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地震给绵阳旅游业带来的损失着手开始分析,分别针对人员损失、经济损失、核心景区受损、酒店业受损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提出灾后重建面临的主要困难及解决措施.最后,提出地震危机给绵阳旅游业带来的潜伏机遇,鼓舞大家积极重建.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给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关于地质灾害与旅游发展的思考.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分析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危害,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旅游地、旅游景区的灾害风险管理,包括旅游地的灾害预防管理,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的安全考虑和灾后救援体系的完善等.此外,要探索旅游灾后重建的路子以及开发灾害旅游产品,使旅游业可以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留下了大量的灾害遗迹。根据科学发展观,我们认为川西“5.12”特大地震灾害遗迹是旅游业开发利用的特殊资源。地震灾区坚持科学的灾后重建观,确定旅游开发的主题形象,打造出世界级的以地震旅游为特色的川西旅游胜地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川西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和分类是地震灾区旅游恢复重建的前提。本文重点阐释了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分类问题,以期为川西旅游重建规划提供参考,并试图对《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类系统作补充。  相似文献   

4.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Ms)7.0级地震,震中据九寨沟景区仅5 km,地震诱发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景区正常运营。通过对景区则查哇沟两岸8处重大崩塌灾害点深入调查,统计分析崩塌(危岩)规模、分布及变形破坏特征,并结合景区的地质环境,研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及地震对崩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多发育中、高位崩塌,低位较少;中、高位崩塌具有"归槽效应",形成的崩塌流呈面状破坏,危害性较大。研究结果对防治景区震后崩塌灾害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孙权 《科技信息》2010,(23):285-285
"门票涨价",对于景区和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指出门票涨价对旅游业发展不利影响的同时,强调学习借鉴国外景区门票管理的成功经验,是走出"门票经济"束缚旅游业发展的困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以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同时在兴旺发展的旅游业中也不可避免使旅游资源遭受破坏,尤其是对旅游文物资源的破坏,其价值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损坏的原始风貌是无法恢复的.因此旅游文物保护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维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王硕 《科技资讯》2011,(22):229-229
"5.12"汶川地震给四川省乃至全国经济带来了重创,恢复经济建设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学校是此次地震备受关注的场所,国家加大资金投入,重视对高校建筑抗震能力的建设。本文从灾后重建的各种影响入手,介绍进行高校灾后重建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仅次于化石能源消耗的第二大碳排放源。1979年以来,中国旅游业保持高速增长,旅游发展所需的交通、住宿、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导致显著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为测算旅游业发展驱动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旅游景区植被碳库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多次田野调查重建了景区尺度的土地利用格局,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明确了景区土地利用动态演变路径,结合研究区植被碳密度计算了2004-2010年景区植被碳库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景区土地利用格局显著变化。在研究期内草地是景区主要植被,但随着旅游的发展,草地与灌丛、林地等用地之间不断相互转换。尽管有约 52ha土地用于旅游住宿、基础设施及休闲活动设施,但景区内植被碳库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442.4Mg,这主要是因为景区为提高旅游环境质量而进行的植被保护措施。这表明旅游业可以通过良好的景观营造等土地管理措施,增加景区碳汇,用以“中和”旅游业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9.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东南部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了6.6级地震,地震造成9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75.88亿元,创本世纪国内中强地震之最。在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论述本次地震灾害具有土坯房和土木结构房屋受破坏极为严重、房屋破坏受地形地貌条件影响较大和地震地质灾害严重等特征。并提出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减少后续损失;提高重建和新建住房质量,减少人员及财产的损失;科学选址,加强村寨聚落防灾能力等震后应急与重建工作中的减灾建议,为防震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从而景区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伴随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日趋严重,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压力,产生局部植被和地貌破坏,景观和生态敏感区受到负面影响,严重制约着旅游业的和谐推进。鉴此,本文将以景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岩土工程衍生出的系列环境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避免环境问题扩大及环境地质灾害产生,对确保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和旅游产业链的中心环节,而3A级以上景区也因其能更全面地代表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水准而成为旅游界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本论文在分析山西省3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的计算,对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3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具有片状集聚与整体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最后落脚于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对区域旅游的影响上,以期为山西省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楚敏 《科技资讯》2009,(14):151-152
经济的发展不能超越生态秉统的发展,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恢复与重建遭到破坏的农业生态环境。本文分析了井研县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恢复与重建农业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措施,提出了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实体经济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冲击,而旅游业却逆市上升。旅游产业的综合功能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认识,旅游业在持续较快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显现了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拉动消费和扩大内需等特殊功能。但是,基于旅游产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样性随之而产生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困扰着当前旅游景区的管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紧急组织捐款捐物,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捐建帐篷小学和永久性希望小学,到为恢复灾区经济重建信心的大规模组团旅游,完美(中国)在5·12地震灾区演绎了一场完美的抗震救灾三部曲。  相似文献   

15.
西藏在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其旅游业逐年都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尤其是进入2000年后,更是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然而,就在2008年在受3·14、汶川地震、当雄地震、全球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冲击影响下,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行业遭受重创,西藏旅游业也遭受到毁灭性的冲击,恢复和发展西藏旅游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钢筋混凝土结构经常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为明确地震震级及地震类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分别计算其在6度、7度、8度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及结构在不同类型地震作用下被破坏的情况。研究发现,地震过程中结构的破坏会导致结构加速度响应数值的减小,近场地震作用下结构层数变化导致的动力响应变化较大,远场地震作用下结构非线性发展更快,消耗能量更多,结构被破坏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麦积山景区主要经济类型为农业、养殖业、打工经济和旅游业等,本文论述景区的主要经济结构类型,分析了制约景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经济基础薄弱和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并结合景区建设提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疆昌吉州辖区内的天山天池景区和杜氏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旅游资源丰度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天山天池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受制于靠山吃山的经营理念,景区开发和旅游业经营过度依赖优质旅游资源,形成了优质旅游资源的垄断经营,使得提升旅游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竞争力受到阻碍,导致景区旅游产品单一,季节性强,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度低等问题。没有优质旅游资源的杜氏旅游景区则通过市场开拓和经营努力,不断推进旅游产品创新,在近年来新疆遭遇旅游接待人数滑坡的时期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旅游资源开发也存在着"资源诅咒"效应,旅游业经营需要警惕资源诅咒现象,避免过度依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活力,不断提升旅游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阿尔泰山西部,是国家AAAA级景区,以其美、奇、静原始的秀丽风景、湖中的大水怪和独特的图瓦文化闻名于世。近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不全面的开发和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保护生态系统,更好的发展该地的旅游业,需对图瓦文化进行开发,有效分流游客,对景区现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强震区及主要影响区内已建110kV~500kV线路的受灾情况和典型塔位破坏特征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福堂坝、太平驿及映秀电站~二台山220kV线路恢复重建工程的勘测成果和施工情况,初步分析了地震作用对输电线路塔位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