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字血管减影(DSA)对颅内组织进行无框架立体定位的方法.该方法利用4个定位头标和2幅DSA投影图象,完全确定颅内任何一点相对于定位坐标系的三维坐标.计算机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正确,定位精度为0.5mm,可应用于放射治疗和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辅助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本科1997年~2008年以实施DSA检查及栓塞肿瘤供血的2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25例均一次性造影、栓塞成功。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辅助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可大大降低手术危险性及术后复发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新业务,新技术的护理知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数字减影技术对肢体电烧伤后血管损伤程度的判断。方法 :局麻下采用 seldinger技术穿刺健侧大动脉 ,置入造影导管 ,对患侧肢体由近至远分段造影 ,并对 DSA图像进行分析 ,以此判断不同程度的血管损伤。结果 :根据 DSA造影表现可分为 3种不同的图像 ,代表 3种不同程度的血管损伤、指导临床治疗。结论 :将数字减影技术应用在肢体电烧伤——血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上 ,为我们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及准确掌握截肢平面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机对数字减影成像DSA(DigitalSubtraction)系统的颈椎(模拟)图像进行处理,建立了一种颈椎非接触式三维运动检测系统.该系统拟采用DSA对病人颈椎进行正、侧位照影,根据DSA的两路PAL制式输出,经过预处理、识别和DLT测量方法计算,得出被检测颈椎每块椎骨中心点的空间坐标,从而达到确立完成某动作时病人每块椎骨间的相对位移、相对转角等运动参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引入循证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确定70例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寻找最佳护理措施。结果 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术后并发症减少,大大降低了造影带来的安全隐患。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机对数字减影成像DSA系统的颈椎(模拟)图像进行处理,建立了一种颈椎非接触式三维运动检测系统。该系统拟采用DSA对病人颈椎进行正、侧位照影,根据DSA的两路PAL制式输出,经过预处理、识别和DLT测量方法计算,得出被检测颈椎每块椎骨中心点的空间坐标,从而达到确立完成某动作时病人每块椎骨间的相对位移、相对转角等运动参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之意.CAD技术的推广应用是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CAD技术自6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明以发来,以锐不可挡的趋势在全世界迅猛发展,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CAD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CAD在电子线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应用和发展更为突出,自7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开发的电子线路CAD──SPICE系统以来,电子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三十年的应用表明,与其它线路CAD工作站相比,SPICE系统仍保持它的先进地位.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最新研制的实时动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该系统用普通微机及数字减影图象存储处理器实现实时动态数字减影.文中对系统硬件组成、电路结构、特别是对超大容量造影图象存储处理器、蒙片图象存储器及其电路逻辑框图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同时对系统的软件功能做一简要的介绍,最后给出左心室造影的减影图象.  相似文献   

9.
介入医学图像处理意义重大,本文论述了一种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峰值保持数字减影技术(PH-DSA),该方法最突出的优点是造影剂用量低,约降到普遍方法用量的1/3。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的多分辨率增强算法,将心脏冠状动脉数字造影图像序列的连续帧相减,区分血管所在区域与背景区域,然后利用得到的区域信息通过形态学方法对冠状动脉血管进行多分辨率增强。采用该方法处理后的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图像的背景被减弱,血管被增强,产生类似数字减影图像的效果。实验表明,增强后的图像质量良好,对临床诊断和血管分割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水稻幼穗总RNA为模板,利用3’-RACE克隆了8个接近于全长的水稻MADS-box基因cDNA。在GenBank的数据库中查询表明,其中2个FDRMADS1,FDRMAD#2分别与已报道的水稻MADS-box基因OSMADS5和OsMAD45有极高的同源性。另外6个为新的未见报道的的水稻MADS-box基因。  相似文献   

12.
水稻花发育相关MADS-box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稻幼穗总RNA为模板,利用3′-RACE克隆了8个接近于全长的水稻MADS-box 基因的cDNA.在GenBank 的数据库中查询表明,其中2个FDRMADS1,FDRMADS2分别与已报道的水稻MADS-box 基因Os-MADS5和OsMADS45有极高的同源性,另外6个为新的尚未见报道的水稻MADS-box 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FDRMADS1,FDRMADS2和FDRMADS4可能与C组基因的功能相关;FDRMADS3,FDRMADS6和FDR-MADS7可能与A 组基因的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对32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同时在1周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10例患者共40支血管无狭窄;7例患者12支血管无法评价,可评价16支血管当中10支有狭窄,6支无狭窄;3例患者共12支血管完全无法评价;300例患者共1 200支血管当中,785支血管不同程度狭窄,415支血管无狭窄;320例患者当中15例检出心肌桥,3例冠状动脉发育异常。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和筛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48例颅内囊状动脉瘤.方法:所有病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可脱性弹簧躅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本组48例中无死亡病例,完全栓塞39例,不完全栓塞8例,未行治疗1例.结论: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可行的治疗方法.其效果确实,创伤小,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DSA在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36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共发现28例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分别采用了血管内治疗、手术夹闭和切除等不同的治疗方案.结论: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手术夹闭和切除提供了可靠保障.具有准确、安全和操作方便的特点,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ADSL技术是一种调制技术,在双绞铜线的两端分别接入ADSL调制解调器,即可利用其高频宽带特性传送高速数据。本文全面阐述了实现用户线高速化的ADSL技术及其应用。一、ADSL技术的导入 数字用户线( xDS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是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于1989年为推动视频点播(VOD)业务开发出的用户线高速传输技术,后因VOD业务受挫而被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近年来Intenet和Intranet迅速发展,对固定连接的高速用户线需求日益高涨,基于双绞铜线的xDSL技术因…  相似文献   

17.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2012年2月共收治的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月。结果8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8±11)%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6±3)%。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发现3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32%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采用技术动脉插管造影栓塞配合手术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7例均一次造影栓塞成功, 27例好转出院.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可大大降低手术危险性及术后复发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业务的护理知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二尖瓣狭窄(MS)的患者红细胞中SOD活力,分析术后SOD活力的变化。方法:应用四氮唑蓝法(NBT法)。结果:ASD、VSD和MS患者红细胞中SOD活力明显低于正常人,术后可见SOD活力逐步提高,患者年龄愈小,SOD活力增加幅度愈大。结论:ASD、VSD和MS患者术后可使SOD活力增加,有利于保护心脏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是由位于脑蛛网膜下腔的动脉破裂引起的 ,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 ,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DSA)对SAH的病因诊断具有重大意义。选择适当时机进行造影是关键。早期即发病后 3天内行脑 DSA可以早期作出病因诊断[1] 。早期病因手术根治治疗对防止再出血、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有帮助。我科1 994年至 1 999年对 SAH患者早期行脑 DSA检查1 5例 ,现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本组患者 1 5例 ,男 8例、女 7例 ,年龄 2 4~ 68岁。临床诊断和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