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及时准确地了解河流水质状况能更好地对河流水体污染进行控制和治理.利用一维水质模型来近似模拟河水的水质状态.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在求解的过程中对有限差分模型的截断误差进行修正.通过解析解与没有修正的差分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没有修正的截断误差是不能忽略的.该研究为河流水质污染的防治和预测提供了一种依据.  相似文献   

2.
伊犁河流域水质量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评价了伊犁河流域各断面的水质量,并提出流域控制断面水污染防治对策.根据国家水质量评价标准,伊犁河流域背景断面水质量无污染,控制断面水质量中度污染,其中控制断面水质量污染是由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致.建议通过制定伊犁河流域控制断面水污染负荷,限制控制断面污水排放量,实现伊犁河流域水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7—2014年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湖区水质监测资料,以CODMn、NH3-N、TP、TN为主要污染指标,阐述入太湖各湖区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配,评估环太湖主要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湖区水质时空变化的影响。通过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分析,考虑污染负荷量的历史长序列变化规律,定量了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等相关因素对太湖水体污染负荷量贡献率,分析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太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对太湖入湖河流的治理成效,说明对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控制是缓解和治理太湖污染负荷输入的重要途径,为制定和实施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限排总量意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依据水质监测数据,对流经阜阳市的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污染原因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防治地表水污染的对策,以期给政府决策部门提供防治地表水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小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覆盖了全国85%的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是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和污染负荷排放的接纳者.开展中小河流水质综合评价对于客观、准确地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制订水污染防治整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河南省2条典型中小河流为研究对象,在识别河流水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水质标识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4种方法对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探讨了不同方法在中小河流水质评价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条中小河流主要污染指标为NH3-N、挥发酚及TP;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与可靠性分析中的水质评价结果一致性最高,该方法得到的水质类别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6.
李灿光  方洪波 《广东科技》2011,20(6):20+4-20,4
本文通过分析长潭水库,对水环境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论述,分析认为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形式严重,本文通过实例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刘洋  白贞爱  张和平  张昌楠 《科技信息》2009,(31):J0317-J0318,J0322
通过对盘锦市水资源状况、重污染企业、垃圾处置场、农业生产等污染物排放状况,流域及主要河流水质污染现状的调查,分析查明污染物的来源及其污染特征,提出污染的有效防治措施,为科学规划使用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Visual Basic 6.0语言编写程序,以瞬时排放为例研究不同时刻污染物浓度在河流中的分布状况及不同位置时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当事故排放情况发生时,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可对河流污染的整体现状及某一特定位置何时污染最为严重的时刻作出预测,为有关部门对河流水质污染现状及控制、决策提供了直观的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天然河流一维水质模型的研究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和研究了在河流污染浓度控制中广泛应用的一维水质模型结构和应用条件。根据总量控制的需要,以河流中瞬时面源排放的一维水质模型为出发点,采用叠加原理和积分法重新推导了连续稳定面源排放的一维水质模型结构,通过实际应用,检验了模型的精确性和实用性,分析比较了总量控制一维水质模型与浓度控制一维水质模型的结构,应用条件,精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辽宁省辽河流域入省4条河流水质现状与变化趋势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利用2010—2018年连续9年水质常规理化指标监测数据,对水质进行了系统评价,提出各河流主要污染指标以及超标倍数。为环境管理部门在控制跨省界河流污染、跨界纠纷中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唐蕾  刘云南  吴未红 《科技资讯》2009,(20):126-126
