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明确地说出了学生兴趣在于求学、获知的智力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乐学”,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乐学”即“兴趣而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时,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写,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有真情实感,写作技能也就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那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师生互动无疑是最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笑笑 《科技信息》2012,(30):362-362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也持有相同的教育观点:“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就是指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它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设乐学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理念: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大脑兴奋,学而忘倦,从而产生出无穷无尽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相似文献   

6.
张锦秀 《奇闻怪事》2007,(3):118-118,128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道”,兴趣是一个最好的老师。生物教学也是如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爱之火焰”,这是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十年的教学经验中,深深感到: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轻学生学习中的疲劳,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7.
李晓玲 《科技信息》2012,(7):431-43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去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如果对于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专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自读语文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只有“好之”、“乐之”,学生方能知难而进。近年来,我在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面收到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谈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吴木荣早在春秋时期,我国教育家孔子就认识到兴趣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在《雍也》中明确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进化论的创立者、著名生物学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在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  相似文献   

10.
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即使是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中职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学生都抬起头来认真听讲,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课堂充潸陕乐,变“厌学”为“乐学”。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充满乐趣的桥梁,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提高修养。那么怎样才能使中职语文课堂充满快乐呢?  相似文献   

11.
我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教初中思想政治课已达十八年之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感教育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习为乐,欲罢不能。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积极主动去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成功的秘诀。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历史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肖来香 《海峡科学》2014,(8):108-109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在语文教学中,依托乡土“状元文化”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夫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使之认识到学习某种知识、某门学科的重要性,从而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是取得教育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提高一般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这样,提高后进学生的成绩尤其是这样。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成为“乐之者”,值得我们每位老师探究。做老师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学生不喜欢学习,对于那些学习不上心的学生,我们常常费尽口舌,或找他们谈话,举事实讲道理,或冲他们发火,用高压手段逼迫他们去学习,但软硬兼施的效果并不明显,对这样的技校学生,我们生气上火,其实学生本身也并不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李春娥 《科技信息》2008,(34):283-283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成绩。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带动学生轻松、愉悦、主动和有效地学习。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电工基础感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学好电工基础。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实质从审美角度来说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感知文本中了解社会生活,把握作品思想内涵,从中受到鼓舞和教育,进而得到美的享受。文学作品中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等等常常对读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能使学生神潜其中,他们时而精神振奋、时而斗志昂扬、时而欢快愉悦、时而……异想天开。总之,其可以使人物我两忘达到思想升华的目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课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益?对此,我们作了一些有效的尝试,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美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美育工作带来展示的机会。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势下,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能力是推动学生的最实际、最大的内部动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美术艺术活动中。因此,美术艺术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