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保险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假定风险类型和努力水平均连续的情形下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别建立了纯逆向选择模型、纯道德风险模型,并在二者的基础上给出了连续型保险契约的混合模型,研究了各模型所对应的保险契约的性质和所达到的保险程度.研究指出:当仅存在逆向选择时,随着代理人风险的提高,最优保险契约要求其交纳的保险费率严格单调递增,委托人需要赔偿的比例也是严格单调递增的;当仅存在道德风险时,最优保险契约要求代理人所受的实际损失是意外事件造成损失的递增函数,而最优保费小于损失的期望值;当同时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时,最优保险契约要求部分保险,与单独存在道德风险时相比,代理人的努力水平严格减少,所得效用严格降低.  相似文献   

2.
科技的发展使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频繁.然而,合作效率不高仍然是目前影响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最根本原因。针对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双边道德风险问题,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具体分析了各种可能情况下不同分配方式对企业、科研机构的不同激励程度,并给出了相应的算例说明。结论认为,含有预付金的分配方式未必能有效地激励科研机构努力,不设有预付金的分配方式(固定支付方式、产出分享方式)很可能更能激励双方努力,预付金额较高反而会降低对科研机构的激励程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个体策略学习可能对共享资源捐赠习俗演化路径产生影响,提出用EWA学习模型刻画个体在现实场景下的策略调整过程,建立多个体EWA学习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基于EWA学习给出算法流程,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EWA学习支配下,随着迭代期次的增加,供给策略对个体的吸引度越来越大,个体的平均支付及联合支付也相对较高,能够克服共享资源供给上的囚徒困境,使共享资源捐赠习俗发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投资辛迪加与融资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建立模型来对有投资辛迪加参与下的风险投资融资市场中出现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及后果.研究结果表明,不仅风险企业家,而且辛迪加组织中的非领导风险投资家都会因事后投机行为而产生道德风险问题,从而使均衡结果无效.为解决道德风险发生的一种较为极端的情况即风险企业家可能会"拿钱后不付出任何努力"的情形,引入了信号传递博弈,从而使道德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减轻.  相似文献   

5.
网络结构和群体总数对合作行为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个体的学习行为和记忆长度如何影响群体的合作率,构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网络,采用基于代理计算实验方法,将网络的节点看作有限理性的个体,并构造了个体的适应函数和个体学习和策略的演化方式,研究系统的合作行为.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偏好选择学习策略提高了无标度网络的合作水平,降低规则网络的合作水平.此时,记忆长度显著改变群体的合作水平,而个体采用随机选择策略时,记忆长度对群体的合作率产生很小的影响.另外,群体总数越高在无标度网络中合作水平越高,而小世界网络中合作水平越低,规则网络中则呈现不规则变化.从而证明偏好选择学习策略选择有一定的适应性,记忆长度和群体总数针对不同的学习策略和网络结构会带来截然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履行社会责任对东道国社会政治风险具有显著的正向管制作用,但在东道国复杂多变的社会制度背景下,跨国企业可能因"负责过度"而招致非议,因"努力不足"而丧失深度合作机会.因此,履行社会责任的努力水平决策成为了跨国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难题.本文以履行社会责任为研究视角,以鼓励契约、抑制契约和一视同仁契约刻画东道国政府对跨国企业的不同合作策略,构建了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社会政治风险防控互惠微分博弈模型.研究发现,东道国的社会政治环境稳定程度显著影响双方收益和最优契约的选择路径.对跨国企业来说,当声誉衰减速度较小时,鼓励契约在短周期合作中最优,一视同仁契约在长周期合作中最优,完全抑制契约始终最差,但部分低作为跨国企业也可能对不完全抑制契约免疫.当声誉衰减速度较大时,鼓励契约始终最优;抑制契约始终最差,甚至还会侵蚀跨国企业原有资本.  相似文献   

