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B超引导下处理疑难吸宫术与取环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快速、准确性高的好方法。本文报道了作者们在B超监视下行21例疑难吸宫术及取环术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宫腔镜下切除各种类型的粘膜下子宫肌瘤手术的适应症和优点。方法:经宫腔镜联合B超手术切除粘膜下子宫肌瘤53例,其中0型28例,Ⅰ型16例,Ⅱ型9例,肌瘤大小1~2cm4例,2~4cm18例,4~6cm30例,6~8cm1例。经阴道行宫腔镜电切,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各类型粘膜下子宫肌瘤均手术成功,术中出血量20~160ml,无并发症,0~I型术后满意率为100%,Ⅱ型为93.3%,结论宫腔镜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安全,可靠,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宫腔镜下切除各种类型的粘膜下子宫肌瘤手术的适应症和优点.方法经宫腔镜联合B超手术切除粘膜下子宫肌瘤53例,其中0型28例,Ⅰ型16例,Ⅱ型9例,肌瘤大小1~2cm4例,2~4cm18例,4~6cm30例,6~8 cm 1例.经阴道行宫腔镜电切,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各类型粘膜下子宫肌瘤均手术成功,术中出血量20~160ml,无并发症,0~Ⅰ型术后满意率为100%,Ⅱ型为93.3%,结论宫腔镜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安全,可靠,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38岁、住院号202600,因体检时B超发现右侧卵巢包块1a,于2002年7月15日入院。患者10a前因“左侧卵巢囊肿”曾在外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情况不详)。月经正常。3-0-1-2。检查:生命征正常。甲状腺无肿大。心肺、腹正常。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右侧附件区触及约5cm×5cm×5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 例1:女,26岁.因间歇左侧腰痛、发热4年入院.入院经体检、B超、KUB+IVU等检查诊断为左侧重复肾上肾重度积水.确定患者腰痛、发热原因为左侧重复肾上肾积水、反复感染所致.决定行上肾切除术.但术后肾周负压引流逐日增多,为尿性,1周后每日达300余毫升,遂行肾动脉造影,确定下肾动脉上极有一分支上行供血于残肾切面,准确置管至该分支动脉并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当天漏尿停止,1周后拔除肾周引流管出院.术后半年复查B超肾周无积液,KUB+IVU示下肾动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1一般资料 患者,女,41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半年伴下腹痛及肉眼血尿1周,在门诊行纤维膀胱镜检查,经诊断为膀胱肿瘤后,于1999年6月3日入院.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尿红色混浊,白细胞(+++)/HPF,红细胞(+++)/HPF,潜血试验强阳性.B超显示:膀胱充盈,于底见两个直径分别为6 cm及4 cm强回声团,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膀胱镜检查:膀胱显影良好,在膀胱底部可见2个直径分别为6 cm及4 cm的肿物,基底较宽,与周围膀胱壁结合紧密,表面光滑,较小的肿物呈菜花状,灰白色.  相似文献   

7.
女性患者,44岁.因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肿块1d入院.查体:一般情况正常,右乳房外侧距乳头3cm处可触及直径5cm肿块,界清,推之活动度差,乳房表面皮肤无凹陷.右腋窝淋巴结肿大不明显.B超提示:右乳房实性肿块(5cm×5cm×4cm).于2006年8月24日行右侧乳腺肿块单纯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男性患者,65岁。因右颈前区包块2年,增大伴不适10余d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体检未见异常,双肾未见肿块。右颈前甲状腺部触及1肿块,约3cm×3cm,质硬,边缘模糊,周围及左右颈部淋巴结无肿大。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实性肿块,约3cm×2cm×1.5cm。术前诊断:甲状腺癌可疑。于2007年8月8日手术,术中冰冻切片报告:(甲状腺)恶性肿瘤,行右侧甲状腺及肿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某患者1:女,61岁.2002年2月16日以"慢性胆囊炎并结石"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胆囊区有压痛无反跳痛,胆囊未扪及,肝脾未扪及Murphy's(+),未触及包块,血常规及肝功大致正常.B超报告:①胆囊炎并胆囊结石;②胆管炎.于2月19日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与周围粘连致密,分离粘连,胆囊大小8cm×4cm,张力高,壁纤维增厚,内有白色脓汁和2.5cm×2cm结石2枚.逆行切除胆囊.诊断为化脓性胆囊炎并结石.  相似文献   

