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选择具有普适性的机房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机房内的温度、位置、风速等参数进行搜集和处理,建立了基于插值拟合方法的机房热分布数学模型,得到了服务器最优任务分配方案,并根据方案对出风槽的风速和温度等参数进行调节,以达到降低机房内的温度极值点的目的,最后实现了机房散热系统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欧云 《实验室科学》2013,16(3):184-189
学生机房室内环境与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密切相关。在对学生机房人体舒适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温度、相对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参数的舒适度评价指标,给出了一个学生机房人体舒适度监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舒适度参数的测量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为学生机房室内环境改善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温度、风速等传感器配合单片机,通过网路通信模块把收集到的各种温度信息传送到一台中心计算机,由计算机综合运算收集的机房内不同位置温度、湿度信息数据后,调用机房气流循环系统,均衡式地微调机房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当机房内每一个传感器采集的平均温度都高于预警值时,计算机通过与其相连的GSM通信模块,向机房管理员发送报警短信息,通知机房内温度已经失控,需要管理人员现场干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平流层电子设备的温度特征,该文考虑温度、压强、风速、地球和太阳辐射等平流层环境以及电子设备结构、材料和功率等参数,建立了平流层电子设备温度的理论计算模型,分析了太阳辐射、风速、发热功率等参数对电子设备温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平流层环境试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对于平流层电子设备而言,强迫对流和辐射两种散热模式都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温度,且对流散热是主要因素。风速为3 m/s时,电子设备对流散热量占58.5%,风速为15 m/s时,对流散热量占87.9%。在进行热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暖风机在不同布置情况下对候车厅内环境影响规律,以找出最优布置方案.方法采用CFD模拟测试暖风机不同工况,通过Airpak模拟单、双侧布置暖风机下温度场、风速分布、二氧化碳分布情况,对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暖风机的布置及送风参数对气流变化影响较小,主要体现在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上.提高暖风机的送风风速对候车厅内低温区域温度提升有限,同时导致近暖风机处的局部风速大幅增加.故暖风机单侧布置时,最佳送风风量应控制在4 500 m3/h左右.结论相比单侧布置暖风机,双侧布置能有效改善远离暖风机侧温度过低的现象,同时对候车厅内气流及二氧化碳分布影响较小.在有条件情况下,应选择双侧布置暖风机,更利于候车厅内环境参数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机房是信息化建设的中枢神经,机房内的关键设备常被要求处于24小时不间断运行。基于GSM通信模块的机房环境参数检测系统,可以对机房内的温度、湿度信息进行实时的检测,并提供超标报警及实时查询功能。通过传感器检测温度、湿度等信息,经STC12C5A60S2单片机处理,再由GSM模块以短信的方式将实时的温度、湿度信息发送到指定的用户手机中。  相似文献   

7.
双层玻璃幕墙作为新型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对于建筑内部的通风、隔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综合考虑热压、风压、幕墙开口边界条件以及辐射等影响因素,利用CFD模拟软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幕墙出入风口风速风温和壁面温度等参数的相关数据。进一步通过改变幕墙内空气层的设计厚度,研究幕墙出入风口风速风温和壁面温度等参数对建筑节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炼化三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搭建薄层干化实验台,以兰州石化某炼厂炼化三泥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干化过程的物料厚度、干化风速和干化温度三个主要因素对于干化效果的影响。在参数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得到模型参数与三个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干化温度提高、干化风速增大、薄层厚度减小时,被干化的物料会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干化平衡状态。干化温度和风速主要作用于干化的升速阶段和恒速阶段,薄层厚度主要作用于降速阶段。得到实验的最佳条件为干化温度120 ℃,干化风速2.75 m/s,干化厚度3 mm。经过薄层干化后的样品含水率<2%,体积明显减小,研磨后呈粉末状,基本无粘性,实现了减量化,也为资源化奠定基础。此外,利用Karathanos干化模型建立了扩散系数的对数与温度倒数的线性关系,计算出各工况下的活化能和扩散因子,为三泥的薄层干燥处置方案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列车的气流组织对室内人员的舒适性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辐射供暖和空调送风联合作用时适宜的室内气流组织形式,以某动车车厢为研究对象,使用Airpak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不同方案下车厢内的速度场、温度场的分布情况.研究了送风风速、辐射板温度、送风温度等对车厢气流组织的影响,并通过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给出了适宜的辐射供暖...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高地温隧道隔热层的设计及应用方案,以红河州建(个)元高速公路尼格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正交试验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隧道风速、导温系数、围岩温度和隔热层的厚度对隧道内环境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夹心式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隔热层对降低高地温隧道内环境温度有显著的作用,影响隧道内环境因素的顺序为隧道内风速、围岩温度、导温系数和隔热层的厚度;导温系数为0.02 W/(m·K)、厚度为5 cm的隔热层敷设方案,可将尼格隧道内的环境温度控制在31.45℃以下。该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高地温隧道的隔热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风冷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等优点,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对由48块圆柱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成电池包的风冷散热情况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同入口风速、入口风温度和入口数量对电池包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入口风速的增加,电池模组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降低,当入口风速大于3 m/s后,降低速度明显减小。