本文采用二维河流稳态水质混合模型分析和研究了冷水江市新建浪石滩水电站对资江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二维河流稳态水质混合模型可以对河流中污染物排放与河流水质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有效地为河流水质污染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表水资源的污染控制技术与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对持续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介绍了水体的污染控制技术和修复技术.河流污染控制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控制、农业污染源控制、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源控制以及社会源废物回收处置;河流污染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生态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或适用条件,指出应重视利用生态组合技术解决河流水质恶化问题,构建健康的水体生态系统,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安庆市地表水污染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十一五"期间监测数据,采用平均水质类别法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安庆市主要地表水流域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长江安庆段水质为优,破罡湖流域水质良好,华阳河流域、皖河流域、菜子湖流域及白荡湖流域水质不容乐观,为轻度污染或中度污染。境内水域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及化学需氧量,表现为有机污染的特征,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面污染源。结合安庆市的地域特征,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地表水水质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模拟河流分段的原则,根据连续性原理和Streeter—Phelps方程,建立了多河段BOD-DO数值离散方程,编制了求解离散方程和进行数据整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运用多河段模型模拟河流的污染状况,不仅可以预测不同情况下河流水质的动态变化,而且可以运用模型预测治理后的水质变化情况,因此对河流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七星关区倒天河不同河段冬季水质污染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七星关区倒天河不同河段水质实验分析,采用行业标准方法检测水质污染:悬浮物、pH、氨氮、总磷等指标。了解该河流冬季受污染的现状,为城市地表河流治理提供相关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倒天河在天河水库出口附近,氨氮和总磷指标表征水环境分别为Ⅰ类和Ⅱ类水质,符合生活用水相关标准,之后污染总体上呈加重趋势,河流并未出城已受人类活动污染为Ⅴ类水质。  相似文献   

16.
洪泽湖7条入湖河流的水质动态及其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6—2008年江苏省泗洪县境内洪泽湖7条入湖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综合污染指数、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入湖河流的水质变化规律及水质指标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河流按区位及水系特征可分为西部河流、东部河流、中部河流。1996—2008年间,在研究区西部较短的输水性河流水质呈现显著恶化,但中部和东部的河流水质恶化趋势不显著。(2)区内的水污染主要属有机污染,但不同区位的主要污染物不同。中部河流主要污染负荷为全氮(TN)、氨氮,西部河流主要为石油类、化学需氧量(COD),东部河流主要为石油类、TN;污染负荷存在一定的区位差异。(3)石油类、BOD5、COD、挥发酚和汞等属于相对广域性的水质指标,总体上其变化过程具有较高的区域一致性;而氨氮、TN等多为局域性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宝鸡市近年来的水环境污染状况,以渭河及渭河的三条主要支流清姜河、石坝河、金陵河等四条河流为研究对象,根据十五个监测断面的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四条河流水质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得出: 2007年各河流判定为轻度污染,2008年嘉陵江、清姜河、石坝河、金陵河判定为轻度污染,渭河判定为中度污染.且2008年较2007年相比渭河、清姜河、石坝河、金陵河水污染程度都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8.
汾河流域晋中段地表水污染严重,考核断面水质常年不能满足国家、省考核目标要求。在实地调查入河排污口对汾河河流水质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研究汾河流域水质分段监测的数据,摸清了汾河污染变化的趋势和特征,探讨了独特的治理方案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朱淑霞 《甘肃科技》2011,27(23):15-16
根据马莲河流域地表水质调查资料,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对马莲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进行评价。马莲河天然水质差,是不能满足工业、农业、生活饮用的苦咸水。同时,河流水质污染也十分严重,在评价的总河长中,超过Ⅲ类水质的河长占77.8%。工矿企业、城镇生活污水是马莲河流域主要污染源,水资源保护任务十分繁重。通过对地表水资源质量调查评价,为马莲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径流量增大及径流污染加剧已严重威胁到河流水质水量安全,为了控制和削减进入河流的径流量及径流污染负荷,海绵城市建设已引起广泛关注。以重庆市重光湖滨公园的开发建设为例,介绍其海绵城市建设的环境目标及实现途径,探究海绵城市建设对河流水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发后河流水质基本能维持开发前的Ⅳ类水质;雨水径流既可满足水库生态需水量,又不易引发洪涝、水域大面积的缩减及水库功能的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