10.
患者,26岁,住院号72941,因引产术后6小时,剧烈腹痛2小时于1993年2月13日入院。该患因停经8个月,自觉胎动消失一天于2月10日到当地卫生院就诊,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音消失诊为“死胎”收入院治疗。入院后应用雌激素三天,于2月13日上午行羊膜腔内注入雷水引产。术中经过顺利。术后患者自觉腹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近2小时疼痛加重,不能忍受,故急转入我院。入院后仔细询问病史,患者于胎动消失腹部坠痛,且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卧床休息后,上述症状消失。入院查体:KT37.4℃、P80次/分、BP14/10Kpa急性痛苦面容,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全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子宫底剑突下三指,胎心率未闻及,B超检查提示胎盘早剥,死胎。临床诊断,胎盘早剥,死胎。立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后壁底部及部分前壁,约子宫体面积的4/5呈紫色,剖宫取胎后,见胎盘位于子宫底部,胎盘后有血肿,取出疑血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7岁,已婚,因“停经1月余,胚胎移植术后29d,下腹胀痛1d”入院。患者诉2009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胚胎移植术,宫腔内放置2个胚胎,术后予黄体酮等保胎治疗。术后14d抽血查HCG阳性,在家行保胎治疗。夜间9时许无明显诱因突发下腹部剧痛,伴肛门坠胀感,遂急诊入当地医院就诊,B超提示宫腔内孕囊,可见原始心血管搏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B超引导下真空旋切术切除不可触及乳腺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210例452个不可触及乳腺肿块在B超引导下行真空旋切术。结果:210例患者共计切除452个肿块,最大径417 mm。1例术后发生乳房后间隙血肿,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其中良性肿块417个,恶性肿瘤35个,均后续行单纯乳房切除+Ⅰ、Ⅱ平面腋窝淋巴结解剖术。132例良性病例患者于术后317 mm。1例术后发生乳房后间隙血肿,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其中良性肿块417个,恶性肿瘤35个,均后续行单纯乳房切除+Ⅰ、Ⅱ平面腋窝淋巴结解剖术。132例良性病例患者于术后36个月随访无残留以及复发;46例良性病例患者失访。结论:B超引导的真空旋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轻、恢复快的手术方法。在不可触及的乳腺肿块的切除以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有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胎妊娠B超下经阴道选择性减胎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行多胎妊娠减胎术的患者25例,经阴道B超引导下行胚胎抽吸减胎术,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后专科护理。结果术后25例多胎妊娠患者B超下均显示转为双胎或单胎。结论护士充分的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后专科护理对稳定患者情绪和生命体征、保证手术顺利和母婴预后良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病史简介:患者26岁,婚后4年多曾两次产顺两子,母子平安健康。1992年6月做绝育术时,剖腹后只找到一侧输卵管并结扎。术后9个月停经两个月后,出现妊娠早孕反应。经当地医院B超检查诊断为双子宫双受孕,行人工流产术,手术时探及右侧子宫较深,未敢继续手术。随后即转市保健院。再次B超检查,确属双子宫双受孕,住院7天,使用雷夫奴尔宫腔注射等措施,人工流产没有成功,建议剖腹切除子宫。1993年3月31日上午转入我院门诊部。  相似文献   

15.
某患者:男性,33岁。因腹部疼痛、腹部包块一月入院。B超、CT和MRI发现腹膜后巨大包块。既往无特殊病史。术中见肿瘤位于腹膜后,边界清楚,有包膜,肿瘤呈灰红色,与胃、肠无粘连,大小约19cm&#215;11cm&#215;10cm,局部坏死出血。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 ,30岁 ,因下腹隐痛半年于1996年3月11日入院。妇科检查 :外阴产型 ,阴道畅 ,宫颈Ⅰ°糜烂 ,子宫增大如孕40d大小 ,左附件区扪及不规则包块 ,大小约12cm×8cm×6cm ,不活动 ,右附件正常。B超提示 :左卵巢囊肿。术中见子宫大约9cm×7cm×5cm ,大网膜与腹膜盆壁粘连 ,左侧卵巢大约10cm×8cm×8cm向阔韧带伸长 ;右卵巢大约5cm×5cm×4cm ,形状不规则 ,盆底及腹腔见多个包块 ,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盆腔囊肿剥除术。临床诊断 :卵巢囊肿。病理检查 :带双附件的全切子宫1个 ,子宫大小8 3cm×5cm×5cm ,切开子宫见宫内膜光滑 ,宫腔有1枚…  相似文献   

17.
1案例 某男,43岁,某年3月3日早上八时许被人用匕首刺伤左臀部,并拳打脚踢伤全身多处.伤口流血不止,经清创缝合后转入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查体:BP 8/6kPa,脸色苍白,贫血外观,被动体位,精神软,腹软,下腹部无压痛和无反跳痛,腹水征阴性.左臀中部见一纵形创口长约4cm,创缘整齐,已缝合,且缝合处肿大,压痛明显.左下肢活动受限.B超示腹盆腔未见异常,骨盆正位X线片示左坐骨棘撕裂可疑.3月30日下午行"扩创清创止血术".  相似文献   

18.
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全膀胱切除术后保留较好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方法:按经典方法行全膀胱切除术,但术中尽量保留膀胱外括约肌及膜部尿道,并取约60cm带血管蒂的末段回肠,于肠系膜对侧缘纵形剖形成肠片,再将该肠片以“W”形折叠、,缝合为球形的新膀胱。双侧输尿管断端吻合于球形新膀胱、新膀胱的底部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1994.4-2000.4进行该手术26例,其中23例术后能自控排尿、无尿失禁、每次排尿量200-600mL。3例术后排尿困难。所有患者术后血电解质基本正常。B超检查无肾、输尿管扩张积水,膀胱造影无膀胱输尿管返流,膀胱尿道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结论:新膀胱术术后有良好的排尿功能,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自控排尿功能好,术后并发症少,是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方式的一个优良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Volkmann挛缩临床分期及早期神经、血管松解术治疗Volkmann挛缩的疗效.方法将行神经、血管松解术的38例Volkmann挛缩(挛缩期)病例分为挛缩进行期A组(19例)和挛缩恢复期B组(19例),术后随访6个月~15 a.结果术后总优良率为76.32%.A组和B组病例术后功能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4.74%和57.89%,A组的功能评定优良率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Volkmann挛缩(挛缩期)越早行神经、血管松解术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肌折返术治疗水平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共同性斜视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行直肌返折术,B组行直肌截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正位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1 a眼正位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眼心反射发生率A组为3.3%,优于B组(40%),角膜上皮剥脱发生率A组为6.67%,优于B组(40%),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结膜血肿发生率A组为0,明显优于B组(6.6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肌折返术同直肌截除术相比具有相同的手术效果,操作简单,损伤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