另外,增加入口温度,可以有效降低最高温度,但是对于电池包的温差影响很小。与单入口方案相比,三入口方案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分别降低了1.64 K和1.58 K。本研究可对电池包风冷散热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大公路隧道火灾温度场分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长大公路隧道内的火灾行为,提升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的火灾安全性,进行了火灾时隧道内温度场的纵向、横向分布规律及温度场扩散范围的大比例(1:6)火灾模型试验.模型隧道内径为1.8 m,长100 m.隧道内的风速在10 m/s范围内.试验中设定了3个火灾规模用以模拟实际的隧道火灾场景.试验中隧道内烟流温度通过CAN数据采集系统自动记录.试验结果表明,横向温度分布呈现拱顶最高,拱腰、边墙次之,底部最低的规律.对纵向温度分布而言,火区温度最高,随着远离火区温度逐渐降低.火灾规模及通风速度对温度分布及温度扩散范围具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火灾规模的增大,隧道内各点烟流温度及影响范围均增大.而随着通风速度的增大,温度扩散范围增大,火区最高温度降低,隧道内温度分布趋于均匀.此外,根据试验成果对结构防火措施、设备布置方案、火灾时通风风速的设定以及行车距离的限制等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中五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中国安徽寿县地区进行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评估有云条件下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不同气象要素以及边界层结构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两种非局地方案(ACM2、YSU)在云层存在的时间、云底高度、云底厚度方面模拟效果较好,局地方案模拟结果较差;对于向下短波辐射模拟,ACM2方案更接近观测值;对2 m温度和比湿模拟ACM2方案最好,而局地方案在风速和风向上存在优势;垂直结构方面,白天弱不稳定条件下,非局地方案考虑大涡输送更能表征位温廓线和湿度廓线,而风速和风向廓线的模拟,除了MYJ方案外,其它方案均能成功模拟,在夜间弱稳定条件下,5种方案都能模拟出弱不稳定层结、逆湿结构、急流等。  相似文献   

14.
空调房间上侧送风气流组织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送风口风速对房间工作区风速及温度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先按房间只布置一个送风口,来确定满足射流轴心速度和温度衰减的送风射流自由度,再确定房间的进风口个数和送风口直径等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太阳辐射动态周期变化的空气温度、湿度等气候参数小时间步长控制的模拟实验环境,可以实现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重复性实验,是研究多孔建筑材料及室外环境铺装材料在自然气候要素下被动蒸发降温问题的重要手段。介绍的动态热湿气候动态风洞实验台,在传统风洞风速模拟与控制实验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增加太阳辐射模拟和空气温湿度控制,初步实现了对室外自然气候中太阳辐射、风速及温、湿度环境的模拟控制。经过对可视化程序设计的风洞环境测控系统的调试,风洞内四参数辐射照度、风速、温度和湿度各指令值与模拟值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6%, 2.9%, 0.7%和-0.7%,该风洞实验台可以用于含湿建筑材料太阳能被动蒸发降温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下车库诱导通风辅助排烟技术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并结合现场实测结果对地下车库不同风机布置形式、风机出口风速火灾工况排烟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射流风速、风机的位置对车库内烟气温度分布和能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射流风机的风速大小和布置形式对排烟效果有重要影响,在工况3和工况5中,烟气能够向排烟口快速移动,并大幅度提高火源上游位置的能见度,降低火源附近区域的温度。工况3可作为该地下车库最佳辅助排烟方案。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内置远红外线电加热管烘干机加热小麦 ,对物料层升温速度和温度分布均匀性与穿透风速的关系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二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物料内层的升温速度及内外层温差均随穿透风速的增加而降低 ,内外层温差随加热时间先增大后减小 ;并给出四因素之间的较优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8.
通信机房的气流组织特性与空调冷量调配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通信机房空调能耗、减少机房局部热岛效应,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通信机房空调气流的组织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样本机房进行了实验测试与验证分析.实验表明数值求解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数值求解的结果是可信的.此外在实验测试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机房送回风的最佳调配方案,从而优化机房内设备的运行环境,减少机房冷量浪费,挖掘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9.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规模庞大,通风系统复杂,为了合理确定通风配置,节约通风费用,评估自然风和交通活塞风等非机械式通风方式的通风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课题组现场监测了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内的自然风速、交通量及自然风压和交通风压共同作用下的风速,收集了大量数据。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较大自然风速出现在10∶00—14∶00这个时间段,最大自然风速达到2.576 m/s;隧道东、西线交通量出现高峰期的时间段基本恒定;隧道东线内自然风压和交通风压共同作用下的风速较大的时间段基本上与交通量高峰期时间段相吻合,而西线这两个时间段吻合性较差,洞内风速变化相对平缓。考虑洞口外风向频率、风向、洞口实测温度等参数的自然风速计算方法计算值与实测自然风速较接近。隧道内自然风压和交通风压联合作用下的风速计算值虽小于现场实测值,但较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20.
研制了适用于油田各单位机房的环境参数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对机房的温度、湿度、电压、电流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可把故障时的参数值通过GSM模块进行远传。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数据误差小、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可作为一实用系统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