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善炯 《科学通报》1977,22(1):17-17
目前在许多生物科学的领域中都涉及到遗传方面的问题,谈到了基因的作用,这是很自然的。在有机体中构成它自身组成部分的物质的分解和合成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包含的能量形成和转移,还有生物信息的调节和控制,这三者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内容。但生命决不限于这些,生命的特征是适应和进化,因此离开了环境条件,离开了突变和自然选择就谈不到生物。如果我们认为在生命形成的过程中,由最原始的多核甙酸含有最基本的对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巴甫洛夫和他的同事们做了许多经典性的研究,根据这些研究工作,他们确定了大脑皮层能够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调节有机体的任何一种机能。在天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门生和承继者——齐托维奇、奥尔贝利、特别是贝柯夫——所领导的实验室里,以及在许多其它苏联的和外国的实验  相似文献   

3.
周仁 《科学通报》1955,(10):50-50
高炉熔渣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於炼铁作业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物理性质中,以粘度和熔化性为最重要;二者对於高炉的顺行和炉缸温度有很大影响。在化学性质中,以脱硫力为最重要,它直接影响生铁的品质。因此,为了保证高炉的顺行和产品的合格,必须对熔渣的粘度、熔化性和脱硫力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为了解决铁矿中含氟在高炉冶炼上可能发生的许多问题,我们研究了含氟熔渣的粘度、熔化性和脱硫力。本文是这些研究工作的报告。一实验装置和方法 1.粘度和熔化温度的测定我们所用的高温粘度仪属於旋埚式,大致与  相似文献   

4.
关於有机界发展的学说——有机体的可变性,有机体与有机体间之存在着亲缘关系,一个种之起源於另一个种——是整个现代生物学的基础,达尔文以後,这个学说浸透到所有一切生物利学领域中去,并且成为它们进一步繁荣的推动  相似文献   

5.
关於生命的实质和起源的问题,是自然科学里最重大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从不可记忆的时候起就引人思索,并且成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个不可调和的哲学阵营斗争的主要阵地之一。人类对於生命界的一切关系,人类在医学和农业领域里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是依靠这个问题的合理解决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米丘林生物科学的发展,在全国许多有关科学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以及个别米丘林生物科学爱好者方面,广泛地进行了植物发育生理的试验研究。为了肯定过去试验  相似文献   

7.
娄成后 《科学通报》1956,1(6):46-46
生物物理学是近些年來才独樹一帜的一門生物科学,虽然在百余年前已經有人开始研究有机体的电学現象,然而它的迅速發展却是較近的事,是在生物学、物理学与化学累積了一定的知識以后才实現的。生物物理学的任务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一、研究有机体生活环境中物理因素与生物的关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像輻射、温度等重要的物理因素如何参加生物的新陈代謝及如何改变它;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設計新的措施來利用这种影响。这些知識可以作为物理治療、衛生保鰱、增加農產、改善品質与誘導变异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学习米丘林生物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物科学上的两个路线我在解放前,对於苏联的生物科学一无所知,自以为研究科学的思想方法是客观的,是根据事实下结论的,不管什么唯心与唯物;而且兴趣很狭窄,尽想钻牛角尖,根本谈不上为人民服务。解放以後,自己的思想虽没有起根本的变化,对  相似文献   

9.
方心芳 《科学通报》1956,1(1):79-79
偉大的苏联生物学家米丘林提出有計劃地控制变異性的过程,研究創造对於人類所需要的有机体新類型的方法。苏联先進微生物学家依循这个途徑,進行微生物定向变異的研究,已得出有價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哲学问题”编辑部按:最近两年以来,在许多生物科学的刊物上展开了关于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的争论。由于在争论的过程中发生了—些生物科学中重要的哲学问题,编辑部认为有必要在我们的刊物上封这些问题予以讨论。编辑部发表г.в.普拉托诺夫这篇论文,作为这些哲学问题讨论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1978,23(6):382-382
中国科学院于1978年2月22日至3月1日,在武汉召开了植物远缘杂交研究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充分地交流了我国植物远缘杂交研究工作的经验和成果,介绍了国外这方面研究工作的进展和动态,并且讨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2.
金属酶分子活性部位的柔性——失活与去折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梦 《科学通报》1997,42(17):1799-1803
酶的催化作用机制的阐明是酶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我国科学家邹承鲁在他的大量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酶的活性部位柔性的理论,并且指出酶的活性部位柔性是酶表现其催化活性所必需的.这一科学假说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广泛的重视和极大的兴趣.许多实验室也先后进行了许多类似的研究工作,从各种不同的酶和不同的角度提供了支持这一假说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生物科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两大学科的交叉趋势,并显示出广阔的前景。近三十年来,在生物科学方面,人们已破译了遗传密码并引起一系列的生物技术重大进展,例如DNA重组技术、基因遗传工程、蛋白质人工合成等等,总之对生命现象及本质的认识已深入到分子水平,甚至原子、电子水平;在电子技术方面,已经历了电子  相似文献   