7.
个体异质性与行业自主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特定的效用函数来讨论个体异质性对行业集体行动的影响,选择个体供给技术水平和个体努力程度作为异质性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出口企业对行业集体物品总供给量既定的条件下,某个出口企业对集体物品的供给受到其努力程度和供给技术的影响,且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变化,即出口企业在采取集体行动时,供给技术水平越高的生产企业将付出越多的努力来保证集体行动成功;而生产规模小,供给技术水平低的生产企业不努力供给或者说是越倾向于偷懒,它们似乎更不利于促成集体行动.现实中存在许多支持上述假说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在供应链联合促销中, 双边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供应商和销售商双方都有强烈的"搭便车"激励, 而合理的利益分配对促进合作双方积极投入具有重要作用. 运用纳什谈判解, 构造了供应链联合促销的相互激励模型, 并考察了最优线性合约的存在性. 研究表明: 在合作能产生净剩余的条件下, 存在最优的批发价格使渠道收益达到极大; 尽管谈判能力对最优批发价格没有影响, 但合作收益在双方之间的分配却依赖于各自具有的谈判能力. 研究指出: 各方分得的合作剩余与自身的谈判能力成正比, 与对方的谈判能力成反比.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入社会个体的行为一致性需求,在博弈个体的近视最优反应学习规则下探讨复杂网络中基于囚徒困境博弈的合作行为.分析表明,当个体邻居集合中的合作者多于背叛者,且合作成本与行为一致性需求的比率足够小时,规则网络上的合作行为能在个体的近视最优反应规则下得以演化,但存在导致群体演化为全面背叛均衡的临界比率条件.基于方格网和规则小世界网络的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并发现小世界特性对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用异质小世界网络的仿真实验表明,群体演化为全面背叛均衡的临界比率条件随小世界参数的增大而减小,合作水平随合作成本与行为一致性需求比率的减小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团队生产模型,考察了存在双边道德风险下发包方参与生产的服务外包最优线性分成契约。分析了产出弹性系数、成本系数和谈判力因子对线性分成契约的影响,指出最优线性分成比例由产出弹性系数确定。研究表明:谈判能力不影响最优线性分成比例、双方参与努力水平和系统产出,但能决定双方从合作中分享的剩余。最后,用数值算例验证了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1.
楚尔鸣 《系统工程》2007,25(5):35-42
本文旨在探讨公司治理因子与资本效益的关系.理论模型分析表明,若要提高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和资本效益,必须有效抑制经营者对津贴的追求度和强化投资者的价值最大化惩治力度.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充分说明公司治理机制欠缺的代理成本不会低于9%,各代理变量的实证分析也证明公司的生产效率和资本效益与经营者重视投资者利益的程度存在正向关系,与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由度存在反向关系.因此为防止多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通过金融系统作用于公司治理机制,应对资本市场进行整体设计和对银行制度进行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12.
生态治理中政府部门代理人道德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存在政府部门代理人道德风险的社会现象,认为影响代理人个人道德风险的因素主要有诚实履约的正常收益、道德风险行为被发现的概率、贴现因子、道德风险行为的额外收益以及道德风险行为被发现后的次优收益,并且以预期收益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政府部门代理人个人道德风险行为动机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扩展模型,讨论了社会监督成本以及随机因素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监督、激励及协作策略。  相似文献   

13.
信息非对称下动态投融资的约束信号博弈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信息非对称下企业动态投融资决策问题,建立了约束信号博弈模型.在动态投融资过程中,经营者的自筹资金比例及项目的收益率等具有向投资者传递经营者和项目状况信号的功能,投资者可通过观察和/或预期这些信号的变化对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程度进行推测,分析表明:在Mercurio效用函数下,若订立长期合作合约,经营者有增大其道德风险程度的激励,且可获得的最大效用为其期望投资收益的一半。  相似文献   

14.
外包服务项目执行结果受服务商工作努力程度和客户参与配合的共同影响,双方在服务执行中的生产要素投入无法验证性往往会导致双边道德风险.针对双边道德风险下正式外包契约无法有效激励双方共同努力这一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非正式的服务外包关系契约,分析了关系契约对双方共同努力的激励作用.研究表明:对任意折现率,实施关系契约的客户收益与系统收益均不小于正式契约,且随着折现率的增加,关系契约的激励效果越显著;当折现率足够大时,关系契约能有效激励双方共同努力,实现系统最优.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道德风险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最优保险契约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分别针对事后信息对称和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 ,使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相应的保险契约分析模型 ,对两种情况下的最优保险契约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我们证明了信息对称时 ,最优保险契约要求完全保险 ,从而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风险分担 ,而且此时最优保险费等于意外事件造成损失的期望值 ;存在道德风险时 ,出于激励的目的 ,最优保险契约要求只提供部分保险 ,最优保险费小于意外事件造成的期望损失 ,而且随着意外事件造成损失的增大 ,投保人所遭受的实际损失也应该增大 .在两种情况下 ,最优保险费都与投保财产成反比.  相似文献   

16.
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控制正在逐渐由传统人工监控向电子监控转变,如何将电子监控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形成有效激励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隐藏行动道德风险模型的研究成果,提出电子监控的信息处理思路,将电子监控获得的信息加入薪酬契约,分析了绩效薪酬的构成比例,和代理人行为的变化趋势。通过最优的薪酬激励,实现代理人工资和委托人效用共同增长的双赢效应。从管理理论角度,扩展了委托代理理论中隐藏行动道德风险模型,明确了信息在激励机制中的作用;从生产实践角度,完善薪酬契约的配置问题,为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电子监控的信息应用提供实践帮助。  相似文献   

17.
风险投资中的双重道德风险与最优合约安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青  李珏 《系统工程》2004,22(11):71-73
分析风险投资中的双重道德风险问题,构造一个模型就如何签订最佳合约来达到对双方的激励进行分析,为风险投资中的双重道德风险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一类道德风险情况下的最优保险契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投保人的行为影响所保事件发生 ,但不影响损失大小的情况 ,使用委托 -代理理论建立了相应的保险契约分析模型 ,对这种情况下的最优保险契约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我们证明这种情况下 ,最优保险契约要求部分保险 ,但所保事件发生后 ,投保人所遭受的实际损失与意外事件造成的损失无关 ,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风险分担 .最优保险费与投保财产成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