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论技术的社会控制体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技术的发展既能带来正面效应,又能带来负面效应.为了减少负面效应的产生,有必要对技术进行社会控制.技术的社会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舆论控制和教育控制四种形式,要做到合理有效地控制技术发展,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社会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在人类出现以前以天然自然的状态存在着,遵循自己固有的演化规律。人类创造的人工自然中所蕴含的人工信息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其中间接效应尤其具有不可预测、难以控制、不可逆、强度大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信息及其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的效应都飞速增加。人类社会对人工信息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的承受力是不对称的,大量增加的负面效应(例如非典病毒)如果超过临界值,可以将人类社会摧毁。因此它预示眷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3.
科学知识:属性、增长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又产生了异化效应。这是科技本身所附带的。如何在科技进步(科学知识增长)的同时,人为控制科学知识的负面效应,不至于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科学知识(内在地包括技术知识)的属性,科学知识的增长与社会控制的对立统一,社会控制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技术的不可承受之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对当代技术异化所导致的生态危机和人类精神文明的衰退等负面效应,技术批判之声不绝于耳。然而,严肃的理论分析表明,不少学者都对技术给予了过多的谴责,相对忽视了社会批判,以致用技术批判代替了社会批判,由此使技术负担了不可承受之重。而要深刻认识技术异化的根源,必须对技术的二重性特征和技术异化的二重性根源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已成为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力量。它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一切方面:不仅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但应该指出的是,科学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作用。 关于科学的负面作用,马克思早在19世纪就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  相似文献   

6.
科学和技术:是天使亦是魔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在当今时代和人类社会的联系愈来愈密切,在这种联系中凸现出了显著的二重效应:一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来推动,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成为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也使人对自然进行着肆无忌惮的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心灵与肉体的一体性探讨了意识的思考与思想两个相依侧面。着重揭示了思想的参与性与保守性,以及由此给人类演变带来的负面效应。只有自觉开发思考的创新系统,人类才能自救。  相似文献   

8.
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技术是天使,技术使人类的故事演义出辉煌.现代技术给人类提供了舒适的生活,伴随而来还有具有管理理念、人权观念的现代社会.技术是魔鬼,它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灾难,物种灭绝,以至于我们现在的新生代正在走向终结.然而,终结也是新生的契机,新生代的终结意味着走向生态纪元的开始.美国生态思想家托马斯·柏励(Thomas Berry)提出即将来临的生态纪元是人类及地球共同体的未来.这是在地球的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再到生态纪元这一过程中,地球的地质--生命过程之必然.生态纪的技术体现了技术可以是天使.  相似文献   

9.
纳米尺度物质的生物环境效应与纳米安全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纳米尺度的物质进入生物、环境以后,与生命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所产生的生物环境效应,是一个新兴的、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纳米生物环境效应的科学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实验结果分析了纳米尺度物质可能产生的新的生物效应以及对生物环境健康与安全的潜在影响。本文认为:纳米生物环境效应的研究必须与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进行;纳米技术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一个在其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之前,就已经过认真研究,引起广泛重视,并最终能安全造福人类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基因增强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人文争议。主要体现在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的针锋相对。二者虽有可取之处,却最终会陷入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结局。要化解“技术—社会”之间的矛盾,必须扬弃基因增强导致的人文关怀上的虚无主义,对基因增强技术的人文风险及伦理语境展开多维度透视,界定基因增强应坚守的伦理原则。基因增强的人文问题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因此,可以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上寻求一条马克思式的“技术—社会”和谐发展之路,使基因增强技术更好地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类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尽管对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使我国民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性空虚化和边缘化,而且易造成行业技术垄断、知识产权受侵、创新主体产生盲点和误区,并给我国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产生这些负面效应的根源是:市场经济不成熟;经济、科技、教育体制不健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技术创新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文化氖围;法制、道德建设不完善.因此,要建构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必须从以下入手: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引进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利用现有技术进行集成性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金、中介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系统;加强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道德、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生存的人文价值与后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字化生存巳退步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它将给人类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将人类经验存封,影响了现代人类的自我认同建构,对人进行数字技术控制。为此,我们应当从后人类中心主义出发,建立与数字化生存的合理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8):120-124
3D打印技术作为增材制造领域的一种集成性高新技术,其技术应用正在向社会的诸多领域渗透。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3D打印技术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冲击。其"信息+材料=产品"的新型生产模式,使个性化、社会化生产成为可能,新材料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将使其不受时空限制而生产出新的产品。3D打印技术对于传统制造方式的颠覆、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于人类思维与认知方式的冲击,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量变与质变现象,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累积性过程和非连续发展的革命性过程的统一.随着技术累积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技术累积效应,从而对技术本身以及自然和社会等带来一定的影响,并最终导致在量变的基础上产生质变--技术革命的发生.文章从累积效应入手,分析了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累积效应并由此而带来的技术革命,以期能揭示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质变现象--累积效应与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5.
微信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给人们带来物质享受、交往便利和信息丰富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产生于微信技术开发的过程中,也表现在微信技术的使用上。因此,要有效防范和治理微信技术的伦理问题,就必须从微信技术开发和使用的全过程出发谋划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安慰剂和安慰剂效应是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安慰剂效应的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安慰剂效应是真实存在的生理现象,且表现出主体性和情境性,这给科学研究对医疗有效性的检验带来了方法论上的挑战,给关于自我实现的信念、预期与反思意识中的身心关系等问题带来知识论上的挑战。文章提出,意义响应为回应这些挑战提供了可能的视角。从意义响应出发,从病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文化体验来考查医疗过程,沟通了文化、心理和生理的身体,可以解决安慰剂效应在定义、方法与机制解释方面的模糊和混杂,避免条件反射、预期理论等在安慰剂效应的解释中对身体和心理非此即彼的强调带来的矛盾,并启发生物医学研究在证据判断上关注实践者。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作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持久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外在于我们的客观世界,同时也改变了人类自身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来,电子游戏随着计算机硬件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娱乐和学习不可或缺的伙伴。虽然游戏在人类社会初始阶段就已经产生了,而且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的实践活动,但是可以说游戏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超过我们所处的21世纪,游戏的发展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虚拟现实:新的实践领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虚拟现实在引起技术领域轰动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哲学层面上的思考:虚拟现实中的事物是物质吗?虚拟现实给社会实践带来了什么样的意义?本文观点是:虚拟的事物非物质,但虚拟开创了一个新的实践领域,正是这个基础上,虚拟现实张扬着它的现实意义,也孕育着它的未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虚拟世界的哲学论争,无论其逻辑起点如何,都步入了一个技术思辨误区。实际上,虚拟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嵌入到人类生活的社会文化系统之中,带来了社会关系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为此,虚拟世界研究的方法论应该从技术思辨转向社会哲学,即在实证基础上对虚拟世界进行形而上的建构。从社会哲学的视野来审视虚拟世界中的一些哲学问题,是有待拓展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