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高,一系列严重威胁全人类存与发展的问题困扰着全世界。在此形势下,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走过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未来长期的共同发展战略。本文从价值观的视角,对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前提进行了剖析,指出了传统价值观:片面发展观、唯物质主义的幸福观和“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观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种种不利影响。并进而向全社会呼吁,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人的全面发展观、科学、合理的幸福观和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自然观。并努力使这些全新的价值观念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从而使人们自觉自愿地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方式,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正困扰着地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追求,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幼儿教育研究,既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又是儿童身心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环境教育的新方向,它要求人们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新的自然观,新的价值观,新的全局观。环境教育的方向是随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的提高而不断修正的。  相似文献   

4.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人类寻求发展的物质基础。反思人类史和自然史,人与大自然原本是和谐相处的,只是两百多年前工业社会的到来,才使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进而酿成了危机.从本世纪中叶以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酸雨肆虐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地球的一大危机,污染了的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资源的枯竭制约了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为了人类的前途、地球的命运,只有实施既符合当代人的利益,又不损害未来人类利益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人类在地球上更好地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5.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发展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它的提出引起各国政府、各级社会团体、科学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同,中国政府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实现中国社会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基础与地理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为地理学提供了一个大展宏图的机遇.地理学者应充分认识地理学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价值,及时调整知识结构,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而振兴和发展地理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6.
保护生态环境,寻求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实现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目标和战略任务。因此,必须正视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环境问题,寻求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实现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如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关注环境保护一样,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也促使人们关注旅游活动中的环境保护。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提出在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环境规划的价值观和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区域环境规划所应树立的正确的价值和自然观,其中包括环境伦理观、资源价值观、新发展观、系统生态观和全球观。并阐明在此影响下的环境规划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与文化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深刻矛盾决定了现时代和未来时代的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即建立新型的人地关系。建立人地新关系的根本依托是文化进化。新型人地关系建立过程中的文化进化又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它应当以“天人合一”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文化基因,遵循人类文化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借助文化的传播、渗透和先导作用,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气候,从而将新型人地关系的价值观、发展观逐渐落实到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去。  相似文献   

9.
王赛 《安徽科技》2010,(7):33-3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反映了人们对发展的内涵、本质、目的和要求的总的看法。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类社会是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重视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0.
孙洋萍 《科技资讯》2013,(29):132-132
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又改变和影响着自然环境。人类只有在开发利用环境的同时,尊重自然环境,善待自然环境,按照生态学的规律办事,才能使人类更好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相处,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就如何研究好,处理好环境与人类发展的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海牙规则》确立了海运承运人对航海过失造成的货损免责,航海过失可分为驾船过失和管船过失。但承运人对管货过失造成的货损应承担赔偿责任。区分航海过失,尤其是管船过失与管货过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近百的来,有关于此的争议不同涌现,国际上要求废除航海过失免责的呼声日益高涨,《汉堡规则》虽废除了航海过失免责,但亦未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文章探讨了航海过失与管货过失的区分标准,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承运人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问题影响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影响到农业生产能力,是“三农”的根本问题。从农民、农村、农业三个角度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谈语言在馆员与读者沟通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正确运用符号语言与体态语言对改善馆员服务态度、提高馆员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之一。它作为媒体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一种对社会影响颇大的公共语言行为。时下新闻语言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新闻媒体的自身发展和社会用语的纯净。为了使新闻语言沿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具体阐述了新闻语言弊病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希望能给新闻语言的规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最权威的诗歌刊物《,诗刊》无疑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潮流,并引领着文学的走向。研究自1957年1月到1965年停刊的《诗刊》,可以清晰地把握当时的诗坛动态和文学环境,不失为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份生动史料。本文着重考察的是《诗刊》如何以对“五四”以来新诗人的重估和对新诗史的重构,完成了新诗在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山西能源重化工项目大都为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开发研究高科技项目,把煤炭工业产业这一重要能源产业发展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政府从国有银行退出的艰巨性和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建立真正债关系的艰巨性的角度,对国家通过注资的方式改造国有商业银行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决不是简单通过注资就可以一蹴而就的。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了智能化电能表及自动抄表系统的组成、特点,以及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几种主要智能化电能表和自动抄表系统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