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耦合协同理论,对2009-2018年西部12省(区、市)科技创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三大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研究表明,近10年来西部地区正在由中度失调向初级协调阶段过渡,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能力较弱,严重滞后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区域经济引领型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在区域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用DEA方法,测度了2009年我国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了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四川、贵州和西藏的技术创新为DEA有效,其余大部分省(市、区)的技术创新均为非DEA有效;AkDEA有效性、投影、影子价格、标竿及规模效益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中国西部地区提高技术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孙晓婷  高净鹤  范丹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1):1092-1098
绿色技术创新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06—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专利数据探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现状及变化趋势,并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绿色专利同时纳入绿色技术创新评价体系中,对我国各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提升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由于不断升级的环保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国绿色专利总量逐年增加,创新激励效应已初步显现;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凭借自身经济发展、研发资金投入等优势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企业是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中坚力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但区域间协同创新提升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健全现有专利制度平台,推动区域间及内部绿色技术协调发展,完善激励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环境政策是未来提升我国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积极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兰州市、乌鲁木齐市、西宁市、银川市(以下简称“兰乌西银”)成为国家多重战略叠加实施的地区。文章在现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兰乌西银城市发展基础与优势,探索提出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打造兰乌西银“L型”科技走廊,对加强城市联盟聚合力,拓展科技发展战略回旋空间,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国土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辐射引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技资源作为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要素,其配置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败,还影响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从投入—产出的视角,以西部地区1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研究揭示西部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2009年以来西部地区科...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重在对不同地区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主体、创新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构建包含21项指标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级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提取了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支持3个因子。东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最强,中部和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省级地区之间技术创新能力差异显著。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环境状况、政府扶持力度3个方面构建中国区域绿色发展绩效测度指标体系,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对2012—2016年中国285个地区的绿色发展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自然断裂点法和Moran’s I指数法对中国区域绿色发展绩效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绿色发展绩效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群地区,以及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欠发达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呈现从东向西绿色发展绩效逐渐降低的特征。Moran’s I指数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的绿色发展绩效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集聚效应。根据对中国区域绿色发展的绩效测度分析,提出了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推进区域绿色联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18—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对全国、区域、经济区、分维度指标4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分析,发现:全国各地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省域间存在明显的“东高西低”空间差异,不同经济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也差异显著;创新发展与开放发展带动了省域总体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东部地区在二者上具有相对优势,而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竞争着力点将落在协调、绿色和共享发展水平的提升上。据此,提出各省区市需要抓住政策机会,有针对性地找寻着力点,根据自身情况实施开放创新或绿色协调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科学管理研究》2017,(5):60-63
以科技创新是发展绿色经济、提升绿色转型能力的第一推动力这一观点为核心,在评价中国主要的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绿色转型能力之基础上,针对中国区域绿色转型能力存在的差异,为各地方政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区域绿色转型能力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甘肃科技》2014,(22):I0001-I0001
本刊讯科技部于11月24日复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我省开展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 《科技部支持开展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的复函》(国科函高[2014]214号)指出,同意支持我省依托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兰白试验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积极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推动区域发展变革的关键因素,同样对数字化发展有重要驱动作用.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以中国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为样本,研究创新驱动区域数字化水平提升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1)各单一创新要素均不构成驱动高、非高数字化水平的必要条件,数字化水平是多种创新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存在4条驱动高数字化水平的组态路径,按其核心条件差异可分为“技术-资源支撑型”“主体-环境协同型”“知识-政策-资源-环境联动型”等三类组态路径;(3)存在4条非高数字化水平的组态路径,按其核心条件差异归纳为“人才-经费短缺型”“知识-政策匮乏型”和“主体-资源抑制型”等三种类型的组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经济发展可持续性遭遇挑战,增强经济韧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对于增强经济韧性具有重要作用。以TOE框架为基础建构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测度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增强经济韧性的理论架构。以中国30个省(区、市)为案例样本,通过NCA和fsQCA分析发现:第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条件因素对增强经济韧性都非常重要,但单一因素不构成高水平经济韧性的显著性必要条件;第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增强经济韧性有传统型技术创新驱动和现代型技术创新驱动两条路径;第三,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整体性缺失是一个区域出现低水平经济韧性的主要原因,较高水平的财务资源和创新主体投入也不足以突破低水平创新环境和人力资源不足带来的瓶颈性约束;第四,人力资源是各区域实现强经济韧性的核心条件,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增强经济韧性的路径差异体现在前者更多强调开放环境建设,而后者更为重视知识创新主体建设。研究成果为发展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经济韧性理论做出了贡献,能够为地方政府优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和增强经济韧性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能否实现绿色发展是衡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难易的关键。采用SBM模型对2005—2019年黄河流域81个地级市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估计该政策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1)该政策的实施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2)该政策在不同地理位置和城市发展生命周期上呈现异质性特征;(3)该政策可以通过人口密度、金融发展水平等影响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因此,应当提高人才质量,发展区域金融,打破资源型城市的结构锁定,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4.
