水平合理稳定、收入较快上涨、经济健康向前发展的人民币升值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00,2005,2010—2013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2013年家庭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将全省各市县按照居民生活水平划分为较高、中等、较低三类区域,为进一步研究河南省居民收入和消费区域间差异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河南省各市县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支出普遍高于本地的农村;省会郑州市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均是最高;省会周边的农村和自然环境较好的农村,如巩义市、济源市、鹤壁市等,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工业、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如洛阳市、济源市、三门峡市等,城镇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也较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EViews软件对某地区的消费和支出进行分析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EViews软件建立了一个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应用SAS软件,对我国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统计资料进行对应分析,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5~2010年长春市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基本数据,对不同时期的8项消费支出进行聚类分析,再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等模型对不同阶段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近年来长春市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及其特点,并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如何实现合理化的消费结构和构建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用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1981-2003年的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得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随时间的变动趋势,这种变动趋势既体现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也显示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作了改进,以重庆市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8年重庆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备类消费支出横截面数据为基础,对改进后的ELES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分析出21世纪以来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具体特征: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总的边际消费倾向有所下降,消费倾向有所转移;不同的消费群...  相似文献   

19.
聚类分析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了8个聚类分析统计指标用离差平方和法,对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相似程度进行了聚类分析,不仅从总体上掌握了消费结构类型的地区分布,而且系统阐述了各地区消费结构的特点及产生原因,同时提出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局限性,得出在确定地区生活水平评价体系时应加入非食品性支出构成的使用力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9年我国31省市区(省、直辖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总收入、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五个主要因素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城镇居民收入的研究模型,并对样本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依居民收入情况聚类分析可以有效地将全国31省市区分为四类,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经济都有了较快发展,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仍差距悬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