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表示给予义的典型动词"给"的语法结构的内部有一个深层的意义系统.在这个意义系统中"给"除了具有给予这个具体意义外,还有标记事件的目标对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尝试在“てしまぅ”的基本意义、用法的研究基础上,从语用学角度解释其在具体语境下的动态意思。并运用关联理论解析说话者所意欲表达的交际意图并推导其理解过程。“てしまぅ”所表示的交际意图有:表示因话者完成某种责任或任务,从而减轻对方的忧虑和负担;表歉意等。  相似文献   

3.
关汉卿八种杂剧对白中带"得(的)"补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汉卿八种杂剧对白中,v 得 c表示结果意义的使用得最多,占这种句式语法意义的55.9%.结果补语的句法形式最丰富,结构最复杂,表义最精细.状态补语的句式则只有3种,且用例数量在三种中最少,这和变文恰恰相反.可见带"得"补语在金元时期的语法功能主要是描述动作的结果,其次是评论动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在对“on”和“under”等方位概念词语进行系列性跨语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英、法、汉语言中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over”、“dessus”和“上边”另一方位概念词语进行了跨语空间隐喻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在这三种不同的文化当中表示同一意象图式概念的“OVER/DESSUS/上边”各自都有四个原型用法,居然不谋而合,分别以空间域作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抽象域之上,研究结果再次佐证了认知语言学的“许多抽象的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5.
高志鹏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2):151-151,78
比较级的语法形式与在该形式下所表达的意义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忽视这一点.本文把一些常见的比较级形式不表示比较意义的结构进行阐述,以使学生全面系统的理解比较级的用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日语常用名词"方(ほう)"的意义和用法,本文通过实例,对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方(ほう)"的意义和用法可归纳为表示比较、对照,表示方向,表示场所和表示限定范围4种,日常会话中,通过"方(ほう)"的模糊表达,起到谦虚、尊敬或含蓄等礼貌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助词“着”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在普通话中主要用于表示“进行/持续”。西南官话荔浦方言的“着”既可以用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经历”等“体”意义。在西南、江淮官话,吴语,湘语,闽语等汉语南方方言及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用“着”表示“完成”的比较多见,而同一方言点中“着”既表“完成”又表“经历”的则比较少见。“着”的特殊表“体”功能总体看来,其地域分布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8.
图像处理领域基本问题之一是图像的稀疏表示,并且图像的有效表示是图像处理应用开展的基础,图像表示的有效性是指用很少的数据捕获感兴趣目标重要信息的能力,即稀疏表示能力。文中着点于图像变换这种图像表示的方式,首先介绍图像变换稀疏性能比较的意义,并引出了图像稀疏性度量方式的定义形式,之后分别对几种典型图像变换的稀疏性能进行了实验模拟仿真,并利用MATLAB软件对变换后的图像进行了稀疏性能比较和分析,实现了图像变换稀疏性能可视化对比仿真。  相似文献   

9.
根据意义和用法的不同,安义方言的“搦”字句可以区分为搦1、搦2、搦3、搦4、搦5、搦6、搦7,它们分别表示“拿”“给予”“役使”“使用”“处置”“被动”“假设”,并构成各种句式。“搦”在安义方言里仍保留了动词的用法,但“搦”虚化的意味渐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追溯了动名词和动词不定式的发展过程,从意义、时间、体和语气四个方面探讨了可出现在相同结构中的动名词和不定式的区别。指出:动名词的意义比较概括,有完成的意味,所表示的动作一般先于谓语的动作,并有延续、进行、主观性及重复的含意,语气上还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不定式则意义比较具体,有尚待完成的意味,所表示的动作往往后于谓语动作,语气上有假设和条件的含意。  相似文献   

11.
韩非子的矛盾观是二维的,属于平面矛盾观,使人们仅仅在对立两极中思维。现在,要克服仅仅在对立两极中思维的习惯,树立立体矛盾观,懂得三极之道,并以此为指导,去认识、分析和解决各个领域中的矛盾问题,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两课”课堂是向大学生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而且要使学生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3.
一类"跳-停"奇异型随机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类带停时的奇异型随机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某些条件下,"跳-停"策略是其最优控制策略.给出"跳-停"策略存在的条件并且给出了其控制方法,所得的结论在实际中有较深的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为动用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虽然它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样在表达时都是"主+谓+宾"的结构,但所表示的语义关系却是"主+为+宾+谓",也就是"主语为宾语怎么样",其中的谓语可由动词和活用的名词(代词)来充当。  相似文献   

15.
汉代学者训诂对词义不作考证,不注重用词特点,不顾及语法,因而常常出错误;又由于时代的局限而说错前代的事物或误释漏释汉代以前的古语词。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修辞学的“得体”观,体现出语言表达对社会文化背景(即大语境)的关注。其实,任何一种修辞观的出现都不应是孤立的,它既是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对语辞修饰的要求.同时又与传统的修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联系的依据就在于文化的传承性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心理的积淀。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诗三百》所代表的“和美中正,适度中节”的精神是最具典型意义的。考察吕叔湘先生对“适度”与“恰当”原则的论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文化精神的积淀。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也是儒家礼乐思想的奠基人,他精通音乐,从中领悟人生,并将其作为教化民众向善的手段,孔子认为礼乐的核心是“仁”与“和”。本文试从“仁”与“和”的角度分析探讨孔子的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18.
维柯认为人类早期思维是一种“诗性智慧”,这种思维产生了以己度物的隐喻和想象性的类概念。《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即为以己度物,其中比是直接以己度物,兴则为间接,相当于隐喻和象征,而赋则是将主体情志赋予众多无关事物而使之成为想象性的一“类”。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是全党的中心任务,也是全民的中心任务。高校图书馆是科技、文化前沿,更应该在履行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过程中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精神。就高校图书馆如何在履行四项社会职能过程中凸现“三个代表”要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高原现象”是一个非常重要因素。“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并在某一阶段停滞不前,往往使人灰心失望,故有人称其为“失望之高原”。本文拟对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高原现象”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些克服“高原现象”的有效措施,以期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