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澳门回归20年来,与内地科技合作经历了自发性、政策性到全面性合作阶段,形成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两地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回顾了澳门回归20年来两地科技合作的特点,总结了深度合作的挑战,提出了发展两地科技合作的建议:积极做好“一带一路”的“精准联系人”角色;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大局;发挥“财政盈余”优势,优化科创设施环境;优化“中葡平台”转型升级,促进国际科技转移;鼓励澳门青年走出“舒适区”,北上创业。由此促进两地科技融合发展,齐力构建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和发展中的“精准联系人”角色逐步向“精准联系”功能丰富和拓展。发挥和提升“精准联系”功能成为澳门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下“国家所需、澳门所长”和“一国两制”发展新实践的重要保障。面对来自土地空间、产业、区域合作、人才等方面的挑战,澳门应强化优势、强调协同,采取“精准连接”“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和“精明增长”的策略,高质量提升“精准联系”功能,全面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3.
 海洋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不容懈怠。澳门地狭人稠,如何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海洋事业一直备受关注。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澳门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融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以经济增长、区域协调、产业优化、金融发展等为目标,提出了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加快实现澳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战略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产业集群的定义,分析了产业集群战略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结合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指出产业集群战略可从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统筹城乡发展、农民增收三个方面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如何培育和发展县域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均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这将对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区域发展带来极为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分别是面向国际和国内视野的着力转型升级的新倡议和新战略,两者之间如何形成互动和融合发展是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和当前若干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对新型城镇化的可能影响,以及新型城镇化对“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作用;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几个重要议题,包括:时代背景与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全球城镇体系变化格局及其新发展,“一带一路”的空间路线图设计,与周边国家六大走廊的城镇网络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参与“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节点城市和门户城市等遴选与方案设计,以及注意推动国际合作中的风险防范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在推进中国工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诸多原因,发展动力不足,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问题区域”。分析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形成的原因,阐释了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的重大关系和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针对发展动力培育,营商环境优化、多途径合作模式构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下述简称“澳门科协”)自1997年成立以来,始终坚定立足“推广科普,促进科技,服务澳门”的理念,积极推进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在科学普及、学术交流和协同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为不断推进内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科技交流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8.
 澳门特别行政区回归祖国20年来,教育科技进步显著、与内地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兴澳”“人才建澳”的发展理念支持下,澳门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学术影响力得到了快速提升。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澳门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全球化,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脱离这个大环境独立发展,因此区域经济的合作是实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通过对西藏实行区域经济合作优势进行分析描述,说明实行区域经济合作在促进西藏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构建了基于农户视角的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千村调研”收集到的887个样本村的产业发展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测度了湖南14个市(州)的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差异化格局明显,呈现高度集聚状态;乡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明显,呈 “北高西低”的趋势;乡村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比较薄弱;乡村产业质量效益不高、产业门类不全、要素活力不足、产业链条较短.为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应制定全局战略,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应注重多元投入,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振兴的扶持;应强化优势特色,因地制宜培育各地乡村产业;应优化顶层设计,稳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应创新体制机制,科学动态评价乡村产业.  相似文献   

11.
民营资本一直是宁波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宁波发展海洋经济若能充分利用好民营资本这一优势。对宁波建设海洋经济强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建设都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介绍了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背景、基础及优势,分析了民营资本投资海洋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和障碍,提出了扩大民营资本投资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了在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韩国釜山湾区和新加坡等4个区域,从区域基本情况、海洋经济发展状况、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和海洋经济发展经验4个维度进行比较,发现各个区域在海洋经济发展经验方面存在共通之处:包括科技创新成为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以滨海旅游业为首的海洋服务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注重海洋生态保护,倡导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各区域普遍重视陆海统筹发展,区域内城市功能分工明确等等。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低碳化发展需要金融支持,衡阳县在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加强政府和企业合作,多措并举,共同推动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海岛经济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文章从揭示浙江海岛资源特点出发,在海岛资源分类梳理的基础上,明确各种类型海岛资源的优势、劣势以及可开发利用状况,进而提出浙江海岛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煤炭企业发展多种经营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炭企业发展多种经营成为历史必然的形势下,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加快企业改制与加强内部管理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改造相结合。适度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服务煤炭主业与发展相关产业相结合,服务内部市场与拓展外部市场相结合,安置富余人员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大连市确定了十大产业作为本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大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和挑战,认为应采取以市场培育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作用模式,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融资渠道等对策加快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骨干企业在发展珠江上游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骨干企业是推行循环经济的主体力量,发挥骨干企业的作用是珠江上游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珠江上游地区的骨干企业在推行循环经济过程中具有促进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式转变、推动各类企业间的联系与协作、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等作用形式。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珠江上游地区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必须推进其绿色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广西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更快向前发展,需要重建政府宏观调控体系,营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需要充分利用国家相关产业支持政策,提高支撑广西重点优势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水平;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学研结合,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切实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还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建设支撑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9.
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利于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的空间转移,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则会弱化已经形成的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严重的还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以辽宁省县域为研究单元,并以全省85个县域自2001~2010年人均GDP标准差、变异系数作为衡量经济差异的测度指标,揭示辽宁省县域经济绝对差异随时间变化而逐步扩大、相对差异却逐步缩小的演变特征.运用SPSS17.0软件对2010年全省85个县域的10项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认为一般发达型县域和欠发达型县域呈环状且不规则地分布于各经济发达型和较发达型县域的外围区域,各类型之间差异是自然环境、地理区位和政府策略等几个主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