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广东科技》2013,(13):14
【1990年代】起源于"欧盟"创新驿站。是一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集成利用各种科技资源,形成跨区域、网路化的技术转移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2.
《安徽科技》2010,(4):26-26
为深入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科技部在借鉴欧盟创新驿站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着手建立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手段支撑,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暨中小企业创新支持系统——中国创新驿站。安徽列入首批试点省份。  相似文献   

3.
创新驿站签约技术经纪人的素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怡 《安徽科技》2011,(3):36-37
中国创新驿站是科技部在借鉴欧盟创新驿站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暨中小企业创新支持系统。中国创新驿站拥有一批与各站点签约的技术经纪人(以下简称签约技术经纪人).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创新支持服务。如何进一步提升签约技术经纪人的综合能力.已成为中国创新驿站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创新驿站是指在国家及地方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国家政策和内部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为指引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暨中小企业创新支持系统。它是工作系统,是工作团队,是学习型组织。中国创新驿站由国家、区域、基层三级  相似文献   

5.
张怡  沈寅 《安徽科技》2011,(7):32-33
创新驿站最早起源于欧盟创新驿站,是以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为工作目标,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为工作内容,以创新的协同化、网络化结构为工作方式的新型组织。近年来,科技部组织制订并实施了《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着力推进中国创新驿站网络建设。如何建立长效的技术转移服务机制是创新驿站工作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创新驿站的服务联动机制、需求导向机制、跟踪服务机制和人才培育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积极推进中国创新驿站河南站点建设,着力构建我省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源头,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转移体系。  相似文献   

7.
有专家研究指出,先进国家技术转移模式中,创新驿站(IRC)模式较为适合中国国情。上海技术交易所创新先行,于2007年3月创立全国首家创新驿站,通过直接走访企业挖掘技术需求,以需求找技术、找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技术转移服务的效率。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在中国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正>为有效促进上海优质创新资源的区域辐射效应,研发平台积极整合集成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研发资源,通过设立服务驿站与科技服务中心,促进创新服务与研发需求的跨区域对接,通过与周边科技主管部门的对接合作,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作服务支撑,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技资源对接活动。其中,"上海市科技创新资源企业开放日系列活动"作为研发平台精心打磨的主打科技活动品牌,在2018年显现出更加多元开放、跨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资源整合为视角,研究了创新驿站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定位与作用,并提出加速技术转移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促进创新驿站的快速发展,为政府、企业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创新券是推动科技资源跨区域共享的有效政策,本文梳理了长三角创新券实践的现状,总结了长三角创新券跨区域使用的发展阶段,并对通兑存在的难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创新券政策是以中小企业创新需求为基础的一项政府创新投入政策,具备以企业为主体、服务共享、政社合作、信用管理、宏观调控等政策理念,是有效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供需双方对接,以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政策工具。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具有活力、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群之一,在试点跨区域创新券政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1.
基于跨区域低碳技术协同创新的基础性差异和现实困境,从区域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层面,论述了跨区域低碳技术协同创新发展管理的形成机制,指出了跨区域创新文化协同和信息沟通协同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创新驿站是技术转移的新模式,是促进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通过中国创新驿站蚌埠基层站点的工作实践.分析了蚌埠站点的工作背景以及开展的工作.并构建了创新驿站工作模式图,同时阐述了创新驿站作为技术转移的第三方,发挥的纽带和桥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技路路通"服务体系是2009年安徽省科技厅借鉴欧盟"创新驿站"框架,组织建立的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集成利用现有科技服务优势资源,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与中央驻皖及省属高校、研究机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广泛建立合作关系,按照标准化规程走访企业、挖掘企业需求,通过站点信息加工、交换及站点间  相似文献   

14.
探索技术转移服务的新模式——天津创新驿站建设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创新驿站建设的背景,探讨技术转移工作发展的机遇,指出天津市创新驿站网络建设将以服务天津科技创新、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宗旨,吸取欧盟创新驿站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国家创新驿站建设的统一指导下进行创建。  相似文献   

15.
创新驿站的建设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加快技术转移服务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创新驿站体系建设的实践,对创新驿站在甘肃省建设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本质是通过区际创新要素共享,增强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进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机制是推动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形成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促成科技—产业、区际创新互动发展机制。进一步优化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需要从创新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强化创新供需"耦合"效应、优化区际创新网络及创新合作机制等方面着手,为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有效展开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实现区域合作模式的创新、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面临域内发展突出的资源环境承载矛盾,区域不均衡发展、要素资源错配等问题,开展跨区域协同是高效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创新要素整合已进入跨区域协调联动时代。以西安、深圳为例,通过构建跨两地的双城孵化平台,能更好地服务两地的双创企业。  相似文献   

18.
<正>长三角、泛珠三角和东北三省三大区域创新体系是我国已经建立的三个跨省级行政区划的区域创新体系。三大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科技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比三者的相同与区别对于研究我国跨行政区划的区域创新体系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创新驿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科技中介结构又缺乏促进技术转移的有效机制,难以实现区域协作,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技术转移的发生和发展.从科技中介本身的角度来讲,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寻找一个促进技术转移的有效模式,而创新驿站就是一种实施技术转移的高效平台.  相似文献   

20.
跨区域协同创新存在的最大障碍是各个地级市政府构建的人为行政屏障,因此推进跨区域协同创新,政府的合作意愿尤为重要。而作为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重要领域的战略产业,应该结合政府合作意愿作出选择。我们应当从新的视角在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动力基础上对福建省战略产业进行选择以确定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