杨帮兴 《创新科技》2022,(11):35-49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提升区域和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的中坚力量。面对国内各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良莠不齐的现状,以国内28个省域为案例,利用fsQCA方法,就科技资源配置规模、配置方式和配置环境对实现创新型产业集群高/低TFP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TFP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TFP>1的省(区、市),其增长动力为技术进步,TFP<1的省(区、市),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指数较低和资源规模投入产出不足。(2)中国各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TFP增长在科技资源要素投入方面存在复杂并发的多元组态,任何单一条件对创新型产业集群产生高/低TFP均不构成必要条件。存在4种创新型产业集群产生高TFP的组态:“人才资金驱动型开放创新模式”“市场环境驱动型开放创新模式”“结构资源驱动型创新模式”以及“全要素驱动型创新模式”。(3)科技人才、科技经费投入和区域开放水平在众多高TFP组态路径中大都充当着核心变量,是实现创新型产业集群高TFP所必需的普遍条件。  相似文献   

15.
促进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是深入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基础。基于2004—2019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人力资本空间错配指数,考察我国市域人力资本空间配置状况,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仍存在人力资本空间错配问题,其中东部地区配置不足,中部、西部地区配置过度。总体来看,人力资本空间错配与城市创新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从溢出视角看,相比于本地人力资本空间配置状况,我国城市创新水平受邻近地区的影响更大;该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东部、中部地区为“倒U型”,西部地区显著为负。因此,优化人力资本空间配置,畅通地区间经济循环,能更好地推动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谢铭 《甘肃科技》2021,(7):9-15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呈现出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格局.作为科教大省的陕西,创新综合实力在西部地区领先,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科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陕西应当进一步加强部省、军民、央地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通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化创新"四个链条",加快创新资源聚集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化步伐.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数字经济时代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区域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关键因素。在测度中国各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11—2021年除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的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其一,2011年以来,我国各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中西部地区增速较快;其二,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投入的增加,数字经济指数每提高1%,将带动区域创新投入平均提高0.754%;其三,数字经济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效应大于东部地区;其四,数字经济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创新投入增加,还可以赋能周边地区的创新活动。据此,从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协同联动、避免过度投资;中西部地区加快布局数字经济,发挥后发优势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0—2015年数据,运用人类发展指数、泰尔指数等方法,计算全国及各省区的人类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与空间驱动因素。研究表明:2000—2015年中国整体人类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均不断上升,但三者在增速上呈现出明显的非同步性;中国人类发展水平及其增速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人类发展水平整体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后者提升速度明显快于前者;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性不断缩小,区域内部差距逐步成为中国人类发展水平产生差异性的主导因素,对区域内差异贡献度排名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创新教育体系、协调区域资源配置和发展绿色经济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德田  冯超彩 《河南科学》2020,38(2):321-328
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是高质量发展,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选取2011—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科技创新综合指数和测算中国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运用FGLS和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①科技创新能够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在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影响并不显著.②科技创新能够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环境污染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改善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改进生产流程和更新生产设备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发展数字经济是新时代的战略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大突破性技术的主要创新载体,其核心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明确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驱动创新的内在机制,才能有效利用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经济高质量。本研究以2011~2021年度中国34个省份中的30个省份的数据为基础,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多维度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中介效应促进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驱动效应相比中部和西部更大;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存在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