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落夫家”是过去布依族婚俗的一个特征,曾经对布依族婚姻的构成、家庭的最终建立产生重要影响,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完全是一种落后习俗,具有人们没有认识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云南罗平布依族代代传唱的婚恋歌谣数量多、内客丰富 ,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姻习俗的珍贵资料。它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早期的“兄妹婚配”血缘婚姻形式 ,还反映了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奇异婚俗 ,以及以歌传情等独特的婚恋嫁娶过程  相似文献   

3.
海南黎族"不落夫家"婚俗是黎族母系社会族外群婚的一种残留。这种婚俗在黎族地区确立了一夫一妻制婚以后仍得以保留并长久地沿袭下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早婚传统、"放寮"习俗、传统的婚姻缔结形式以及当地的社会舆论和道德力量的压力等。这种婚俗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黎族地区一夫一妻制的实行,但这极具爱情色彩的黎族传统风俗,对民族文化的丰富和传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点认为壮族“不落夫家”婚俗是历史上壮族母系制的残存,文章通过与壮族同源的傣族入赘婚俗的比较,并结合相关史料,说明壮族“不落夫家”并不是母系制的残存,而是壮族妇女反抗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壮族由母系向父系转变的残存应是入赘。  相似文献   

5.
门巴族婚俗文化特征及其与藏族婚俗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查找文本资料、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藏族与门巴族婚礼习俗、婚礼庆典礼仪、婚配形式、婚姻关系等方面进行探寻,力求通过对婚俗文化的阐述,展现门巴族婚俗文化特点及其与藏族婚俗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壮族和越南岱族是有亲缘关系的跨国民族。布岱 (po4 tai2 )是中国壮族和越南岱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桥”(lo 4 kiu2 )是每一个布岱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人生仪礼 ,与当地“不落夫家”婚俗有密切的联系。“桥”是已出嫁的女儿生头胎孩子或怀孕之后正式“落夫家”的仪式 ,同时 ,又是男方家庭正式承认和接受这个媳妇的仪式。  相似文献   

7.
罗城仫佬族婚姻习惯法民族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仫佬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其在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习惯法也有一定的特色,例如实行并不严格的民族内婚和严格的血缘团体外婚制,青年男女可以通过"走坡"的方式自由恋爱,但婚姻以包办为主,一般是由父母在"赶圩"时吃米粉谈亲事,盛行"送嫁十姊妹"和"走媳妇路"(不落夫家)习俗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稻作农业的发展和社会日益进步,广南壮族先民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但由于妇女作为劳动支柱及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重要地位没有减弱,从而导致“歌圩”、入赘婚姻、“哭嫁”及“不落夫家”等各种维护母权制习俗的长期存在,并使尊母心理形成定势;其崇拜的地母女神也在不断丰富的稻作文化中具象为教人耕田种地的“乘象仙女”,进而逐步形成了独具边疆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9.
鸡骨卦是布依族社会中十分流行的一种祭祀、占卜用术。占鸡骨卦在布依族民间已盛行千百年,其产生的具体时代现已无法考证,但从布依族族源、生活习俗以及鸡具有的独特文化意义等方面,我们还是可以窥探到布依族占鸡骨卦的习俗是源于古越人对鸟的图腾崇拜,又由于鸡在布依族生产生活中非常容易获取,从而促使和保障了占鸡骨卦习俗的延续和发展,并且布依族受到中国传统社会中爱鸡、崇鸡观念的影响,最终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体系完整、丰富多彩的占鸡骨卦习俗。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婚俗化。布依族妇女在婚恋过程中既表现出开放、积极的一面,又显现出保守、落后的一面。透过布依族婚俗,可窥见布依族妇女的婚恋伦理观。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会文化的急速变化,引发了罗平布依族传统婚姻向现代婚姻的急剧变迁,婚姻主权下移,婚姻习俗改变.布依族当代婚姻的发展趋势是婚姻自由,即情感自由与合理规范协调统一,婚姻不再由外界决定束缚.  相似文献   

12.
婚礼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凸显其特色的重要表征。广西南丹白裤瑶的婚俗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独具特色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有其自身的独特仪式规程,主要由对歌相恋、交换信物、杀鸡看眼、请媒"问亲"、缔结婚约、问"身价银"、踩"亲门"、上门迎亲、"打亲"出门、迎亲入门、"过关"、新娘返回娘家、接回新娘夫家等十三个仪式规程组成。  相似文献   

13.
关于婚嫁,各地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都有一套自己的婚嫁程序,鄂南地区也流行有一套具有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婚嫁习俗和礼仪。本文以咸安民间婚嫁习俗为例,着重谈到咸安民间婚嫁习俗中的“撒帐”仪式,文章分为三部分,一是撒帐文选录,二是撒帐后的礼仪,三是撒帐婚俗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兴义市郑屯镇坡岗地区,自古以来是以布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这里的布依族较好地保护和传承了本民族的"报笨"习俗.这种习俗承载了布依族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活"的载体,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是布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体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朴素的哲学思想,其表现形式也展示了该民族的卓越智慧与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5.
南票地区农村汉族婚姻习俗的特点,是时间长而讲究多,其中渗透着满族婚俗因素,各民族婚俗的相互渗透,形成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婚俗对于调节人际关系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云南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习俗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活在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其特定的生存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之下,形成了自身多彩的文化和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其中,婚姻习俗作为各民族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事象,有着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各具特色的传统婚俗文化,反映着各民族不同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表现着共同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愿望。文章试就云南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与构建和谐社会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浪冒浪哨"是布依族传承久远的习俗,布依族青年男女通过情歌、社交歌、风俗歌、山歌等对歌形式进行社交活动、谈情说爱、交流感情,集中体现了布依族情感的真实性、创作的即兴性、表现的多样性、内容的纯朴性、形式的格律性等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对布依族青年男女对歌文化的生存环境、分类特征与文化内涵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展现布依族文化面貌,同时对传承和发展布依族文化,挖掘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代广东女子的独身现象:自梳和不落夫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女性价值在于照顾公婆、生儿育女 ,女性角色是贤妻 (媳 )良母。然而 ,近代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妇女有的采用“自梳”方式 ,终生不婚 ;有的出嫁后“不落夫家” ,拒绝与丈夫同居 ,从而向儒家正统的女性观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河南永城地区实行的依然是封建婚姻制度,从婚姻习俗形式到择偶、定亲、结婚都深受古代“六札”的影响。婚姻过程一般有提亲、订婚、结婚、回门等诸阶段,基本上是依“六礼”而行。从婚嫁习俗形式和婚姻过程这两个层面所折射出来的是晚清时期永城婚俗的滞后色彩。该现象十分明显。从中西文化的对照中,可发现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蒂固根深。  相似文献   

20.
罗平布依族丧葬歌谣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丧葬歌谣中的祖先起源故事反映的是原始群居时代布依族先民的生活情形,丧葬歌也反映出布依族的民族发展史和与汉民族的交往情形;丧葬歌反映出布依族的宗教观:凶兆、禁忌意识和魂灵观;丧葬歌记录了布依族的丧葬礼仪和习俗;丧葬歌还体现了布依族尊老爱幼、礼让团结、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