14.
童第周 《科学通报》1959,4(18):577-577
近代生物学的发展,在我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虽然我国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生物資源,但解放以前在反动政权的摧残压迫下,生物科学沒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这几十年中,有关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动植物的分类調查,且因限于人力物力,缺乏組織和計划,不仅調查的規模不大,而且工作分散,沒有重点和系統。实驗生物方面也进行了一部分工作,但范围狹小,仅有局部的发展。所有以上工作,一般是由工作者个人兴趣出发,因此多半也都脫离了实际。解放以后,生物科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領导和鼓舞下,获得了全面的发展。首  相似文献   

15.
由于功能梯度材料在改善表面接触损伤方面的潜在应用,其接触力学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结合作者近些年来在功能梯度材料接触力学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综述了功能梯度材料接触力学若干基本问题的最新理论研究进展,包括功能梯度材料的无摩擦和滑动摩擦接触、微动接触、热弹性接触及失稳、力电磁多场耦合接触和黏附接触.最后对未来功能梯度材料接触力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可以预见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用自动控制的、将许多道工序联合成一个整体的连续流水生产来代替不够节约的断续的生产过程,新的生产过程可以将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多倍。明天技术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从个别生产过程和车间的自动化过渡到整个生产企业、矿场、联合工厂的全盘遥控自动化,今天我们就已经有了许多这样的例子。例如,冶金工业中已开始进行的自动化研究工作,将使生产钢和轧件的主要过程实现全盘自动化。  相似文献   

17.
在这样的短文里,并不能描述目前整个生物物理学的状态特征,只能局限于同解决实际问题有关的几个主要方面。二十世纪后半期,出现了新的术语——生物技术学。生物技术学属于生物科学的一部分,其中包括生物物理学,主要解决技术问题,改善工业生产工艺。这里有几个例子。在把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所有方法中,生命系统最有效:在室温、低压和较高效率的条件下,转  相似文献   

18.
1955年2月7—11日在华沙举行了国际抗生素问题会议。这次会议是由波兰发起的,一共邀请了8个国家:苏联、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曾邀请了印度的索克博士,伹他因事未能出席。民主德国代表也因病临时未能到会。计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8个国家,出席代表49人。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大部都是对於抗生素研究有所贡献或对於业务很熟练的专家。苏联和捷克的代表团团长部是抗生素研究所的所长,中国代表团由瓮远、许文思和我三人组成。会议中所用的语言有多种,大多数代表在讲完後并用俄文和英文作一摘要,这样使我们大部可以听懂,并且演讲的材料由会议的工作组用俄文和英文印出,分发给各位代表,这更帮助了  相似文献   

19.
一新线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铁路工程地质的工作在苏联是很受重视的,早在帝俄时代,就有许多著名的地质学家,例如А.П.依万诺夫、А.П.波波夫、В.А.奥布鲁切夫及А.С.别梁金等,都曾参与过铁路建设工作。十月革命以後,由於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铁路事业飞躍进展,在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方面,逐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先进的勘察制度,并创立了最先进的科学理论,在解决若干有关工程地质的实际问题方面贡献很多。例如由於在修筑高加索、伏尔加河及里海等铁路线时,发现许多严重危害建筑物的大规模的土体滑动,因此多年来对於滑坡区山坡稳定性问题的研究著有卓越的成就。我国解放以前,只有铁路沿线地质矿产的调  相似文献   

20.
刘寄浙 《科学通报》1981,26(1):11-11
若干年来,为了改进具有实用价值的硬磁材料BaFe_(12)O_(19)(简称BaM)的磁性,曾应用离子置换法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但是至今尚未在基本磁性上取得明显的进展。这些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具有强各向异性的过渡族离子来取代Fe~(3 )离子,从而改变BaM的各向异性。已经报道过的这些强各向异性离子有:第一过渡族中的CO~(2 )、Fe~(2 )及第三过渡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